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泰國母親買凶殺子二(2 / 2)

可以說當時沙遜家族在巴格達,是要名有名,要錢有錢,要權還有權。

但到了1821年左右,這種情況突然發生了改變,巴格達新上任的負責人達烏德,對猶太人的態度沒有前任那麼好,甚至可以說的上有點仇視,並在一些具體行為中表現了出來。

當時沙遜家族的領頭人大衛·沙遜,不光是家族的頭領,還是巴格達猶太人的話事人,達烏德的所作所為,讓猶太人很不安,於是大家就去找大衛·沙遜出頭。

大衛·沙遜自認為自己已經是巴格達的地頭蛇,無論是在經濟還是在政治上都有無可比擬的影響力,於是他就越級打了達烏德的小報告。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當時的巴格達可是土耳其人的地盤,人家達烏德就是土耳人,他能當上巴格達的負責人,自然也不僅僅是靠一個土耳其人的身份。

總而言之,大衛·沙遜的妄想並沒有實現,反而是在政治鬥爭中獲得勝利的達烏德,因為查清了沙遜家族很多的不法事實,反而要進行順理成章的反擊。

大衛·沙遜雖然搞不定達烏德,但是自保的能力還有,但是考慮到未來,大衛·沙遜還是決定逃離巴格達。

因為家族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所以大衛·沙遜雖然離開了巴格達,但是他的家族仍然有足夠的資本,支持他們進行跨國轉移,以及東山再起。

大衛·沙遜東山再起的地方是印度的孟買。

當時在印度說了算的,並不是印度人,而是殖民印度的英國人,而當時在英國的高層中,就不乏猶太人的影子,這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一支,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

在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帶領下,猶太人在英國本土,及其英國殖民地都混的風生水起,據相關文獻記載,大衛·沙遜家族曾和羅斯柴爾德家族有過聯姻。

因此,當時的英國和英國殖民地,對於猶太人的態度就可可想而知了。

沙遜家族搬遷到孟買以後,很快就通過關係和金錢,搭上了孟買總督羅伯特·格蘭特這條線。

這裏有兩點值得一提:第一,沙遜家族當年不光搞金融,他們對於販賣鴉片這種暴利生意也有涉足;第二,印度的孟買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鴉片產區;

由此來看,當年吸引沙遜家族定居孟買的,恐怕並非隻有英國上層對猶太人的友好,鴉片貿易可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過一開始的時候,沙遜家族並不能輕易的涉足鴉片貿易,尤其是鴉片銷往中國的貿易,因為當年英國和中國做貿易已經被一家公司壟斷。

這家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東印度貿易公司,這家公司早年由英國探險家和一些商人籌辦,後來拿到英國皇家的特許經營權之後,發展的很快,甚至隱隱有了尾大不掉之勢。

因為當時英國上層對這家公司已經有了不同看法,再加上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核心的猶太人的遊說,沙遜家族竟然從東印度公司的特許經營中,分到了對中國經商的特權。

沙遜家族和它背後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以及英國的猶太商人,好不容拿下特許經銷權,自然是為了高額的利潤,而鴉片就是那個利潤最高的貨物。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英國向中國輸出的鴉片,一年的銷量至少就有上萬箱,而猶太人過手的鴉片,大約占所有經銷的鴉片九成以上,而沙遜家族才不過“隻”占了兩成左右,而就這兩成左右的鴉片經銷,就讓沙遜家族賺的是盆滿缽滿。

因為鴉片是一種顯而易見的毒品,鴉片貿易又會讓大清的對外貿易從賺到賠,所以時間一長,大清朝廷就開始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當時外國商人對大清官員的腐蝕很嚴重,所以大清朝廷當年的禁煙阻力很大,後來還是皇帝發話,林則徐才完成了虎門銷煙的壯舉。

大清朝廷的禁煙,無論對沙遜家族還是它背後的猶太商人,還是對英國都是不利的,因為如果這種局麵無法扭轉,那麼他們就無法從中國掠奪財富了。

所以鴉片戰爭就這樣爆發了,因此就有人說,鴉片戰爭的爆發,不光有英國人的問題,還有猶太人這隻幕後黑手。

小編提醒各位讀者,毒品千千萬萬,萬萬不能沾,一沾傾家蕩產,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閻王看你都搖頭,做中國公民,舉報揭發毒販吸毒,一概有獎勵,守護自己的身體,愛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