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場地
這天塗義國把黃斌叫去辦公室,塗書記說話溫和而平靜,並沒有太多客套話。但有一句話他說的輕飄飄的,好像說一件小事,卻讓黃斌如沐春風,心裏一陣暖流湧起。塗義國道:“你以後工作中需要花錢的地方你直接表態就是,後麵給我說一下就是”。這句話意味著什麼?是得多信任才能說出這樣的話,黃斌和他接觸時間並長,一起做事也不多,常常各忙的,有事就在電話中請示。黃斌有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有時信任也是一種壓力,原來黃斌隻要到涉及到錢,就會請示主要領導。這麼一說反而變的更加小心謹慎,生怕辜負了這種信任。第二句話是一句問話,卻又像是表揚。塗義國一臉真誠問道:“你是怎麼做到的,我觀察了很多次,也把一些上訪人員或者反映問題的群眾有意讓去找你。但我看他們一般不超過十分鍾就會高興或十分平靜離開”。黃斌分不清他是變相表揚還是真的想知道,認真回答道:“第一,我會認真聽他們反映的問題,他們說的時候我從不說話,隻認真記錄。這樣記錄他們會感覺到重視,不答話是因為如果他一句你一句效率很低。第二我會歸納他們的問題,因為他們常常說的十分散亂,我會歸納主要問題。我說話時會讓他聽完,不然又會你一句我一句沒完了,卻什麼問題也沒解決。第三我會直接說出該怎麼解決,理由依據是什麼。能立即解決就現場解決,不能馬上解決的會說清楚如何解決,解決的時間解決的方法等。第四我會記下他們的電話,後麵會反饋處理情況”。塗義國:“嗯,讓我也學到東西了”黃斌:“書記,你幹脆批評我吧,這樣給我壓力太大了”。塗義國:“你覺得該怎麼幹就怎麼幹,別有壓力。另外有件重要的事,是縣委書記親自安排的工作”。黃斌立即掏出了筆記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樣做也顯示了對領導的尊重。塗義國:“這是書記親自招商來的一個大企業,要在全縣建六個養殖場,而在我們鄉建三個,你去找三個地方。其中一個地方要遠離住戶和水源”。黃斌想了想道:“三個地方好找,但遠離住戶可能不好找”。塗義國:“先找找看,回來我們再綜合分析看哪裏更合適”。
黃斌接了任務後,把全鄉轉一個遍,記下了八、九處地方,也簡單分析了各處特點。回來後,三人經過反複比較確定了三處,其中兩處就在洪恩寺村,一處在觀音庵村和高店子村附近。隻有觀音庵村和高店子之間這塊空地勉強符合要求。
大企業果然不同,建設進度很快,質量也很高。建設時並沒有遇到阻攔,因為現在群眾都希望把地租出去,每年有租金得,在家能幹活的還可以時不時去打打零工掙現錢。
原來要求高的那處是養殖母豬的,也叫育嬰場,另兩個叫育肥場。母豬和小豬對環境要求更高,所以建設的標準和安裝的設施也很大不同。
經過後來的不斷學習,黃斌也知道很多養殖常識。一個養殖場一般頭年很好養,生病的很少,防預成本也低。第二年就會有些小問題開始出現。第三年開始如果沒有很好的防預手段,很容易出現大麵積死亡。他們這樣把母豬小豬和育肥豬分開是很科學的。母豬和小豬的防預措施會更多標準會更高。而育肥豬會一批批飼養,中間會適當休場,休場時可以進行全麵的消毒滅菌。當然自家一年養殖幾頭與大麵積養殖完全不同。
後麵黃斌經常帶一些領導和其他單位去參觀,進去的人會要求穿防護服,還要進行消毒殺菌。據養殖場場長介紹,那個母豬住的床,要兩萬多一張。參觀的人都有點不信。場長說這床有控溫、防震、自動升降的功能。黃斌上去摸了摸發現硬棒棒的,2萬多的床肯定不如自己幾百元的席夢思床睡起舒服。看上去挺大的養殖場,裏麵工作的人員並不多,也就五六人吧,因為從喂養到清掃基本都是自動化,連豬喝水都是自己去拱籠頭。而且裏麵工作的人工資還挺高,大多是大學生,不會招本地工人。有次黃斌問一個剛出來的學生的工資,聽了很受打擊,幾乎是自己工資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