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獨當陽,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陽氣及水色,太是穠華。居民以細榆軟柳編籬緝牆,花間菜畦,綰結相錯如繡……有桃花蓊然。推戶闖入,見一老翁,具雞黍餉客。餘輩衝筳前索酒,請移酒花下。”
“此文恬淡有餘才氣略差,還需多讀書。”
朱昱的點評不偏不倚,台上台下無人反駁。雖然文人不一定能寫出好文章,但是絕對能看出那個是好文章。
朱昱接著讀沈最的文章“嗜古士也,隱於棲溪,約尋梅於超山。由溪上易小舟,循淺瀨至超山之北。沿岸已見梅花。裏許,遵陸至香海樓……梅身半枯,側立水次;古幹詰屈,苔蟠其身,齒齒作鱗甲……”
“此文小有情誌,立意稍弱。”
台下的人覺得那今天獨占鼇頭的一定是林紓了,現在隻剩他的文章了。這一定是故意的,好的一定是放在最後的。
朱昱拿出林紓的文章道“這是林紓的文章,我還是讀一段
陰雲漠漠,鎖龍江之水固;苦寒森森,撫黑土而墨凝。……圍裘擁爐,蕊綻玉房之內。盆栽繁盛,奪天地造化之機;翠羽紅綃,取乾坤逆時之旅。慨歎之餘,遂與吾友縱論古今花事……”
“此文略好。”
大家一聽這是什麼評價?台下的眾學子已經有些躁動。
周式故做關心的說“朱先生這四篇文章中,那一篇可以作為黎國最好的一篇那?”
這話說的既不合理,又很合理。台下的讀書人雖多,並不能代表黎國所有的讀書人。但是京城的讀書人,而且還有太學的學生,應該是黎國最高學府,這也是不可否認的。
朱昱和禮部官張張嘴想說什麼,又閉上了,周式的話無可反駁。
台上台下都陷入了沉默,如果朱昱隨便從四篇文章中選出一篇,可以嗎?
答案是不可以,他能看出好壞的文章,周式和宋廉怎麼會看不出。
到那時由他們提出文章的不足,那黎國的丟的臉更大。
在彩台的後台,三個花神這時也不再是競爭者,變成了同仇敵愾的戰友。
藍兮歎性格火爆,在後台到處找武器,她要去台上殺了周式和宋廉,另外兩個姑娘緊緊的拉著她。
“我來試試可以嗎?”台下有一個人從眾人身後慢慢向前走來。
周式一看是一個太學生問道“剛才宋先生出對聯時,你為什麼不參加。”
“我比較笨,其他同學都比我對的好,所以我就沒有參加。”
“那現在這些聰明的同學都沒有通過,你這個笨的為什麼還想試試?”
“他們幾個都是朋友,所以相互之間謙讓,誰知四個人都在謙讓,這樣一來他們寫的文章就一個比一個差。”
台下的人都憋著笑,心想這是什麼理由,騙一年級的都騙不了。
周式自然知道這是胡說,不過他要問理由,人家給出了理由。至於這個理由的真假,如果他不信,那就需要他自己去證明。
不過這個理由無法證明,台上的四個人已經聽到了這番話。如果自己再去問,他們會說自己相互不認識嗎?
“好啊,你叫什麼名字?
“我是太學生,我叫季長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