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結金蘭嶽飛射虎 允三事鵬舉拜師(2 / 2)

嶽飛回家後與父母說了當日射虎結義,並想去縣城拜師學藝之事。嶽和道:“兒啊,你自幼習武,武藝強於文學,此次拜師應文武兼學,修身養性,不要逞強黷武,以後好報效國家!要記住,國之不存,何言其身!”嶽飛道:“兒記住了,文武並重,報效國家!”嶽和甚慰。嶽母連夜縫製新衣,又做兩雙新鞋。嶽飛亦將拜師學藝之事告於獵戶張峰,張鋒亦久聞周侗盛名,非常歡喜,叮囑嶽飛努力學藝,日後定有大好前程。三日後,徐慶、張憲,王貴三兄弟如約來到嶽飛家,四人相見甚歡,嶽飛當即辭別父母,又去張峰家辭別了啟蒙師傅,隨三人進城拜師。

一路無話,四人來到縣城張府,三兄弟內堂通報周老師傅:“我等結義大哥,嶽飛到了!”周老師傅即換嶽飛相見,嶽飛整了整衣衫昂首步入大廳,隻見堂上端坐一個六旬老者,麵似銀盆,雙目有神,三縷白髯飄灑胸前,青衣素冠,便是周侗了。嶽飛趕忙跪倒叩頭,周侗即喚請起,問嶽飛家庭學業等事,嶽飛對答如流,周侗觀嶽飛能而不驕,氣定神閑,甚奇之,隨即並退張、王、湯三人,獨與飛道:“你欲拜我為師,我有三個條件,你若能答應,我便收你為徒。”嶽飛道:“師傅請講。”周侗道:“其一,若拜我為師,你以前學的我統統不承認,必須從頭學起!其二,進我師門,未出師前,不可跟外人學別派武功!其三,我未允許之書籍言論你一概不準看,不準聽!這三樣你可持否?”嶽飛暗思道:“這第三條,不看別書,我本不愛看書,到也無妨;第二條不學別派,我若專精修學,也無大礙;到是第一條,我本有武學底子,何故從頭學起?”當時百思不解,突然心頭一亮,思道:“哦,這第一條最為關鍵,我若以前有學,必將以前所學與師傅相比較,我若無學,自然內心開朗,毫無雜念,學業畢能精進成功。二、三條非學,非視非聽,亦是此理,意在保護學者清淨之內心啊!”當時內心極為崇敬周師傅。遂朗聲道:“弟子能持!”周侗視嶽飛初有難色,又轉而喜,亦知其悟性斐然,當即大喜,即喚三兄弟入內,宣布收嶽飛為徒,四兄弟歡呼雀躍,嶽飛也寄宿在張府不提。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彈指七載,這七年嶽飛與三兄弟隨周侗日日習武,天天講學,不僅弓馬騎射,武藝大進,也讀了不少經書史籍,素知忠義報國之事。尤其周侗詳解孫子兵法,三略,六韜等兵書,嶽飛甚愛之,常挑燈夜讀。三兄弟中,張憲生性力大,使得口砍山大刀,重五十斤,輪起來好生威猛,頗有關公之風。王貴馬術精進,使一杆镔鐵蛇矛,加之其黑臉剛髯,好似張飛在世。徐慶弓馬射術精湛,百步穿楊,使一杆方天畫戟,猶如溫侯在生。嶽飛則得師傅真傳的楊家和羅家槍法,使一杆镔鐵亮銀槍,弓馬騎射,樣樣精通,武藝遠在三兄弟之上。這兄弟四人朝夕相處,感情日深,嶽飛對三人甚為友愛,時常指點三人武藝,常論曆代興亡忠義之事,三兄弟對嶽飛也極為敬重,言聽計從。嶽飛平時除習武讀書外,還打柴打獵交給張府,全當住資,農忙時回家耕種,時常孝敬父母。十六歲與鄰村李氏結婚,第二年生子,取名雲,一家人其樂融融。誰知天有不測風雲,這一日嶽飛上山打獵,勿見遠處塵土飛揚。。。

這正是:

少年英雄膽識強,射虎救人結義長;

投拜名師勤學藝,胸懷寰宇壯誌揚!

欲知後事如何,切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