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帽子(1 / 1)

第四十九章帽子

其實糞便應該到什麼地方去,幾千年前的農民都知道,就算現在的專家把祖宗的方式忘了,國外的方法也可以學習。糞便肯定應該回到土壤之中,但應該是發酵之後,沒有經過發酵的糞便不能被植物吸收。可能也不是不懂,因為這些人還是很聰明的,隻是聰明沒有用對地方,全用在升官發財上了。徹底解決是要花較長時間,較大代價的。如果方向是對的,慢慢朝那個方向努力,總有成功的一天。但現在的情況是,大家隻關心那幾台空氣監控設備測出的數據,隻關心河邊上的幾台河水監測儀器的監測結果。以為他們是真關心你的身體健康,你就有點自作多情了。他們隻是擔心自己頭上的帽子別被這陣大風刮走了。所以采用的辦法也是奔著那數據去的,達標萬事大吉,不達標層層挨批。這些臨時措施短期確實有效,對他們也足夠了。長效的方法,大量的投入是他們最不喜歡的方法。但這些短期措施總有一點會沒用的,就如給病人吃鎮痛藥,總有一天是鎮不住的。不知何時何人會讓糞便回到該去的地方。程序不複雜,發酵池加上管網或者運輸到田間地頭的畜糞池,配上吸糞器,進入到農田樹林就可以了。

黃斌的空想並沒有作用,依然在為垃圾發愁。垃圾池建了一批又批,上麵的人天天在外麵學習,總要學一些東西回來。學以致用,就會要求重建。池子從實用轉向的美觀,從一個大池子變成兩分類到四分類。設了四個桶的地方,收垃圾的依然是四個桶倒一起進行運輸和處理。日產日銷是目標,在農村卻很難真真的落到實處,居住太分散,收集成本太高,所以經常是多了一起收。但與上級要求不符。後來又提出了分類處理,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分類處理垃圾是一個係統工程,從人員素質,後期處理都要全麵提升,不是出一個考核標準就可以達到的。但除了出考核標準他們好像也不會幹別的。真正達到分類處理垃圾將會是一項長期的係統工程,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才可能完成。

環境治理初見成效,但已經不能滿足上級需要。美化工程開始興起,你植樹栽花,我把房屋刷成白色,你刷白我在上麵畫畫,你畫畫我統一廣告,一時攀比減風。領導最喜歡創新,創新就是政績,也總有聰明的人會想出創新的點子。群眾像是在欣賞一群傻子在表演。黃斌在美化山武路兩邊的房屋時,有群眾說,你別刷外麵了,把裏麵刷了吧。但黃斌不敢,因為裏麵不在規劃設計中,刷了隻能自己掏錢。一兩年後,這些刷了的牆壁風吹日曬後變得花花綠綠,象一幅幅醜陋的圖畫,更象小孩屁床時在床單上留下的畫作。

環境保護是應該的,人類也該為自己的破壞行為買單。因為暫時來看,人類還無處可躲,雖然有人提出移民火星,想換一個地方去破壞,但至少目前來看還實現不了。生物是通過進化來適應新環境,所以人類不管怎樣破壞,總有生物會生存下來。但人類是否能生存下去就不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