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了李秋言的猶豫之色,杜金鑫幹脆請李秋言進書房聊。

外麵人多眼雜的。

不是談事的好地方。

江哲和李木很有眼色,並未跟上。

當然,杜昭陽是不必回避的。

理直氣壯的跟了來。

有香巧站在門口,李秋言倒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合適的。

她心裏隻是在想,與杜家合作這麼久,一直以來,是合作的挺愉快的。

杜家的人對李秋言都很好,李秋言也很信任杜家人。

但是,這個鮮味粉全部交給杜金鑫,她是真的從心底裏有那麼一點點不舍得。

杜家是好,可一味的依靠杜家,對自己來說真的是好事嗎?

說實在的,她也很糾結。

一方麵,李秋言想把這鮮味粉握在自己手裏,但是,實力好像不夠。

試問,若是富貴人家像找杜金鑫似得找她,她能擋得住嗎?

而另一方麵,她也有想過,能不能自己把這個鮮味粉做成前世類似於雞精味精的國民調味品呢?

杜金鑫也多多少少能猜出來一些李秋言的想法。

不過,杜金鑫自然有他的想法,坐在書桌前,就與李秋言道:“靠你自己賣,又能賣多少?費事不說,賺頭也不大。”

杜金鑫說的也有道理。

李秋言若賣給旁人,多費口舌添麻煩不說,又能比賣給杜家貴上多少?

若是走平民路線,別說五百文一斤,就是一百文一斤,怕是平民人家也不願為這個調料消費。

再好吃又怎麼樣,還沒買幾斤肉劃算呢。

而賣給酒樓,就算比賣給杜金鑫貴些,可那些酒樓的人未必對自己全然信任。

若是有起了壞心思的想謀了她這個方子,出什麼陰謀詭計她也不一定會防得住。

杜金鑫賣的好,是因為他的一品軒打了個活廣告。

而且他認識的有錢人家多,自己也有實力。

現在,不是他賣,而是人家求到他頭上來買。

難道說,這鮮味粉真的不適合自己賣?

可,讓杜金鑫壟斷......

李秋言還真有些猶豫不定起來。

杜金鑫就又加了把火:“不是伯父為難你,現在各處都知道我這裏才有鮮味粉。若是旁人從你這裏進了貨,賣的比我價低,這邊我也不好對那些老朋友交代不是?”

這倒也是一層。

杜家對自己不薄,不論從哪方麵看,自己也不好背刺杜金鑫一把。

見李秋言的表情有所鬆動,杜金鑫就接著道:“若是你嫌價低,每斤給你多加五十,不,一百文,如何?”

杜金鑫話說到這份兒上了,李秋言再拒絕好似就特別不近人情了。

想一想,自己確實也沒人手能抽出來去賣這個鮮味粉。

再者說,杜金鑫說的也有些道理,這鮮味粉杜金鑫已經在府城賣起來了。

罷了,罷了。

背靠大樹好乘涼。

自己一開始,不就是想借著杜家這棵大樹的嗎?

自己一個農家女,目前就算是不甘心。

也隻能靠著杜家。

悶聲發大財才是真的。

好在杜家,也是可信的,相對厚道的。

再者說,如李秋言一開始想的,杜金鑫能賣多少,是他的本事。

這銀子,合該人家杜家賺。

見李秋言終於答應下來,杜金鑫就很高興,趁熱打鐵:“那咱們就把合約簽了,白紙黑字寫出來。”

省得以後再有麻煩。

李秋言也正有此意,主要是,原材料她也要預定啊。

李秋言鬆了口,筆墨紙硯都是現成的。

沒有外人,杜金鑫就安排了杜昭陽擬合約。

許是知道李秋言的顧慮。

這個合約,杜金鑫就讓杜昭陽擬的特別細致。

上麵寫清,下個月起,每個月李秋言需要交貨三千斤。

這個數字,也是兩人經過一番商量之後定下的。

物以稀為貴,一開始嘛,杜金鑫覺得也不要搞得太多了。

若這個量不夠了,需要的量增多,杜家要提前告知與李秋言溝通。

這個數量,倒還在李秋言的承受範圍之內。

不需要特意辦作坊,趕一點,現在家裏的人就夠用。

也許是李秋言的態度,讓杜金鑫也有點擔心了。

怕再橫生枝節,直接就將合約簽了十年。

甚至將違約金都定的特別離譜。

杜昭陽握著毛筆都有點下不去手了。

我說父親,您就不怕毀約的是您?

杜金鑫悄悄給杜昭陽使眼色,意思很明顯:傻貨,聽你爹的。

也是,想想自家遍布各地的一品軒。

就是自家用,也不愁用不完。

李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