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修行中,研讀了佛家學術思想,看到了佛家說的一句話:“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這短短的一句話,其中的如山責任溢於言表,讀之讓人脊背發涼,瞬間讓人對佛家學術思想的博大精深,而歎為觀止。
佛家的這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其含義為,生而為人,身上都有很多種責任,我們也有很多種身份。
佛家認為,生而為人,並不是讓我們來到人世間享福的,而是要用自己的貢獻來優化這個世間。
踐行優化世間的道路不會平坦,反而會布滿荊棘,想要實現讓世間變得更加美好的夙願,就必須要經曆種種磨難。
磨難過後才是彩虹,克服磨難才能實現“佛”的境界修為,想要成就“佛”的境界,就要先入地獄,然後成“佛”。
“入地獄”就是要經曆磨難,克服磨難就是在優化世間,佛家所說的“修成正果”,關鍵是在於“修”,不“修”是根本就成不了正果的。
唐僧西天取經,經曆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才取得真經,唐僧把取到的真經無償的奉獻出去,用佛法的知識幫助世人脫離苦海,這就是修成正果的表現。
唐僧西天取經,在路上遇到的種種磨難,都是在接受各種各樣的考驗,如果一個人沒有百折不撓的精神狀態,是不可能修成正果的。
“修成正果”並不是隻有佛家才能成就,人世間任何一個職業都有通往“正果”的道路,隻要我們心存善念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就能“修成正果”。
不管我們是什麼身份,都要肩負起各種責任,就算是“入地獄”也要一直堅持。
如果,我們是一名子女,那麼長大成人之後,就要懂得孝敬父母與長輩。
如果,我們是為人父母,那麼就要把自己的子女,培養成對社會有用之人,不可以把他們培養成一個自私、自利,隻懂索取,毫無責任感的社會渣滓。
麵對我們生活之中所做之事,一定要有舍我其誰的決心去麵對,不能見到困難就退縮。甚至是為了能苟延殘喘著生存,不惜做出泯滅人性之事。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句話還可以反過來去理解。如果一個人,沒有“入地獄”之心,老是想著要不勞而獲的“入天堂”,為了能滿足自己的私欲,可以把別人當作墊腳石,可以踩著別人的肩膀向上爬。
這樣的人,自作聰明的認為,別人不會識破他的這些小伎倆,其實這隻是他掩耳盜鈴的想法罷了,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把別人當作傻子的人,其實自己才是傻子。
隻有胸懷“入地獄”之心,甘願為了大善而“入地獄”,這樣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例如:明朝的張居正,推行“惟其時之所宜民之所安”。他為了推行這個對國家有益的政治主張,甘願做壞人,懲罰了無數個貪官汙吏。懲治壞人就是在“入地獄”,不過張居正心存大善,這樣做是完全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