第353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1 / 2)

平哥哥話音剛落,各位股東都笑了。

正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無論是一個企業,一個組織,一個國家,剛開始興起之時,生機勃勃,像那春天的野草,任何方法都難以阻止它的生長。

但是,一旦這個企業,這個組織,這個國家,不斷的壯大,不斷地將競爭對手打敗或者吞並,一直壯大膨脹,成了“東方不敗”後,最大的危機,往往在這個時候產生了。

所以大漢國的先聖們說: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

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古人誠不我欺也。

是的,現在這米國,如果要做出什麼決斷,各黨各派論證、辯論、扯皮拉筋,三年也未必能做出決斷。

這一點,和明末文官們的黨爭實在太象了。

雖然大漢國的人種,和這昂格魯撒克遜人,相差了十萬八千裏,但是黨爭的形式,居然仍然大同小異。

讓人不得不感歎世界真特麼的奇妙。

大漢國的很多書生說,明亡,實亡於閹宦。

意思是一群被割掉卵子的太監,把國家折騰亡國了。

畢竟這大明一朝,還是出過一個曆史上鼎鼎大名的,被大臣們私下稱作九千九百歲的,權力滔天的大太監魏忠賢。

但大家不知道有沒注意到,魏忠賢當政的時候,大明一朝並沒有亡國。

大明是亡在崇禎手上的。

大明亡的時候,魏忠賢已經死了17年了。

當然,大把人會說,因為魏忠賢的瞎折騰,把國庫都掏空了,把國家綱紀都敗壞了,這崇禎不過是接了一個爛攤子,所以大明亡國,並不能怪崇禎,而是怪魏忠賢。

說這種話的人,腦袋應該長在屁股上。

你特麼的崇禎執政了17年哦?不是17天,也不是17個月。

如果你當皇帝隻17天就亡了國,那亡國的責任,自然不用你來背。

這崇禎接手大明公司這個大攤子的時候,其實並不爛,事情仍然可為。

要知道,大清的皇太極,一生的豐功偉績,什麼三征高麗,五入中原。

也就是一大幫全副武裝的野蠻人,進來大明國的中原腹地燒殺戮掠,搶奪糧食、人口、財富。

但這所謂的“五入中原”,沒有一次是發生在魏忠賢那個被割掉卵子的死太監當政的時期。

通通都是發生在“勤政之主”的崇禎當政的時期。

據史料記載:

公元一六二九年,明崇禎二年,皇太極率領八旗大軍和科爾沁蒙古族的部隊。

避開袁崇煥的寧錦防線,繞道蒙古地區,攻破大安口,圍攻北京城。

第二次是公元一六三四年,明崇禎七年,皇太極的後金大舉進兵宣府、大同一帶。

大同宣府防線遭到重創,嚴重挫傷了大明的軍事力量。

第三次是公元一六三六年,明崇禎九年,皇太極利用崇禎對張獻忠用兵的間隙。

命多羅郡王阿濟格為統帥,阿巴泰、揚古利各率旗軍分別出發,到延慶,入居庸,取昌平,直逼京師。

第四次是公元一六三八年,明崇禎十一年,皇太極派多爾袞率軍入關,這是入關規模最大的一次,兵鋒直到濟南。

這次侵略深入明朝腹地曆時5個月之久,如入無人之境,搶奪金銀財寶,牛羊畜生無數、糧食人口無數,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