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連藕
沒有在農業園區內的其他村也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但最後真正落到實處的並不多。牛王廟確定的是種藕和養蝦,各引進了一個業主。種藕的難點不是在種,而是挖藕的勞動成本太高。如果藕長的不好,挖出來的藕還不夠挖藕的工錢。而且挖藕需要壯勞力,現在農村哪裏還有壯勞力。這個種藕的業主是黃斌從石頭鎮挖過來的,是想讓他真正帶動周邊的群眾一起種。因為黃斌一次去石頭鎮,發現他種植的麵積很小,但挖藕的方式很特別,他采用的是用高壓水槍對著田裏長藕的泥土衝,泥土衝掉後田裏就露出了白嫩的藕,隻管去撿。黃斌過去搭訕道:“你這挖藕的方式很好啊”,那人:“好是好,但隻適合這種脆藕”。黃斌:“藕不都一樣嗎”。那人:“當然不同,這種藕隻適合炒,不適合燉。這種藕可以種在很鬆的肥田裏,它是傾斜著長,所以挖時隻需有高壓水槍衝掉它周邊的泥土就行了,但這種藕產量低。平時大麵積種植的是粉藕,那種藕種在鬆軟的肥田不會長,它要把根就是藕紮進硬實的地裏才會生長”。黃斌:“那種藕不好挖啊,很多人已經不種了”。那人道:“現在有專業的挖藕團隊,隻要種的麵積大一些,種的越好他們越喜歡來挖”。黃斌覺得很有引進這樣一個業主的必要,因為農戶也有很多種藕的,但大多是挖點自己吃,賣的很少,因為太難挖,很多隻能爛在地下麵。經過黃斌的遊說,這人同意去鳳陽鄉,因為他也想擴大種植麵積,最後這人選定牛王廟村的一片農田。這人掙了多少錢黃斌不知道,但確實種的好。黃斌很喜歡在那片地裏看碧綠的荷葉和潔白如玉的荷花,聽那蛙叫蟲鳴。可能是經常去,那人以為黃斌是喜歡那藕,挖時給黃斌拉了半三輪的藕送到家裏來。看著沾滿泥土的一大堆藕,黃斌隻選了一根漂亮的。但那人從車上下來,扔下一捆騎著車就走了。黃斌也沒有矯情,把藕提了回去,一家人整整吃了一周。
養龍蝦是新興起來的,其他鄉鎮也有不少人開始養。這個養龍蝦的業主是本村的人,但現在養的人太多,多了價格就便宜,這人投了不少錢,養一多年就走了。創業還是少趕時髦,和穿衣服不同。要麼你盯著一行一直幹,要麼你另辟蹊徑。跟風一般死的多活的少。很多養殖場換了一波又一波業主,但特驅集團一直紮根在鳳陽鄉,市場經濟的波動並沒有對他們造成太多的影響,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是自繁自育,飼料自己生產。他們有自己的科研團隊,銷售團隊,市場分析團隊,所以能長盛不衰。也有一大批家庭式經營的業主效益很好,技術是一個重要方麵,他們小而靈活,可以隨時變換種植品種。黃斌見了很多業主的起起落落,發現能靜下心來,紮實幹事的基本都能成功,那些東一榔頭西一棒錘的人也有成功的,但卻微乎其微。而且是這裏掙了又虧了在別地方,應了那句“富貴險中求,也在險中丟,求之十存一,丟時十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