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李秋言起的很早,她把手臉洗幹淨,大家也都起來了。王氏做好了早飯,大家隨便吃了一口,李秋言便把肉撈出來放在瓦罐裏,又把大骨頭也裝進籃子,再拿上了提前撈好的酸菜。

想來想去不放心李秋言幾人,早上王氏就安排過了,讓吳大娘幫忙今日做頓午飯,她會付工錢,吳大娘笑道:“不必,我讓我婆婆幫忙就是。”王氏很是感激,提了不少肉過去,今日她打算一天都待在鎮上了。

等李向北也過來,王氏交代了王大牛幾句,讓他幫忙盯著點山上開荒,又把門都鎖了,隻留下院子裏的爐灶用來醃酸菜。

一家人便出發了。

今天李向北也帶著周氏,周氏最近胎坐穩了,她也想去湊個熱鬧,阿旺和石頭自然也跟著一起去了。

一輛小牛車塞得滿滿的,一家人說說笑笑的,趕著牛車很快就到了。

到了店裏,阿旺和石頭就新奇的到處瞅,李秋言安排李向北領著第一次來的王氏李向南周氏等人參觀,自己就和王聰聰忙鑽進了後廚。

後麵的鍋灶自然都是現成的,昨日也都刷洗幹淨了。王聰聰去後院打了水,李秋言便把清洗幹淨的大骨頭焯了水吊上湯,又另起一個灶開始處理食材。王聰聰便先去切肉。這時王氏等人也參觀完了,忙來灶房幫忙。

李秋言支使王氏去後院洗菜,王氏忙端了盆子過去了。

等到王氏端了洗幹淨的榛蘑回來,李秋言也把雞肉斬成了碎碎的小塊兒,用油爆香蔥薑蒜末,再倒入雞塊翻炒到金黃,加入一勺大醬,再加入開水煮開,加進去榛蘑便蓋上蓋子燉。

一樣的步驟,李秋言把大腸切成小塊兒,放了許多的蔥,做成了蔥爆大腸。每次做這種菜,李秋言就很無奈,這個時代到底有沒有辣椒?自己的曆史學得一塌糊塗,這邊又和自己熟悉的每個朝代都不同。做這種菜,隻能多放些蒜和胡椒了,還好自己家有一大鍋鹵湯,做出來是鹵香味的,也還不錯。

雞塊出爐了,李秋言便做酸菜肉絲的澆頭,這個也算是輕車熟路了,十分簡單。

幾樣澆頭都做好,整整齊齊的盛放在昨日特意買來的瓦罐裏,上麵蓋住了蓋子,以免變涼。

再起一個鍋燒好一大鍋開水,李秋言這才鬆了一口氣。

碧綠的小青菜已經被王氏洗的幹幹淨淨,小蔥也被王氏切成了蔥花,整整齊齊的放在一個小盆子裏,這是用來撒在麵上美觀的。

那邊,王聰聰也活好了兩盆麵醒著。

出去看看,雖說還沒到吃飯的點,李向北也和周氏一起把下水的攤位擺在了門口,不同於之前裝瓦罐裏的賣法,豬頭肉,豬心,豬耳朵,豬蹄等,分門別類的擺放整齊。右邊放了一個小稱。左邊還放了一個新菜墩和刀,另有一個調菜用的盆子,後麵擺放著一盆兒李秋言做的秘製調料,還用小罐子盛了蔥花,蒜泥,也算是琳琅滿目。

若是有人要了鹵菜,便切了在這涼拌,再端進屋。有人來買也是一樣,可以切,但隻能用油紙包包了肉和配菜,不能放料水了,一來裏麵有蒜怕變味兒,二來,李秋言還不知道要用什麼東西盛帶湯汁的肉。也隻能先這樣湊合了。

一切準備就緒,隻等開張了。

看看天色應該差不多了,李秋言正打算喊人,卻見街道上崔澤玉穿著一新,一襲藍色錦緞長袍,頭戴玉簪,端的是謙謙公子,溫潤如玉。後麵跟著小廝,還有一個婆子抱著一身粉色錦緞紮著兩個綢帶的崔瓊。

李秋言眼睛一亮,忙迎上去。

“崔少爺,瓊瓊,你們怎麼來了?”

“姐姐,你的店開業,我們肯定要來嚐嚐呀。”這是崔瓊奶裏奶氣的聲音。

“不歡迎嗎?”崔澤玉臉上帶笑。身後的小廝識相的奉上禮盒。

李秋言笑眯了眼睛卻沒接:“歡迎歡迎,隻是小店簡陋,不免有失遠迎了。”

幾人客氣一番便往店裏去,聽到動靜,王氏和李向南也迎了出來,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崔少爺來賀開張,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李向北接過禮盒,請崔澤玉等人坐下。崔瓊看到阿旺便扭動小身子,下來跑著玩了。婆子緊緊跟著。

崔澤玉笑道:“吉時到了嗎?”

李向南忙道:“到了到了。這就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