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啟動
經過分析,試點的村選在長坡村,主要是新書記能力強,工作有方法。另外這個村小,涉及的戶也少一些。黃斌去村上組織召開了動員會,主要是想看看村民的反應。這個項目確實能給群眾實惠,補充的標準是3人及以下戶補助5萬,4人戶補助7萬,5人戶及以上補助9萬。配套費是每戶是3萬,就是三通一平的費用及其他配套設施。所以群眾還是很高興,但一部分群眾提出不願意建在新村的集中點,這有些偏離縣上領導的目的。縣上的目的是兩個,第一當然是爭取土地指標,第二是想建設集中一批集中的新村點。為了尊重群眾意願,經過研究,決定同意自行選地方修建,但不給配套費。在建設方式上選擇了統拆統建,統一規劃,統一設計。
這個項目是政府領引進的投資,投資方是省鐵路建設集團,除房屋建設外其他工程由鐵建設集團實施。這種方式也是近幾年盛行的一種方式。就是自己沒錢又想做事,就引進別的單位和企業來投資,然後以後後按合同逐年償還。有的有營利的項目這種方式還是可以,比如道路監控設備的安裝,隻需把經營權讓出一些時間,營利點主要是來源於對違規車輛的處罰。但純投資的項目其實就是寅吃卯糧,把後麵的錢先用了。至於後麵的人還不上怎麼辦,那是後麵人的事。這種方式還有人在用,多了的結果政府成了最大的債主。後來上任的人才不管前麵人欠的債務,但是還是承認這些債務的,“欠債不賴債,就是不還債”。所以常常聽說某某地方債台高築,但仍然到處大興土木,該建的還是要建,能欠的繼續欠。一些經常做政府工程的老板拖死了一批又一批,但總有自信有關係的人繼續上。
在一次協商建設方式會上,黃斌提出一個建議。就是在一個社,或者兩個社規劃一個新村建設點。利用向上級爭取的項目逐步完善基礎設施,逐步把分散的農戶集中到新村點。不需要投資這麼多錢,隻是時間長一些,而且效果比這種更好。但被領導忽視,誰有耐心等那麼長時間,一個人在一個職位一般也就三兩年,最好就是能當年見效的事情。所以說人心浮躁也體現在政府之中。
黃斌這裏很多工作才剛剛推開,塗義國卻在承受各方壓力。因為鳳陽鄉要修幾十個新村的的消息已經傳開,找塗義國的人很多,有他的朋友,也有他的領導。塗義國感覺自己陷入了一個旋渦,每一次拒絕都會得罪人,無論你的理由多麼充分。別人都不會信,認為是你不願意幫忙。如果他真要想辦法把房屋修建工程給這些找他的人,他還是能辦到的。因為這個資金是補助給農戶,修建的主體就成了農戶,農戶自己修房就不需要進入招投標程序。不進入招投標程序就有了可操作的空間。
這天塗義國把黃斌叫到辦公室沒有拐彎抹角直接道:“這段時間我的壓力很大,一方麵是上麵要求的進度,我無論怎樣分析,感覺也不可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二是這段時間給我打招呼想來修房子的人很多,有的很難拒絕”。停會又道:“我感覺你一直辦法比較多,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