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結金蘭嶽飛射虎 允三事鵬舉拜師(1 / 2)

自古興亡本無常,唯有正氣傳四方。

精忠報國譜妝曲,千古名將是嶽王。

話說北宋徽宗年間,冬去春來,這一日傍晚,伏牛山中通往河南相州湯陰縣的林蔭道上,靜得可怕,“噠噠噠”,三個少年正騎三匹快馬急馳,這時怪風一陣,轉眼間從道邊的樹林竄出一隻吊頸白額大蟲,一聲長吼,最前麵的黃鬃馬希流流幾聲長嘶,前腿離地三尺,將坐騎上的綠袍少年甩了下來。“大哥小心!”後麵的二少年齊喊,好在他兩使全力勒住了韁繩,沒被馬甩下。這老虎見馬斯人落,朝綠袍少年一個猛撲!說時遲,那時快,嗖的一聲一道閃電劃過,緊接著老虎一陣哀嚎,躥到路西的林子裏,跑了。“畜生,哪裏走!”隻聽路邊山上傳來一個稚嫩卻又有一股英氣的喊聲,一個青衣少年手提長弓,背箭跨刀,衝下山來。剛才那猛虎正是後臀中少年一箭而逃走了。

這少年姓嶽名飛,字鵬舉,家住相州湯陰縣小石村,父嶽和,母姚氏,一家人務農為生,勤於耕作,和睦鄉裏,是村裏有名的老好人。嶽和年屆五十而得子,對兒子甚為疼愛。這嶽飛自小酷愛強棒武藝,七歲時隨本村老獵戶張峰學些拳腳弓騎,並常隨張峰進伏牛山打獵,七年來不僅武藝精進,而且練得一副好膽識。嶽和家貧,無力供嶽飛讀書,加之嶽飛也不喜整天坐而死讀,其學業亦斷斷續續,隻是識些字罷了。這一日嶽飛正好在山中打獵,眼見老虎傷人,射虎救險,才有了上麵驚險的一幕。

縱馬急馳的三少年,黃馬綠袍的姓張名憲,後麵紅馬紅袍的乃王貴,白馬白衣的為徐慶,皆是湯陰縣城富戶人家公子,外出鄰縣遊玩正騎馬回城,偶遇虎驚,幸得相救。當下三人對嶽飛十分感激,四人互通姓名。張憲向嶽飛拱手道:“多虧嶽大哥出手相救,小弟學藝不精,竟被馬摔了,慚愧!”王貴道:“哪啊,你是還再想李知縣家的千金小姐,沒看路吧!哈哈!”說罷哈哈大笑起來,“我哪有?”張憲臉一紅道。徐慶道:“王兄弟,休要胡說,方才也是老虎來的突然,我等都是一驚,來來來,嶽大哥受俺三兄弟一拜!。”說罷三人拜倒口呼多謝嶽哥救命。嶽飛見狀趕忙倒地還禮,四人相視大笑,互覺頗為投緣,便栓了馬,進樹林攀談起來。

原來這三人也愛好武藝騎射,皆是江湖上頂頂有名的大俠周侗的關門弟子。這周侗年愈六旬,祖上是前朝後周世宗駕前將軍,其人正直忠善,不僅武藝精湛,而且深懂兵法韜略,現應張憲之父相邀,居於湯陰縣城張府中,教些槍棒文化。三人將拜其為師的事情告於嶽飛。嶽飛道:“三位兄弟真是好福氣,我雖也習了幾年武,終歸不能和那樣的名師相比啊!”張憲道:“嶽哥何出此言?我等絕無炫耀之意啊!”王貴道:“是啊,嶽哥這等武藝膽識,如有意拜師,與我等直接去見師傅,有何不可?”張憲道:“師傅不是說年事已高,不收徒了嗎?”王貴一驚,二人麵有難色。徐慶略加思索道:“嶽哥不必煩惱,如蒙不棄,我等願與嶽哥結為異性兄弟,既是生死兄弟,師傅定可收為徒!”張憲、王貴大喜道:“甚好甚好!就結為兄弟!”嶽飛大喜,欣然同意。當即搓土為香而跪,齊聲道:“吾等今日結為兄弟,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禍福同當,如違此誓,天誅地滅!”遂麵南拜了三拜。拜後一論年齡,嶽飛長徐慶半年同為十四歲,張憲長王貴四月同為十三歲,嶽飛為大哥,其次徐慶、張憲,王貴最小。徐慶、張憲,王貴再給嶽飛叩頭。三兄弟簇擁著嶽飛步行到前麵酒店,要了一桌酒菜繼續侃談甚歡。酒席畢後,嶽飛邀三兄弟去小石村,三兄弟不舍嶽飛,怎耐天色已晚,須返回縣城複命,遂約定三日後再尋嶽飛一起進城拜師。嶽飛大喜應允,獨自回村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