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攔路
這天修建雞公嶺村的老板找到了黃斌,說是剛一入場就被人攔住了。修這條路的資金來源是移民後扶項目資金,公司是通過招標來的。修的路基礎較好,通村的主要道路,是泥間碎石路。按道理不應該有阻攔,如果新修遇到問題就很平常了,不遇到問題才叫奇怪。這家不讓占他家的地,那家因為損失幾棵菜幾株苗出來阻攔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沒修之前天天有人要求給他們修路,要想富先修路,但就是這樣的發財路也不好修。上麵修村級路是沒有征地資金的,都是自己先調整好,個別的有青苗損失補償費,大多青苗補償費都沒有。村級公路常修的七拐八繞,有時是因為現在農村居住散的緣故,為了滿足更多人的需要。有時是為了節約成本,因陋就簡找一些少填方少挖方的地方。有時卻是因為群眾不讓占他家的地,不得不繞開,有時躲開這家,又遇到那家,那路不曲曲折折彎彎繞繞才怪。從上向下看,村級公路就像一條條長蛇盤旋其中。如果你的車技不過關,最好別輕易進入其中。有的地方窄有的地方寬,有的地方突然給你來一個回頭大轉彎,有的藏在樹林裏竹林中,你讓到了近前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更多是一條死胡同,開到別人家裏去了。
出來阻攔的人不是村民,而原來修這條路的老板。原因是前麵修路的錢沒有結清。黃斌把村上的叫來問了後知道原因。原來這條路是村民集資修的,學的是高店子村,但又沒有學全,高店子是收齊的。他們隻收到三分之二就開始修,到修完村上也沒有把其他人的錢收來,承包的老板即時止損,後麵一段不修了。就是前麵的也差了老板近4萬多元錢。這下後麵的群眾又不幹了,他們也投了錢,路卻沒有修過來,鬧一段時間沒有結果,最後這些人又自己投錢,推了一段土路。但隻要不是那幾個社的人開車進入就會被阻攔,理由是這段路是他們自己投錢修的,不讓其它人使用,走路可以,開車不行。實在要過也行,給錢。黃斌有些頭痛,按理應該是把沒交的收上來付給這個老板。但哪那麼好收,好收的村上早就收了。況且這種收費並無任何文件法律可依,僅憑一個村上的會議,哪有什麼法律效力。不過現在的黃斌也不是剛來時的呆頭呆腦,爛招歪招都會用。經察看設計,部分已經有片石的路段也設計了片石。就同業主商量,讓業主出部分錢,這段不再鋪片石,最後招來的業主同意了,可能也是想早點動工。又讓村上從移民後扶資金中解決一部分。這樣做其實留下很多隱患,自己也承擔了很大風險。但這在鄉鎮工作過的人都知道,其實常做這類似的事情。後麵因為一些事上級或紀委細查起來,發現鄉鎮到處是問題,就總覺得鄉鎮的人是一幫亂搞的人,沒原則無紀律,有的帽子扣的更大,說不講黨性,不講政治。隻能建議當官的都應該到鄉鎮工作幾年,才能知道其中的無奈和心酸。當然那種掛幾天人不來,事不做的工作多久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