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過後投影的畫麵變成了某間控製室內聚集在一個控製台周圍的一群麵孔。有幾張麵孔是這幾位宇航員們認識的熟人:最近剛剛晉升為NASA總負責人,深色皮膚的臉上半繃著微笑的文卡特·卡波爾博士;如今已從美國海軍與航天員大隊退役,擔任此次任務載具通訊的梅麗莎·劉易斯上尉;最後還有那位作為首位火星人永載史冊的馬克·沃特尼。可是畫麵上的人群當中也有些麵孔他們叫不上名字。
其實,要說得確切一點的話,應該是人類當中;畫麵中另有五位並非人類,而那幾張麵孔隻要是看過新聞或者讀過NASA報告的人都能立馬一眼認出,其中就包括那張鬈曲的金發之下忽閃著一雙緊張的紫灰色大眼的粉色麵龐。
然而這卻是他們三位第一次實時與那些外星小馬們見麵。
“任務控製,”羅德裏格茲博士說道,“Ares Ⅳ呼叫,通訊檢查。”
“收到了Ares Ⅳ,”劉易斯答道,“我們也看得到你們。”
“洞穴那邊有什麼好消息嗎,博士?”馬克·沃特尼打斷道,“我們這邊有隻小馬等得都快要爆炸了。”
“是好消息,沃特尼博士。”羅德裏格茲博士畢恭畢敬道,“初步勘探的結果表明洞穴內環境仍可繼續自持,並且能夠支持今後的任務。植物也都還存活,雖然稱不上茂盛,但是仍然足夠健康。”深吸一口氣,他最後補充道,“我宣布救贖基地可以投入使用。”
任務控製中心爆發出響徹雲霄的歡呼,而最響亮的莫過於那隻無人能敵的金鬢粉色小馬,蹦蹦跳跳打著轉跳起舞雀躍狂歡。
接下來的五十日裏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搬運四十塊由馬國指導監督在地球上製造的嶄新魔能電池進場,在洞穴更深處種植新一批作物,補充通過簡易大氣控製係統流失的水分,並在此部署一套專門設計的大氣調節器取代該係統,然後——在本次任務的最後——安裝“魔鏡”。“魔鏡”的設計完全在地球上完成(並且還特意選擇了與擾亂分子的維生係統水晶大不相同的工作原理),構成了傳送門係統的一端,讓今後的新一代宇航員們僅邁出一步就能在星球之間穿行。在這項工作結束之後,洞穴就會成為救贖基地,火星上的首個永久基地,同時更是未來Ares計劃之後所有火星探索遠征工作的起點。
當然,要借助“魔鏡”往另一方向穿梭需要耗費電池充能數周乃至數月積累的能量,因此Ares Ⅳ仍然會搭載Hermes返回地球……不過他們還會使用落地時搭乘的同一艘全新設計,同時取代了MAV與MDV角色的MSS(火星運載係統)發射入軌。其設計借助於小馬維生係統水晶的某個改型向飛船輸送燃料與氧化劑——三重冗餘的水晶之間相隔很遠,同時也遠離反應腔體——這一新設計從根本上革除了MAV與MDV兩者的重量問題,讓他們能夠使用同一艘飛船下降著陸與升空入軌,並且與此同時,兩個方向上的運載能力還都得到了提升。
短短兩年之內的變化不計其數……而有賴於不僅僅是魔鏡的發明,更包括其他魔法帶來的技術進步,MSS如今已經宣告過時。Hermes自身也早已過時,在Ares Ⅵ執行完畢後就將除役停用,改造成為位於地球、火星或者月球軌道上的某座新空間站的核心。而隨著閃閃引擎技術實驗的不斷推進,再過不久人類就可借助小馬宇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魔能供應作為在地球所在宇宙中任意位點之間穿行的免費能源捷徑,向外太陽係邁出探索的下一步,並最終直抵星辰。
而科技的大跨越式發展也不僅僅局限於這一邊的單方麵受益——此刻正身處休斯頓的三隻小馬、一隻幻形靈與龍同樣也是見證者。人類在太空這片領域開疆擴土的同時,太空疆域的大門也一樣向馬星上的各族生靈敞開;他們也有自己的宇宙仍待探索,與此同時他們的母星按地球的標準大部分都是空寂的未知,其中也有不知多少奧秘在等待著他們。
轉眼間已是滄桑巨變。還有無數的改變仍將繼續。
……然而,這裏卻還是有一個三位Ares Ⅳ宇航員都無法聽見的聲音宣告著,而今,我依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