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援河東嶽飛救康王 伏愛華鵬舉敗金兵(1 / 2)

夏去冬至,金國因宋國未按合約割讓土地,複又興兵南侵,此次金兵勢大,已連克河間、太原、中山三鎮,宋欽宗又派其弟,徽宗之第九子康王趙構,二次前往金營議和,康王與隨行眾臣商議,此次議和無望,不如召集天下兵馬勤王,便不返京城,於十二月抵相州,大會天下兵馬萬人,以陳淬為主將,親率大軍援救河東諸郡,又命樞密院知事劉浩為後軍統製招募義士以為後援。嶽飛與張憲、王貴、徐慶又應徵投軍。劉浩見嶽飛儀表堂堂,又與其談文韜武略,知其堪為將才,甚愛之。便分派嶽飛統領一千兵馬,三兄弟也跟隨嶽飛左右。

這一日,嶽飛正與三兄弟操練兵馬,忽報劉統製升帳議事,眾人皆歸帥府。劉統製道:“剛接到康王召令,殿下所親率之大軍,再援救河東之戰中失利,連折五員大將,調我等後軍前去支援,眾軍誰願為先鋒?”劉浩目視嶽飛。嶽飛即上前慨然答道:“某願往!”“好!鵬舉即可領本部人馬輕騎出征!吾當率大軍接應!”“得令!”嶽飛當下會合三兄弟,分頭回家安置了家小,令張憲統步軍七百人,王貴統馬軍二百人,另派徐慶率一百人押運糧草即日點兵出征。

行了三日,已到河東路地界,一路雖無戰事但日夜兼程,眾軍疲憊。忽前見一山,嶽飛問:“此乃何山?”或曰:“此乃愛華山,過了此山前麵不遠就是徐水河的李固渡口,現在河上應已結凍了。”嶽飛觀此山地勢險要,雖是冬月,可山上密林依舊,兩山中間一條小道綿延數裏。暗思道:“此真乃用武之地。”轉念又想,如此險地,不可久留,幸賊兵未到,即催大軍快速通過山道,經李固渡涉冰渡河後,又行了三裏,即在路旁密林中紮營休息。

夜過二更,忽聽營外大路人喊馬斯。“金兵追來了,殿下快走,殿下快走!”緊接著一群敗退的人馬,簇擁著一個身穿黃金甲的青年將領,朝李固渡的方向馳來。金甲將領非是別人,正是九皇子康王趙構,這趙構本是膏粱子弟,雖練些武藝但從未上陣殺敵,毫無作戰經驗,他不聽主將陳淬勸告,急躁冒進,結果在臥龍岡遭金兵埋伏,三萬大軍已折十之七八,陳淬力護康王而中數箭而死,眾軍不得已退入新源城,金兵隨即圍城。新源城小又無糧草,康王即命劉浩率兵來援,在堅守數日後,今夜趁金人不備率軍突圍出城,金兵聞之追趕,康王因夜黑已不辨方向,奪路便往李固渡逃來。

這時嶽飛與三兄弟聽得斯喊“殿下”,又喜又驚,喜得是得見康王,驚的是康王受難,當即命三兄弟各統一軍,殺出密林,正迎麵遇上康王,嶽飛大呼:“殿下休驚,嶽飛來也!”“嶽愛卿,快救駕!”“二弟,快帶康王去林中暫避,我來抵擋金兵!”“是!殿下隨我來!”康王即隨徐慶躥進密林。這時嶽飛率張憲、王貴引軍衝殺過去,金兵促不及備,被打個措手不及,加之夜黑難辨宋軍虛實,往原路敗走了。嶽飛喝令不得追趕,趕忙進林來見康王。

那康王驚魂未定,嶽飛上前施禮,半晌才回過神來,道:“嶽愛卿,來得好!”說罷將自己身上的錦袍解下,披與嶽飛,嶽飛感激涕零,眾軍無不動容。嶽飛道:“此處往西過愛華山,取道西南即是大名府,殿下可幸之。”康王歎氣道:“孤悔不聽陳淬之言,而有此敗,卿等可護孤同去大名府否?”嶽飛道:“大名府有河北宣撫史張所大人,兵精糧足,我即遣快馬心腹先報與張大人,令其發兵接應殿下,金人此次退走,明晨必然再追,吾當與弟兄在此死戰,請殿下連夜速往!”康王大喜,甚服嶽飛忠勇,道:“愛卿阻擊金兵後,可速來大名府,與孤會合!”嶽飛點頭稱是。隨即揮淚與康王道別,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