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秦浩早早地就來到了交易所,他要開始規劃市場的布局。
整個校園二手市場,單憑學生間的交易買賣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外商的引入,因此還需要入駐一些優質的商家。
這些商家可以滿足大學生的一部分購物需求,例如書籍、日用品等等。
秦浩則打算以抽成的方式獲取利潤,抽成比例在0.5%-2%左右,這個抽成比例屬實不多,但前期就算是賠本賺吆喝他也得幹。
秦浩在心裏琢磨著:
“得趕緊找人做出APP的軟件,否則太耽誤事了。”
他的想法是製作一個免費的大學社交軟件,在這個軟件上可以相互交友,組織活動,團購等等。
當然,還有他最重要的二手買賣生意。
他要打造一個,能解決大學生日常需求的一站式網站。
網站是免費的,但可以通過向外對接廣告盈利,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能帶來一定的收益。
秦浩之所以要這麼麻煩,其實是在搶用戶的時間,在流量為王的時代,誰的用戶多,誰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所有人的時間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刨去上課,睡覺等一些時間,真正空暇的時間並不多,他要做的就是搶奪這些時間。
隻有加大用戶每天的留存時長,用戶才能有更高的黏性,進而產生消費。
或許是劉鵬飛三人的賣力宣傳起到了效果,很快便有上門詢問商品。
這次來的是一個大二的女生,她要出售一批自己不想用的化妝品,秦浩看了看,發現並不是特別暢銷的貨品,因此便以寄售的方式收下了。
給她開了個單據,雙方互留了聯係方式後,女生便施施然離開了。
目前因為網站還沒開發,因此隻能夠將商品寄賣在交易所裏,等出售出去再給對方打款。
等APP上線後就不需要這麼麻煩,買賣雙方在軟件上達成一致後,賣家把商品帶到交易所,然後買家自取。
這個過程是免費的,但一些貴重物品需要鑒定的,就需要抽取一定的抽成。
如此一來,秦浩便緩解了庫存壓力問題,雖然賺得不多,但也省去了很多麻煩,而且買家、賣家和平台,三方獲益,屬於是三方共贏!
做完這一單後,緊接著便陸陸續續有學生上門詢問,有買東西的,也有賣東西的。
不到一個上午,秦浩便又收了二十幾件商品,賣出了兩台手機,一台筆記本電腦,還有兩根口紅棒,一盒腮紅,和一瓶香水。
早上營業收入1400塊錢。
別看賺得多,秦浩光一個上午就又投入了4萬塊錢,賺的那點錢就猶如九牛一毛。
因此,這行還真不是什麼人都能幹的,學校裏也有很多賣二手商品的學生,但他們都沒能起來,原則就在這。
想要高買低賣,首先你得有足夠的本錢,但大學生的身份注定他們身上沒有多少錢,真正的富二代又不屑賺這個錢,因此這才有了秦浩的機會。
別的不說,光憑秦浩現在租的這個店麵,原來的H棟倉庫,一年少說也得要10萬的房租,這才得是有關係的情況下,否則就算你有錢都租不到。
中午休息的時候,方文靜又來了,她帶來了兩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