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爺道:“你難道不知孫秀是龐太師的女婿?”
狄青道:“小人確實不知,幸有他的家將李繼英通知消息,教我逃到此園。”
韓爺道:“此人為何有此好意?”
狄青道:“李繼英本乃我父舊日部下,隻因身遇水災,投歸相府。承蒙他不忘先人之恩,故來搭救通知。”
韓爺聽了道:“你父何等之人?”
狄青說開了,便忘卻逢人且說三分話之意,答道:“先父狄廣,在故土身為總兵武職。”
韓爺道:“你祖何名?”
狄青道:“先祖狄元,先帝時,官居兩粵總製。”
韓爺聽了,不勝大喜,道:“原來你是一位貴公子,真是世交賢侄。我中年時,與你先父在朝,十分相投,曾有八拜之交,不啻同胞情誼。後來山西地方盜賊猖狂,本地官不能禁製,故先王命狄廣哥哥出鎮山西,已將三十載,後來一音不聞,諒是登仙,也未知他有後裔幾人。前七八載,山西警報洪水灌注,傷壞了數萬百姓,隻以為狄門滅盡了。喜得今日叔侄相逢,且賢侄生來氣宇非凡,更具英雄武略,今宵一會,令老夫喜得心花大開。但願你大展謀獻,光大先人偉業,老夫之深望也。”
狄青聽了道:“大人,小人身已落魄,怎敢妄想?”
韓爺雙手將他扶起道:“如今不必如此相呼,還是叔侄相稱便好。”
狄青領命,即稱:“叔父在上,受侄兒一拜。”
韓爺道:“不消了。”即手挽狄青一路回到書房。隻見桌上銀燈,尚還光亮。狄青立著不敢坐,韓爺再三命坐,二人方對坐交椅中。韓爺問及:“賢侄,如今不知令堂還在否?”
狄青道:“叔父聽稟,自我父歸天,小侄年方七歲,與娘苦挨清貧兩載。九歲時身遇水災,西河一縣,萬民遭殃,母子被水分離,至今七載,母親還未知生死。”
韓爺道:“這期間你在何方耽擱?”
狄青道:“侄兒被水淹時,幸得王禪老祖救到峨嵋山上,收為門徒,傳授武藝和將略兵機,在仙山七載,思親念切,朝夕愁懷,奉師命下山之日,又不許我回歸故土,言一到汴京,自得親人相會,不料至今仍未見娘親一麵。”
韓爺聽了,更覺喜形於色,說道:“怪不得賢侄有此英雄武藝,原來是王禪老祖門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