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題目:鄉宴上的木魚(2 / 2)

上海周邊的魚特別的多,現在南彙青浦鬆江一帶,仍然有滿河溝(河浜)的魚,早先的時候,那魚多的就沒法形容了。河魚中的鯉魚鯽魚和鯿魚,都是大眾化的魚類,特別的便宜。

和全國大多數地區的婚娶風俗一樣,家中宴請,鯉魚是必備的一道菜。無論是娶親還是嫁女,無論是富裕人家,還是清貧的莊戶。鄉宴中,必不可少紅燒鯉魚這道菜。再便宜的宴席,也有操辦不起的人家呀。婚宴辦不起,可以打光棍不娶媳婦,可發送去世的老人,吃豆腐飯總不能不辦吧?所以,窮得連宴會都操辦不起的人家,親友們即便多送些禮金,也得等到宴會開始前,才會交到帳房呀,提前送錢,再用你的錢,去買魚買肉,那不是揭人家貧困的短嗎?實在沒錢辦喜筵的,想出了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肉是按風俗,由家族送去一刀,一頭豬算是一刀,一塊豬肉,也可以算一刀。親戚就提前把那一刀肉給麵子地巧妙送過去。

肉的問題解決了,魚的問題呢?租賃碗盤的業戶,專門解決這個問題。雇請一流的雕刻木工,用上等的硬木,雕刻出一條條活靈活現的木魚。每條都是二斤左右真魚的大小,每條都是一件精良的藝術作品。租碗為業的,備有多少桌碗筷,就準備多少條木魚。

需要的時候,將木魚裝在一個特製的木盒裏,永遠放在出租的盆碗上麵,富人租碗筷,會把木盒移開,放到一邊。窮人家去租的時候,就首先要把盒子裝上,接著才裝其他物品,相當於把木盒壓在碗筷的下麵。過去,上海周邊操此業者,都不主動迎接前來租碗的客戶,瞄到有把木魚裝走的人家,也就不收取租費了。

宴會的當天,廚師會按照做真紅燒鯉魚的程序,認真的做著紅燒木魚,香蔥調料一樣都不能少,程序也不能少,做出來的紅燒木頭魚,比真的紅燒魚還像,還有味道。並按上菜的順序,及時熱氣騰騰地端到每一桌上。

參加宴會的,都是親朋好友,彼此都心裏有數,沒有不識相的,去夾紅燒魚吃。倘若你舉筷去動那紅燒魚,可就犯了鄉間禮節的忌諱。那肯定是早有過節,專門找茬在喜筵上鬧事情的。除了有準備要出主人醜的,一般喝醉酒的人,都不會動那木魚吃的。小孩子淘氣,難免會犯規矩,他母親隻好機靈地防備著。

鄉宴上的紅燒木魚,隻能看不能吃,為的是彼此的麵子。這是解放前,上海鄉下的風俗。現在據說早就沒有了,可銘刻在習俗骨子裏的文化底蘊,是連續延續著的,故事講給大家,也是提讀者,從一個側麵,去真正地了解上海,認識上海,理解上海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