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年月日的故事(1 / 3)

最近二狗學習物理的速度有點慢。一是因為家裏治喪的影響,授課停了一段時間。二是因為二狗安排了一些時間來閱讀史哲類的書。三是他還要穿插著學習高等數學,因為他發現要學好物理,必須要先學好數學。四是他學的東西越來越難了。

學習物理不像學習數學,數學隻要研究方法就可以了。不是太深刻的數學問題,不需要做哲學方麵的思考。而物理學不同,許多物理現象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並不一樣,有許多是正好相反的。背後的許多問題甚至涉及人的世界觀問題,進入到哲學的範疇。因此,光靠讀書的速度快和腦子反應快已經不行了,它需要靜下心來去體驗和感悟。

二狗很喜歡學習物理,因此有點舍不得學得太快,他要慢慢地品味,細細地琢磨。上一次有關“米”的對話使他對物理量的研究有了興趣,今天又到了周末,又是幾位老師過來玩的日子。

二狗照例招待他們吃了晚飯,晚飯後就進入了沙龍的環節。

上次討論關於“米”的對話結束的時候,二狗就提出了“秒”的問題,這次關於“秒”的討論就成了沙龍的主題。下麵是他們對話的內容。

“今天我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吧。”高建開言。

聽故事總是讓人愉快的事情,三人都表示洗耳恭聽,於是高建開始了他的杜撰。

“在很久很久以前,也許是在舊石器時代的母係氏族社會,人類就開始在華夏的大地上勞作。春夏秋冬,寒來暑往,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歇。他們已經從極危險和極不穩定的狩獵生活中解放出來,開始開墾土地,從事農耕的生活。

“當春天到來的時候,他們就把種子播下去,秋天到來的時候,他們就把穀子收了。除了留下種子,剩下的就可以作為越冬的食物。穀子豐收的時候,總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候。他們在勞動中付出了汗水,也收獲了智慧,收獲了希望,生活變得越來越穩定起來。

“不如意的事情也是有的。如果不小心誤了農時,莊稼就沒了好的收成。當楊樹的綠葉長滿了枝頭,布穀鳥的叫聲在天空中回蕩,他們就知道,要播種了。當楊樹在秋風中飄下第一片葉子的時候,他們的穀子就要成熟了。但是日子總是不能掐得那麼正好,穀子不是播得早了就是播得遲了,很難有個準確的日子。

“就這樣,布穀鳥來了一次又一次,楊樹的葉子落了一回又一回。

“一個智慧的老人,日夜仰望著天空。他看見圓圓的太陽掛在天空,就用尖銳的石頭在一片龜甲上刻了一個圈。他看著有些空,又看了看太陽,一束強烈的光線刺激著他的眼睛,於是,他把石頭磨了磨,又在圓圈的中心加了一個點。老人自言自語道,這個叫日。他看著是好的,就這樣成了。

“夜晚,老人又仰望天空。他看見彎彎的月亮掛在夜空,就用尖銳的石頭在一個龜甲上刻了一個半圓。他看著有些空,又看了看月亮,一束淡淡的光線照亮了他的眼睛,於是,他把石頭磨了磨,又在半圓的中心加了一個點。老人自言自語道,這個叫月。他看著是好的,就這樣成了。

“穀子成熟的那天,農人載禾而歸。老人手拿禾穗,一陣琢磨。他用尖銳的石頭在一個龜甲上先刻了一個禾,在禾的下麵又刻了一個人。老人自言自語道,這個叫年。他看著是好的,就這樣成了。

“老人把刻著年月日的龜甲用骨釘並排釘在了牆上。某一年,當穀子又成熟的那一天,老人做了一根繩子,在繩子的起端打了一個結,掛在那根釘著年的骨釘上。他又做了第二根繩子,在繩子的起端打了一個結,掛在那釘著月的骨釘上。他又做了第三根繩子,在繩子的起端打了一個結,掛在那釘著日的骨釘上。他看著是好的,就這樣成了。

”第二天,當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老人就在那第三根繩子上打一個結,兩結相距一個拳頭,日複一日,從不間斷。繩結越來越多,繩子越來越長,一直拖到了地上。

“有一天晚上,老人夜觀天象,星光暗淡,一輪滿月掛在天上,於是老人在那第二根繩子上也打了一個結。位置和當日第三根繩子上最新的那個結對齊。月複一月,從不間斷。繩結越來越多,繩子越來越長,一直拖到了院子裏。

“有一天,又到了穀子又成熟的日子,農人載禾而歸。於是,老人在那第一根繩子上也打了一個結。位置和當日第三根繩子上最新結的那個結對齊。繩子已經有36米多長了。年複一年,從不間斷。繩結越來越多,繩子越來越長,一直伸到了遠方。為了管理方便,老人每年都把繩子盤起來,每根繩子都盤了12圈,形成1米直徑的圓。

“當第19個年結產生的時候,老人一共打了月結235個,日結6940個。

”老人掐指算了一下,一個年結平均對應了365.25個日結,一個月結平均對應29.53個日結。

“當第二十個年結產生的時候,老人覺得自己的生命快走到了盡頭,他叫來了他的兒子,讓他繼續完成他的結繩工作。

“老人的兒子想:一年太長了,可以把一年分成四份,每一份叫一季,這四季對應著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四季的變化擺在那裏,它們總是跟年的周期同步。但是年的起點在哪裏呢?春天的起點在哪裏呢?晝夜的長短也隨四季而變化,冬天的夜是那麼漫長,那麼哪一夜是冬天最長的夜呢?

“禾又熟了二十回,老人的兒子也成了老人,他覺得自己的生命快走到了盡頭,又叫來了他自己的兒子,也就是老人的孫子,讓他繼續完成他的結繩工作。繩結越來越多,繩子越來越長。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老人的孫子站在窗前,看著滿天的烏雲,他看不見今天的月亮了。但是他知道,月亮一定在那裏,如果不是這烏雲的遮擋,今天一定有一個又大又圓的月亮。現在他不用看桃花,也知道春天的來了。他已經可以告訴農人,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禾熟。隻要記下上一年禾熟那天的日結,今年繩結的位置也是一樣。

“禾又熟了二十回,老人的孫子也成了老人,他覺得自己的生命快走到了盡頭,又叫來了他自己的兒子,也就是老人的曾孫子,讓他繼續完成他的結繩工作。現在每根繩子都達到了2200米長,每盤繩子已經盤了720圈。底部的繩子已經爛了。他的曾孫子覺得可以對前麵的工作作一個了結,又開了三個新繩子。

“就這樣,一代一代地傳承了下去。禾熟60次,就作一次了結。最早結的那盤繩子已經爛掉了,不過不要緊,老人的子孫改進了方法,已經把那些記錄在繩子上的信息,刻錄在竹片上、木板上,燒製在陶土上。一代一代地保存下來。

“定下季的起點有點難,老人的子孫想了很多辦法。除了白天觀太陽,又增加了晚上看星辰。天上的星宿在變化,北鬥的勺柄在旋轉,和四季相合的很明顯。禾熟的日子無準時,星空的變化卻和四季完全相合。就這樣,老人的子孫日日夜夜都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