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萬載積福蔭,隻叫前人為後人。
卻說忠勇侯之賢弟帶著家人走遍大江南北,遊遍千山萬水好不快活。最後定於一處人跡罕至而土壤肥沃之地安頓下來。從此棄武從商,開荒屯田。再加上宋主賞賜,這支族人開始過上富裕安穩的日子。
這忠勇侯的賢弟也不敢怠慢了臨走時忠勇侯送於自己的族譜,在一切安排妥當之後,便建起了呼延氏宗祠。逢年過節必要親自叩拜,以求子孫多壽多富。
時光荏苒,彈指之間千百年便已逝去。
呼延氏的後人也已遷往全國各處,但這宗祠卻是從未滅過香火。隻見這族譜的數目不斷增加,即便是經曆了多次戰爭,丟失損壞了不少,但到了明朝的時候卻也還有近十箱。
到了清朝,這呼延氏後人的所在地就成了現在的黑龍江省綏化府。這綏化府處於鬆花江、嫩江彙合之段,塞北鬆嫩平原之上,土地肥沃,盛產大米、人參、黨參等,百姓安居,世事太平。這呼延家在整個鄉縣乃至綏化府都是有名的富室大族,單說府邸便占兩千多平方米,裝飾考究至極就不多說。這呼延家曆代才士輩出,但隻是文筆弄墨卻從不求升官發財,在周邊可謂是人人敬重,人人讚譽。
到了抗日時期,呼延家對國家的支持捐款捐物、效忠革命更不用多提,因此也成了當時中央的聯合對象。當時呼延一族掌家的是呼延柳龍呼老爺。
“老爺,外麵有個人讓我將這封信給您。”家丁說著,就將一封沒有署名的信封交給了呼老爺。
此時呼老爺子正在書房看書,接過信便打開來看。信中寫道:
柳龍兄,
賢弟不能親自登門造訪傳達此消息,隻請呼兄莫怪。
去年8月我東北光複,實屬大幸。你我也為支持此次抗戰做出諸多貢獻,也因
此才成為中央的聯合對象。但你且聽我慢慢細述。
33年10月,毛主席就已給我等劃定了界線,無論我等做多少努力依然都是
他們眼中的地主階級。東北光複僅僅不到一個月,就派剛從蘇聯回國的陳雷及長春地下黨員車承友進駐綏化,組建新的地區工委。這已說明這次戰爭以告結束,現在就是中央的天下了。你我也已不再是被聯合的對象了,將來要麵臨的必定是抄家等危難,如若更不幸可能連性命也不保。呼兄更不要忘記蘇德龍一幫奸佞小人,曾害我多少愛國賢士。雖然我等家境富有,但也是愛國之人,他等小人卻一定要將我等全全剿滅。曾經也是呼兄在危難之中將我全家解救,如今我鬥膽上勸呼兄審時度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