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章 怎麼倭寇不都是日本人?!(1 / 2)

剛剛到京城的銀號,還沒有喘口氣就接到信鴿的傳書,有一夥倭寇在南通一帶活動,燒殺搶掠,泰州邊境也發現有倭寇流竄跡象。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得趕緊回家。兩千裏的距離,現在可沒有飛機、火車。騎快馬,星夜兼程。“讓王智慧飛鴿傳書,調南京、蘇州、淮安和鹽城的防暴警察向揚州附近集結待命。”我還威脅王智慧,“揚州城有閃失,我家人有閃失,你的官就算做到頭了!”我可不管不顧你是啥武警副司令。換馬不歇人地連續跑了四天,到家了。當家人把我抬進房裏的時候,我已經不知道腿肚子和骻骨長在哪裏。爺爺和燕子都不在家,得知親人平安無事,我馬上進入夢鄉,睡了一天一夜!

當我醒來時,武警副司令和南直隸警察總局局長等一幹要員已經等候多時了。“讓諸位大人久等,太不好意思,抱歉、抱歉。”既然親人平安無事,我可不敢再板著臉嚇人。王智慧先開口“讓大人受驚。

此次在南通一帶出現騷亂的倭寇是一些‘壬子之變’的殘渣餘孽,不足為慮,警察防暴隊出動三千人次圍而殲之,消滅三十人有餘,生擒活捉三十幾人,現在押揚州城,無漏網之魚,請大人定奪。”一場虛驚,興師動眾三千人,才六十幾個敵人。

這回可要開開眼界,看看倒退近四百年的小日本鬼子長得是什麼狗模樣。審訊是在揚州城警察局,犯人被帶到了,一身漁民打扮。我一拍桌子,“八格牙魯!死拉死拉地!”大家和倭寇都聽不懂?其中一個倭寇說話了,“大老爺饒命,小的上有八十老目,下有……”“打住!你是哪裏的人?”我問。“小的是上海鎮人士,因為禁海斷了生計,無可奈何之下,就以盜賊為生,但我們都沒殺過人,每次搶些東西就逃到海島上躲一陣……”

上海我知道,眼下還是個小鎮。但是“倭寇”,我理解應該是小日本鬼子。當年戚繼光不是抵抗倭寇的民族英雄嗎?弄錯了?“把蘇大頭叫來。”我吩咐著。他來的利索。“你知道倭寇嗎?”我問。“知道,就是海寇。嘉靖三十六年,戚繼光大人榮升參將時,我祖父在大人手下當差,後來參加過抗倭戰鬥。”

我有些詫異,“倭寇不是‘倭國’人?”我記得上學時看過許多的教課書,一直認為倭寇是日本人。一直認為戚繼光是古代地抗日大英雄。難道穿越時空來的不是曆史記載的中國?許多小說可也都是這麼寫的。“那為啥叫‘倭寇’。”蘇大頭忍不住笑了,“時下倭國離淮安三千裏,離戚大人抗倭的台州四千多裏。倭國現在連出海的雙桅海船都沒有,哪裏有那麼多外族入侵?都是些海寇、土賊、客兵們幹的。聽說,連倭國的進貢船還是永樂皇爺送的,眼下倭國造不了跨海大船。”

我真是丟人現眼,還拿一句中國人聽不懂,日本人不會說的“八格牙魯!死拉死拉地!”罵小日本倭寇,臭顯擺。敢情都是本地產的,連我也是,幹啥非學老鬆田呀。不過我心裏也生氣,人們幹啥在記錄“英勇的祖先們在古代就曾經戰勝過小日本”時有諸多的誇大其詞的筆誤。聊以自慰。還是先顧眼前吧,實在。來到古代我就有兩個顧忌。

一是教科書上描寫的倭寇。怕揚州城深受其害。二是教科書上的“揚州十日”受滿洲人禍害。

不論此倭寇是否彼倭寇,慢慢考證。壯大海上實力刻不容緩,於是跟王智慧說,“立即考慮組建海上武裝警察。”又跟蘇大頭說,“馬上給我聯係造船廠,南直隸的所有大造船廠的東家和出色的鐵匠師傅都給我叫來,刻不容緩。”又對王智慧講,“說說大明朝的水師,如實說,沒外人。”“是!永樂年間,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船隊超過二百艘,其寶船的載送量達到幾百萬斤,船隊總人數達二萬多人……,無與倫比。可是現在不同了,每況愈下,紅毛稱咱們水師的船為‘戎克船’意思是‘破爛物,垃圾,廢物等沒用的東西’。崇禎元年,朝廷冊封鄭芝龍為“海上遊擊”,海盜海商都成了朝廷命官,惹不起!”

此話更增強了我壯大海上實力的決心,“沒有堅船利炮,我們遲早亡國!”王智慧不解,“我大明朝地大物博,人多勢眾,用唾沫也能淹死他們!”“渾話!”我罵了一句又趕緊道歉,“對不起。”唉,這些古人又哪裏懂得海洋是地球體的“血脈”,因而也是將國家軍事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並將掠奪的財富送回本國最快捷的載體。於是,控製大海就成了控製世界的關鍵。也正是封建閉關鎖國的人們狂妄自大,祖國幾乎遭滅頂之災。這樣不行!

各大船場的東家和鐵匠師傅來的很快,我準備的也比較充分。先給他們講螺旋槳推進原理,這對於船舶發展史的意義,可是不亞於蒸汽機的發明。一幫“牛”聽不懂“琴”,也不信這麼一個小家夥能和兩三丈長的大船槳相比,愛信不信,“照我的樣子做!”“大人,這麼大的鐵器得打磨好幾個月,都不一定做得出來。”“唉,忘了沒有機加工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