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張太雷單槍匹馬回到恩州城,進府衙求見李文和。李文和從逃回的敗軍口中得知,張太雷兵敗被賊人所擒,一營馬軍基本損失殆盡。大宋缺馬,這一次朝廷若知曉,追究下來,自己難辭其咎,因此焦慮不安。
這時得衙役來報,說張太雷求見,頓時心裏一喜,暗道:來的正好,。於是吩咐衙役,將張太雷帶到府衙。
張太雷被衙役帶到府衙大堂,等了片刻,李文和進來,張太雷見了李文和,起身行禮,道:小將見過知州相公。
李文和對張太雷道:張將軍,你可知罪?
張太雷聽了李文和的話,隻好回道:小將知罪,請知州相公發落。
李文和聽了張太雷的話,道:好,你既知罪,本官也就不多說了,來人呐,把張太雷給我押入大牢,聽後發落。頓時進來兩名衙役,張太雷也不反抗,被押著進了府衙大牢。
拿下了張太雷,李文和暗自尋思:雖然有這廝頂罪,但是朝廷怕還會追究到我的頭上,不如差人進京,走一走蔡太師的門路。
想到此處,來到書房,修書一封,喚過心腹之人,吩咐備足財禮,帶書信進京,一定要將書信麵呈蔡太師。那心腹領命,自去東京不提。
做下了此事,李文和心裏才算安心一些。又自尋思道:這粗鄙武夫終是朝廷命官,雖說立了軍令狀,我卻不能將其致死,也罷,唯有如此,才能安我心。
李文和又生一毒計,喚過衙役,道:去將逃回之軍喚來。那衙役領命,自去尋人。
少時,衙役帶來一軍士,正是此次逃回的敗軍中的牌軍。那牌軍見了李文和,“噗通”一聲,跪下,向李文和叩首道:小將見過恩相。
李文和見了這牌軍的樣子,暗自皺眉。喝道:你可知罪?
那牌軍一聽,嚇得連連叩頭,口呼:恩相饒命。
李文和見了,又問道:聽說這次官軍大敗,乃是主將與賊人勾結,你且說說,是也不是?
那牌軍一聽,心裏驚疑,一時回答不出。李文和見了,喝道:恩?還不從實招來?你若實說,本官自會從輕處罰與你,若有不實,兩罪並罰,定斬不饒。
那牌軍見了,倒也乖覺,心裏已經明白了八九分,於是回道:啟稟恩相,這次官軍大敗,確實乃是張太雷將軍勾結賊人啊。
李文和聽了牌軍的話,心裏暗自歡喜,卻麵上不顯,隻是問道:你所說可是實情?若有不實,可是誣告上官之罪。
那牌軍聽了李文和的話,越發證實了自己心裏猜想,於是回道:小將如何敢欺瞞恩相?小將說的句句屬實,請恩相詳查。
李文和說道:好,你切詳細說來,張太雷如何勾結賊人的?
於是這牌軍添油加醋、無中生有的描述了一番張太雷是如何勾結賊人,如何與賊人一起殺敗官軍,自己又是如何奮力抵擋,最終不敵,才撤回州城的。這牌軍說的時候,自有文書將其所述記錄在案。
聽了這牌軍所說,李文和聽了點點頭,道:好,你且在文案上畫押。那牌軍畫押後被帶出府衙。諸事計較已定,李文和心情大好,隻等著明日發落張太雷。
次日,李文和升堂,衙役將張太雷帶上公堂。張太雷本以為自己隻是剿賊不力,又立軍令狀之罪,卻不想一上公堂,李文和就給自己定了個私通賊寇,詐取州城的罪名,又有人證,張太雷哪裏去辯駁?最後落個當堂仗脊四十,旬日押送大名府的結果。
李文和坐實了張太雷之罪後,發了公文,差人送往大名府,隻待擇日將張太雷押解到大名府不提.
不說張太雷如何深受奇冤,無處可伸.又如何悲憤莫名。隻說蕭鼎眾人一連在黃花山上等了十幾日,廣派探子,打探張太雷的消息。這一日終於得了消息,兩日後,官軍將押解張太雷到大名府。以及行軍路線,押解人數,探的是清清楚楚。
蕭鼎坐定主位,徐達常春坐左邊交椅,蕭摩軻、武鬆、元化。莊燦、周青坐右邊交椅。
蕭鼎對眾人道:據探馬來報,官軍兩日後,將押解張太雷到大名府,約有二百廂軍,走的是官道,一路南下,過宗城、臨西、館陶,最後到大名府。館陶離大名府太近,宗城離恩州也是太近,如此我們就隻有在宗城和臨西之間下手,不知各位兄弟有何意見?
眾人都道:我等聽哥哥將令便是。
蕭鼎見了,說道:好,既然眾兄弟沒有意見,那就這樣決定,眾兄弟聽令!
眾人齊齊站起,行禮道:在。
蕭鼎道:兩日後,武鬆、徐達兩位兄弟選精幹之人,入城將張太雷家眷接出,留下聯絡信號,到臨西會和。
武鬆、徐達二人出列,道:得令。
蕭鼎接著道:元化、莊燦、周青帶齊步軍與二百騎軍,攜帶輜重糧草,明日就起程,留下聯絡信號,在臨清縣,等我們會和,一路以莊燦為首,二位兄弟務必聽從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