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開懷暢談(1 / 1)

“哦,不知公子高姓,如蒙不棄,在下恭敬不如從命”,那貴公子笑問道。剛才他出來之時,見羅鵬欲起身為那老弱解圍,對其心生好感,再看其人氣度優雅,相貌不凡,也有結交之意。兩人相視一笑,攜手進了雅間。“在下羅鵬,表字懷壽,長安人士,恩師乃武林名宿周侗,這位是我的師姐,也是我恩師的女兒周疏影,未請教閣下高姓大名。”“萍水相逢,貴在相知,姓甚名誰,也不重要,鄙人姓趙,表字德基。”相互報了出身,二人也漸漸熟絡起來。趙德基學識淵博,引經據典,論起天下大事來,頭頭是道。羅鵬在一旁聽得也是連連點頭,他來自後世,以前經常在天涯灌水,對兩宋之事不說如數家珍,至少也是有所涉獵,論起時事、軍事,比起古人更是多了近千年的見識,就算如此,也不僅對趙德基起了欽佩之心。這時,羅鵬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德基?自己以前好像在博物館看過一幅書法,落款正是德基,專家說乃是南宋高宗禦筆真跡,看此人氣度不凡,見識卓越,不會真的是高宗趙構吧,不過這個人可與曆史上懦弱的形象不符合,這還是那個喪權辱國,殺害嶽武穆,自毀長城的皇帝嗎?不過自己來到大宋,毫無根基,要是沒有依靠,日後怎麼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想通這些,羅鵬暗自下了決心,自己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取得進身之階。“參見康王殿下,草民凡胎肉眼,不識天顏,請殿下贖罪。”趙構先是一愣,後又釋然道:“我本不想暴露身份,隻想微服坊間,了解民間實情,若能尋訪到賢能之士,更是得償所願,不料閣下竟然識破我的身份。我觀賢兄氣度不凡,心中自當有丘壑,不知能否就天下大勢請教一二?”羅鵬一聽,頓覺有戲,自己如若表現的好,定能謀個進身之階。當下答道:“當今天下,看似太平盛世,實是危機四伏,大宋自真宗皇帝與遼國檀淵之盟後,承平已近百年,將士疏於戰陣,朝內更是恐戰如虎。可是環顧大宋四周,北有大遼,西有西夏,南有大理,此三國皆有覬覦我大宋之心,隻是限於自身力量,騰不出手來侵擾大宋。可是狼肯定就要吃肉,如果我朝繼續耽於逸樂,夜夜笙歌,則永嘉之亂,恐不久矣。”羅鵬熟知曆史,知道再過五年,也就是靖康二年,宋金滅遼後,金國兵鋒不收,直指大宋南來,大宋最終亡於女真之手,徽、欽二帝,眾多宗女、後妃皆被擄至金國,受盡屈辱,這可算是華夏最黑暗的時代。趙構一聽,頗覺不然,笑道,“想我大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帶甲之士更是超過百萬,敵人雖強,當不能滅我大宋。”羅鵬一聽,知道趙構是想當然,這也難怪,要不是自己來自於後世,也不能相信華夏有一天真會完全亡於異族之手。“殿下此言差矣,我大宋兵將雖多,可百年來承平日久,疏於操練,且我朝一直實行文官帶兵製度,長期以來,將不知兵,兵不知將,這樣的軍隊,豈能有戰鬥力。況且,自五代以來,燕雲十六州便割於大遼,我朝自立國以來,便喪失了養馬之地,屆時北方韃虜鐵騎南下,我朝將靠什麼抵擋住。”趙構一聽,心中細想之下,果如醍醐灌頂,一言驚醒夢中人,“今日聽得賢兄一言,使我茅塞頓開,還請賢兄不吝賜教。”羅鵬謙道:“殿下嚴重了,在下也是一時激憤,一家之言而已,承蒙殿下看中。”兩人談性漸起,一個是皇室貴胄,另一個來自後世,羅鵬各種新奇的觀點和想法,引起了趙構濃厚的興趣,談到最後,羅鵬就連新大陸、地球的方圓、大航海時代都一一談及,這對古人來講,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視野,一時讓除了羅鵬自身之外的眾人如墜雲霧,就連疏影都聽得入迷,一雙美麗的大眼睛死命的盯著羅鵬,生怕錯過了一句。趙構更是連連點頭,遇到不解之處,更是請羅鵬詳細解釋,頓感自己以前的世界太過狹小,不知天下之大,真乃是坐井觀天,固步自封。二人從中午一直談到晚上,眾人均未覺察時間已過去了半天,隻是圍著羅鵬問各種問題。趙構此時起身抱拳,“懷壽兄高才之士,今日聽你一言,勝讀十年之書,若能日日向兄台請教,當是吾輩幸事,不知賢兄是否有功名在身?”羅鵬一聽,便知有戲,心中雖然激動,但也沒太表露出興奮之情,以免被人輕視,當即答道:“我自海外回歸中華,父母親人皆遭遇不幸,剩我一人,蒙恩師收留,至今已有半年有餘,恩師時常教導我,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在下一心報國,無奈沒有門路,不料今日得遇殿下,如蒙不棄,願效犬馬之勞。”趙構見他有心投靠,心中更是歡喜,但因府中有事,隻能約定聯係方式,與羅鵬二人告辭而去。

待趙構走後,羅、周二人隨意用了些飯菜,還別說,宋代的飲食雖說比不上現代,但是還算可口,種類也多,羅鵬講了一個下午,肚中饑餓,更是狼吞虎咽起來。吃罷飯後,疏影提議去逛夜市,正好羅鵬也想欣賞下東京城的夜景,兩人便欣然往汴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