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您說的沒錯。我前幾天又去取過樣了,那井水確實已經恢複了功效。”
“你覺得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技術?”
“我覺得這是一種特殊藥物或超級保健品配方,但是他們很難繞過複雜的藥品審批和監管,於是就偷偷地將其溶於甘硒泉中,托礦泉水之名銷售。現在又以發展會員和收取會員費的方式進行非公開的地下饑餓營銷,更是擺脫了價格監管,完全走高端、小眾的路線。”
“你分析過水樣嗎?裏麵到底有什麼特殊的成份?”
“我已對水樣做了全分析,已經分析出99.99%的成份,但並沒發現有什麼特殊的物質。”
“也就是說,這相當是一個可樂的秘方,甚至,比可樂還要瘋狂。”
“是的,這麼好的一個產品,如果好好開發,擴大生產,就會像可樂一樣,風靡全球。”
“是啊,他們這樣的打法雖然也很好,但畢竟盤子太小了,白白地浪費了好資源,成不了大氣候。現在,隨便一款保健產品,一年從市場上賺十幾個億輕輕鬆鬆。他這個如果開發出來,將是千億甚至萬億級的市場規模。”
“是啊,放在他們手裏,可惜了!”汪如海歎道。
“那你現在想怎麼辦?”
“爸,我還想跟他們再交易一次。”
“不會是再去買回那口井吧?”
“不,我想直接買他的技術。”
“別妄想了,這樣的技術,人家會賣嗎?前麵我們花了50億都沒有買到真東西,這回你說多少錢他才會賣?”
“是啊,他也不承認自己有這樣的技術。他現在把井水恢複了功能就表明了態度。”
“技術這種東西,不像資源,隻要人家不想賣,你是拿不到的。除非你能偷。”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拿他需要的東西交換。買,不一定用錢,也可以用其他東西。”
“那你知道他需要什麼嗎?”
“我試探過,他說看看我能不能搞到《四庫全書》的原本。然後才和我談。”
“噢?他喜歡古籍收藏?但這《四庫全書》的原本也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吧?”
“是啊,本來我以為隻是有點難度,誰知道,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這根本就不是錢的問題。”
“你調查過了?”
“是的。《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 ,舉全國之力,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13年編成。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文津閣藏本,共收錄3462種圖書,共計79338卷,36000餘冊,約八億字。
“乾隆47年完成初稿,乾隆57年成書。當年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分別藏於紫禁城文淵閣、遼寧沈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揚州文彙閣、鎮江文淙閣和杭州文瀾閣。
“文源閣本在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被焚毀;文淙閣、文彙閣本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被毀;文瀾閣在1861年太平軍第二次攻占杭州時倒塌,所藏《四庫全書》散落民間,後由藏書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補抄,才搶救回原書的四分之一。
“因此,真正完整的《四庫全書》原本存世的僅有3套。其中原藏於故宮最為珍貴的文淵閣本,在1948年被運至台灣。目前,僅剩下文溯閣本和文津閣本兩套,分別藏於甘肅省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
汪繼德聽完,沉吟半晌道:“這是國寶,豈是個人可以擁有的。他這就等於明白地告訴你,沒什麼可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