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隨心所欲地教育孩子(1 / 2)

不能隨心所欲地教育孩子作者:趙公明

好多家長都說:自己為了教育孩子成材,費了多少多少心思,吃了多少多少的苦累。卻總不見什麽理想的效,你看人家的孩子,不用管教,就能自己約束自己,啥也不耽誤,輕輕鬆鬆地就考上了好大學。人家那孩子是怎麼揍出來的?論家庭條件,論家長的努力,咱可比他們費心多了。這心血都花費在他身上了,怎麼就不見成效呀?

其實,教育孩子是有學問的,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不完全相同的一種教育方法或手段,沒有千篇一律的特效規律。教育孩子是一們學問,是一種科學。有的孩子喜歡家長監督,有的孩子能自我成長,有的孩子自尊心強,有的孩子自信心強,有的孩子愛慕虛榮,有的孩子打小,就喜歡在異性麵前顯示。性格不同,遺傳因素不同,社會或自然環境不同,孩子的教育方法應該是不同的。

許多家長並沒有深入研究這些,並沒有真正就教育自家的孩子問題,做深刻的思考。把對孩子的教育,限於為他提供條件,限於為他服務,限於叨咕和打罵。不知道現在的小孩,青春期早已經不段地提前,不了解青春期的小孩,都有叛逆心理,都會或多或少對家長撒謊。不知道青春期反應強烈的男孩,最直接與母親對抗,甚至,看不起母親。不知道,教育孩子的最有效辦法是引導,是日常的循序漸進,是日常的用心引導。

教育孩子,不但要有方法,也有許多忌諱。你固執地偷看人家的情書,偷聽人家與女孩的情話,打探人家的青春朦朧對象。有的孩子,殺你的心都有。還有那絮絮叨叨的帶有貶低他的話,動輒肯人家的孩子做開頭。別說你孩子把你氣得想死,別抱怨你孩子的目光帶著殺氣。換成你,別人埋怨你半小時,你惱火不惱火?你的青春期都早過了,都承受不了那絮叨。人家正在叛逆的時期,你在叨咕,能起正麵效果嗎?

違反教育規律的教育,,必定收到失敗的效果。有想撞強尋死心態的兄弟姐妹,你別說哥們說話太冷。孩子的教育出現了問題,錯全在家長,不怪孩子。你還沒有找到適合你孩子教育的方法。卻孩子使用殺孩子的所謂教育。所以不會有效果的。教育孩子最成功的辦法,是鼓勵和引導。你鼓勵的方法引導方法都出現了偏差。我認為,做為家長,對孩子的動向或心理活動,應該有合理的判斷,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在方方麵麵做引導。小到他的同學玩伴。你在他朦朧思維的時候,就該幫他判定是非,幫他學習做人。比如,在他的小夥伴離開你家後,你該說:孩子,我覺得小東這小孩做事情最認真,小芳那孩子有點懶惰,吃人家東西連個謝謝阿姨都不說,殊殊那小姑娘不但長得漂亮,嘴巴也甜,學習又那樣的好,長大肯定有出息。你家的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選擇朋友,學會做人,學會上進。古代的孟母三遷的故事,早就告訴我們,孩子小,見什麼學什麼,等他把啥都學會了,你還能管得了他?他不知道肉好吃呀,他不知道美妹可人呀?他不知道玩遊戲過癮呀?

不要按照供養皇帝的標準,給孩子無微不至的愛。中國最不缺少的就是皇帝。想那皇帝有幾個有作為的。不是窩囊廢,就是戴了綠帽子還傻呼呼笑的主,要不就是整天吃喝嫖賭的,還有為了自己的寶座,殺光兄弟,殺光親戚的暴君。你家有多大的產業,能供養個皇帝玩玩,小心,等老的時候,那無情的皇帝讓你享受西北風!太多的溺愛,是在害孩子,就是培養敗家子。我前些日子寫那《逆子》的文章,主人公也都是叱吒風雲的人物,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養不起的時候,他就會主動嫌棄你了。醒悟吧!

別把那些家長整天喝大酒,打麻將吹牛皮的孩子往家領,即便是你的親侄表外甥也不行,小孩子之間,防疫能力差,模仿能力可不差。兩歲就會疼妹妹,三歲就能認識二餅和三條,四歲就敢喝啤酒,不是聰明的表現。不一定是好事情,不該引起你哈哈地大笑。家長之間,應該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相互交流教子的真招。實在孩子叛逆的時候,用點殺雞給猴看,用點苦肉計,用點激將法,也未嚐不可呀。反正,孩子是咱生出來的,咱有責任教育好,教育法也是這樣規定的。多點思考,多點探討,一門心思把咱孩子教育成人吧,歲家庭,對社會,對孩子本身,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