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他們是有參照物的(1 / 2)

想想他那兩個文靜的兒子,就擔心,還有遠在他鄉做官的親人們。

後悔呀,後悔。

為啥非要當這個狗屁官呢,在鄉下做個富家翁不好嗎?

趙明庚再次反思,總感覺選擇錯了。

隻是,現在已經不是他反思的時候,上了皇上的這艘賊船,還能下得來嗎?

因為削藩而引起的一係列連鎖反應,

那便是之前跟各個藩王走得近的官員們,很快因為各種原因落網。

朝廷裏又有了大量的實缺。

這些缺兒自然需要趕快補上。

吏部尚書、吏部侍郎他們家裏,最近十分忙碌,都想給自家的後輩親眷們謀個實缺。

趙明庚跟胥東升這翁婿倆堪稱清流,一點都不為趙家各地依舊當縣令的親人們著急。

按照黃氏的說法,

“折騰啥,真當那些個實缺那麼好幹呢,

說不準都留下了什麼麻煩呢,不摻和。

再說了,就憑著咱家人這當官的運氣,

你們感覺宮裏那位能給咱家人安排啥好地方是咋地?

別人家一兩個當官的都不錯了,咱家這是多少個?加上孫女婿8個縣令。

你們細想想,這官能給你們往上升嗎?

再升也不可能升多高的。

若是你們都當了知府,那咱家的勢力就太大了,這就有點嚇人了。

尤其二孫女婿還是王爺,

算了,咱們都消消停停的,全當是為咱家青琳保平安了。

做為王爺娘家媳婦的勢力太大了,不是啥好事兒。

你們也別說老婆子我沒上進心,別看咱家現在沒誰的官當得大,但是老婆子,就感覺現在行了。

先不說別的,咱家的兒孫們,婚嫁的問題,不需要在費神了。

也不用擔心日後孫女們嫁人無法掌握自由。

所以,你們兩個,誰都不準給外麵那幾個求情。”

好吧,這麼個大好升官的機會,就在黃氏的三言兩語中被剝奪了,

求趙家兒郎的心理陰影麵積。

實際上,趙家在外當縣令的眾人,還是很滿足現狀的。

畢竟,一縣之令,風調雨順,治安、經濟方方麵麵都很好。

還備受老百姓的愛戴,傻子才願意折騰呢,

就算是官再升上去,又有啥好處呢?

俸祿是高了些,可是趙家人不缺錢呀。

在治理縣城經濟的時候,怎麼都能順帶給自家開個鋪子啥的吧,

賺錢的買賣,縣令家裏想做,誰還能攔得住嗎?

不貪贓枉法,能賺的盆滿缽滿,這是趙家人的本事。

尤其是趙青峰跟趙青巒兩兄弟,娶的媳婦都是商戶女,還是那種生意做得極大的商戶女。

經商的天賦像是與生俱來的。

有夫君的身份加持,再有資金做底子,賺多少錢賺不來呢?

至於升官那種虛妄的事情,不想也罷。

隻不過是每年到了述職的時候,給知府大人磕幾個頭罷了,這有啥?

當多大的官,都得磕頭,這事兒跑不了。

好不容易才治理起來的縣城,真的是不舍得隨便丟手出去。

沒有最糟糕隻有更糟糕,趙家人都很滿足於現狀,畢竟他們是有參照物的。

想想趙明庚跟胥東升,他們就釋然了。

胥東升那還是皇上的親外甥呢,被派去的那都是什麼破地方。

當然,這其中有受了趙明庚連累的嫌疑,那個被他們給自動忽略了。

隻是,趙家眾縣令的政績,卻是耀眼的。

若不是沒有上升的實缺,早就該升官了,自然他們所在府的知府,也會水漲船高。

今年突然有了那麼多的缺口,別說京裏的官員在忙活,地方官也在想辦法調動。

趙明庚現在可以說算得上是風雲人物了。

畢竟是他憑借一己之力把各地藩王給扳倒了。

對此,趙明庚是不會承認的。

藩王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便是各地方官員及有功名人身上的免稅田的問題。

公告發下來,就惹得怨聲載道。

當了官的,自然不會在乎那點稅金,而才考上秀才跟舉人的,則是猶如天塌了下來。

寒門子弟入仕,目的就是改善生活狀態,一下子給砍了,這就真的有點太不人道了。

沒了免稅田,那考不考得上功名,還有什麼意義嗎?

意義自然是有的,

雖然免稅田沒了,可是給秀才跟舉人的每個月的補助增加了。

秀才分三等,之前隻有一等秀才能夠每個月領到米糧跟銀錢補助,

現在除了一等秀才領到的米糧有所增加外,銀錢方麵,也從之前的一年4兩變成了5兩。

二等跟三等的秀才,則是每年分別有3兩跟2兩的補助。

最起碼保證了秀才能夠有錢買米吃,不被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