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歲首並不是冬至,也不是春分,而是在它們的中間位置以立春為中心擺動。為什麼會擺動呢?因為陰曆的月和陽曆的節氣並不同步,需要用閏月來調整,這樣就會忽前忽後。但是總體上以立春為中心擺動。因此,有年前打春和年後打春的說法。
“但是,讓陰曆的閏月成歲和陽曆的節氣成年相合是非常困難的。計算非常複雜。雖有閏月調整,但是總有零頭。如果閏月成歲平均每年少了0.05天,二十年才相差一天,這是很難覺察的。隨著閏月成歲的計算推演得太長,誤差就會變大。陰曆的歲跟陽曆的年就會拉開距離。史官按照夏曆記載曆史事件,是按歲來記載的。一個甲子六十歲,就會差三天。
“隨著光陰的變遷,歲首的日子偷偷地在提前,二十年時間歲首才提前了一天,給人的感覺似乎沒改變。月亮的圓缺漸漸的也不聽了使喚,曆法說它圓的時候它卻扁,說它扁的時候它又圓。十個甲子一轉眼,推算出來的歲和年就相差了30天。夏陰曆的正月初一漸漸地就退到了陽曆的建醜。但是史官的紀年並沒有做修正,還是按照夏陰曆的歲來記載曆史事件。
“從夏到殷過了十個甲子,到了殷的時候,新的殷曆重新將殷正月調整到建寅,殷正月就比夏正月向後推遲了一個月,殷正月重新回到了春天,這樣夏正月就變成了殷曆的冬十二月。但是為了保持史書的紀年不亂,還是按夏陰曆,把歲首定在夏正月初一。從殷曆來看,歲首就退到了建醜。
“從殷到周又過了十個甲子,到了周的時候,新的周曆重新將周正月調整到建寅,周正月就比夏正月向後推遲了兩個月,周正月重新回到了春天,這樣夏正月就變成了周曆的冬十一月。但是為了保持史書的紀年不亂,還是按夏陰曆,把歲首定在夏正月初一。從周曆來看,歲首就退到了建子。
“從周到秦又過了十個甲子,到了秦的時候,新的秦曆重新將秦正月調整到建寅,秦正月就比夏正月向後推遲了三個月,秦正月重新回到了春天,這樣夏正月就變成了秦曆的冬十月。但是為了保持史書的紀年不亂,還是按夏陰曆,把歲首定在夏正月初一。從秦曆來看,歲首就退到了建亥。當時的閏月就放在九月之後的歲尾,稱為後九月。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史官司馬遷實在忍受不了這種曆法的誤差了,已經按夏曆建立起來的幹支紀年法又很難再推倒重來。史書能推倒重寫嗎?那豈不是一切都要亂了套了?
“公元前104年,司馬遷等人算出,農曆的十一月初一恰好是甲子日,又恰交冬至節氣,是製定新曆的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司馬遷建議漢武帝重修曆法。漢武帝同意了司馬遷的建議,下令征召全國的天文學家來參與。一時間,二十多位天文學家紛紛從全國各地來到京師長安。
“來到長安之後,二十多位天文學家以及朝中曆官就改曆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和爭辯,提出了十八種不同的方案。通過實際的天象觀測鑒定之後,漢武帝識金明裁,認為落下閎與鄧平、唐都合作的所造的八十一分律曆要好於其他十七種。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公布正式實行,並把元封七年改為太初元年,《太初曆》誕生。
“為了將夏正月重新調整到春天,《太初曆》在太初元年先空置了三個月,納入了周曆最後的冬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這相當於一口氣補閏了三個月,把近兩千年中夏陰曆閏月成歲所損失的時間都找補了回來,終於把夏正月重新拉回到了春天,歲首又回到了春一月。紀年也不需要再重編,隻是太初元年那一年特別地長,它有十五個月,兩個冬至日。出現了前十月、前十一月和前十二月。從此以後,春節才真正地是春天的節日,一直保持到今天。
“為了消除舊夏曆的誤差,《太初曆》編製者們又製造儀器,進行實測、計算,規定一年等於365.2502日,一月等於29.53086日。並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減差法’來調整時差。如果這兩個數是準確的話,那麼按19年7閏的置閏法,一個甲子誤差隻有0.005天。但是根據今天的實測結果,一個甲子的誤差大概有0.5天。
“《太初曆》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調整了太陽周天與陰曆紀月不相合的矛盾,使月份與季節配合得更合理。它還把二十四節氣第一次收入曆法,對於農業生產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該曆設置了十九年七閏的辦法,使月和年的變化基本同步,奠定了華夏春節的基礎,惠及千秋萬代。”
“《太初曆》以實測曆元為曆算的起始點,定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夜半為曆元,其實測精度比較高,與理論值之差僅0.24日。
“《太初曆》是我國古代曆史上第一部完整統一,而且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曆法,在天文學發展曆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漢成帝未年,由劉歆重編後改稱《三統曆譜》。前後曆時一百八十八年。
“《三統曆譜》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完整的天文著作。它的內容有造曆的理論,有節氣、朔望、月食及五星等的常數和運算推步方法。還有基本恒星的距離,可以說含有現代天文年曆的基本內容,因而《三統曆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曆的雛形。
“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閏月成歲的誤差,南北朝時的祖衝之製定的《大明曆》采用了更為精確的置閏法則。即:391年144閏,這樣,歲的平均長度和年的差距越來越小。
“最後說明一點。年的長度就是365或366日,相差最多一天。而歲的長度則相差很大。無閏月的那些歲,一年大概有354天,有閏月的那些歲大概有384天。在連續391個歲中,有144個歲是384天,有247個歲是354天。因此,我們每年過春節經常會在不同的節氣,但是總體上以立春為中心擺動。歲的多年平均值應該和年的多年平均值基本相等。這就是陰陽合曆。陽曆的節氣指導農時,所以又叫農曆。陰曆的歲首采用的是夏正月初一,所以又叫夏曆。”
高建結束了他的故事,李二狗、周潔、韓剛聽得入了迷。
二狗從故事的世界裏回到了現實,他不由地為高建的故事鼓掌,周潔和韓剛也一同鼓掌。
“你他媽的真是個人才,我是第一次聽人把年月日的概念講得這麼好懂。隻到今天,我才知道,歲是歲,年是年。”周潔忍不住捶了高建一拳。
“但是今天的主題是秒,你講這個故事和秒有什麼關係呢?”韓剛問。
“當然有關係,而且還有很大的關係。不過這個話題有點長,今天就到這裏吧,關於秒的問題,我們下次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