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掛鉤(1 / 1)

第四十一章掛鉤

城市增減掛鉤項目終於在鳳陽鄉全麵啟動。但不是第一個開始啟動的鄉鎮,第一個鄉鎮是去年開始啟動的,但存在很多問題。在鄉上收到文件後,塗義國調整了班子分工,黃斌分管的工作是國土、建設、環境保護和本職工作即信訪維穩工作。黃斌發現自己從到地方上班以來總是幹著最重的工作,工作多確實更能鍛煉人。但工作多也容易出問題,現在黃斌已經不像剛到地方上班那樣認為,僅憑幹好工作就能得到提拔。有時你幹的越多,反而錯的越多,暴露的問題也越多,那些啥也不幹的人,反而什麼問題也不會有,隻需要有人就照樣提拔。黃斌已經不把提拔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隻想少幹點少錯點。但當塗義國讓自己分管國土建設時,黃斌知道這項工作的艱巨性,但還是沒有辦法拒絕。雖然都說同事之間是沒有友情的,但其實並不是,很多沒有利益衝突的還是成了很好的朋友。黃斌不能辜負塗義國的信任,更因為那份友情。

城鄉增減掛鉤項目動員會是常務副縣長帶著國土局來召開的。國土局的一名股長進行了培訓,培訓的內容是兩頁明白紙,分別是明白紙一、明白紙二,沒有任何文件。平時無用的文件滿天飛,這麼重大的工作卻隻有二頁明白紙,明白紙上沒有任何署名更不可能蓋章了,其實都是怕承擔責任。

城鄉增減掛鉤項目是為了解決城市擴張的用地問題。因為為了保護耕地,上級分給各級的用地指標已經越來越少,根本不可能分到縣這一級。但出台了一個政策,就是把原來的建設用地恢複成耕地,恢複多少就可以用多少,反正保證一個地方的總耕地指標不變。

雖然進行了培訓,但其實都隻聽懂了一個大概,具體怎麼操作全是一臉茫然。黃斌把兩頁明白紙進行了反複研讀,知道了基本政策,又通過向國土局的業務人員學習才基本了解操作程序。

這位常務副縣長對全縣的用地壓力進行了分析,對建設進度提出了嚴格要求,讓大家感受到了巨大壓力,但也口頭表態了一個政策,就是可給參與這個項目的工作人員發補助費。

縣領導和部門的人走了之後,鄉上繼續召開專題會議。全鄉共涉及10個村,需要複耕的圖版共有248個,要複耕的麵積達到1000多畝。為了吸取前一個鄉鎮的教訓決定采取先建後拆,因為另一個鄉鎮為了盡快拿到用地指標,是先拆後建。雖然給了農戶租房資金,但因為拆的太多,根本沒有房屋可租,就是有,有的離家太遠,家家誰還沒有些家具、糧食、用具等東西。所以隻能在旁邊搭一個臨時棚,但條件非常簡陋,既擋不了雨,更防不風,已經引起農戶的不滿。塗義國比較謹慎,決定先選一個村作為試點,便於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暴露出來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