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個穿破舊儒服的年輕人,從人群中走出來。從他的衣服來看,不是書院的學生,應該是在家自學的貧苦學子。自古以來能到書院讀書的人,是非常少的大部分是這樣的讀書人。
他邊走邊答“身無半畝,心優天下。”
“對的好!大丈夫當有此誌。”說話的事禮部官員。
眾學子也大聲稱讚。
宋廉也連說三聲“好!好!好!我的上聯平淡無奇,有了先生的下聯,這一幅聯我看會傳之後世的。”
一個貧家學子被宋廉當著全京城的讀書人稱做先生,這眾榮譽和考上狀元沒什麼區別,但是這個學子臉色不改,神情自然。
季長卿不由的暗中稱讚,確實是大才,以後他一定飛黃騰達。
宋廉提醒台下的學子“各位仔細聽好這是最後一聯。
水有蟲則濁,水有雨則漁,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這是一聯文字聯,格調不高,也沒有什麼才氣,但是卻很講技巧。很像後世一些考試題,扯淡扯的特別有正經。
台下的學子都在想,要從無數的字中找出合適的,這很需要時間。
季長卿身邊的宋正行最先對出了下聯“木之下為本,木之上為末,木木木,鬆柏樟森森。”
“對的巧妙。”在眾人喝彩聲中,宋正行走上彩台。
禮部官早已把筆墨紙硯準備好,四人在台上以花為題,開始寫這篇關乎國家體麵的文章。
台下眾人比台上的四位還緊張,如果這次的文章都被那個周式給刷了,大黎國的所有讀書人就再也抬不起頭了。
在黎國武人的地位雖然表麵是最高的,但是從開國之後皇帝慢慢在抬高讀書人的地位。
不過這也要看他們爭氣不爭氣,如果這次花神節的事做好了,他們讀書人的地位一定能再上一個層級。如果要是輸了,而且還是輸在外人的麵前,那他們隻能屈居在武人之下,十年之內不會翻身了。
不到一個時辰林紓最先寫完了文章,他一身破衣坐在錦衣雕裘的幾人之中,等待三位大儒和禮部官的決斷。
很快其他三個人也寫好的自己的文章,交給朱昱。
禮部官,朱昱,周式,宋廉每人拿一篇文章,看完四人再交換,最後全部交換完畢。
為了顯示公平評價文章的任務交給了朱昱,其他三人不參與。黎國的大儒評價自己人的文章,不管結果如何大家是不會有異議的。
台下的人都看著朱昱的臉色,希望能從某個微表情中看出那篇文章的好壞。
朱昱站在彩台的的中央,拿出第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是李漁所作的《芙蕖》”
那個白衣少年站起來向台下的眾人施禮。
朱昱開始吟誦這篇文章“芙蕖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然有根無樹,一歲一生,其性同也……
予夏季倚此為命者,非故效顰於茂叔而襲成說於前人也。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請備述之……”
讀到此處朱昱停下說道“此平常文章,如夏日之花。”
台下鴉雀無聲!
“朱昱又拿出一篇文章“這是宋正行所作的文章,我為大家讀一下其中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