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寺廟結義,天降意外之喜~(2 / 2)

“你從常山前往並州,怎麼又會途經這偏僻楊縣?兄台此行有何要事?”衛寧好奇問道。

“仲道兄有所不知,我常年在太行山上隨師傅習武,如今略有小成,此次出山本想去並州購買馬匹才會途經此地。”趙雲解釋道。

“並州買馬?那裏的馬很出名?為何從未聽過?”衛寧思索半天完全想不起有什麼關聯。

“唉…”趙雲歎息一聲,又道:“如今天下大亂,曾經丁原做並州刺史時未能力挽狂瀾致使後來更是接連丟掉定襄、雲中、五原、朔方、上郡等地區,本該接替並州刺史的董卓未能領兵赴任,反而在洛陽擅權,如今並州空虛無人主政,除太原和上黨兩郡皆落入外族之手。”

“那些匈奴人擅養馬,那裏的馬對比中原的馬是又壯又高大常用做戰馬,如果能得到一匹在配合我手中銀槍,就剛才那區區五人豈能阻我?”趙雲邊比劃邊說著越發激動振奮。

趙雲一席話讓衛寧茅塞頓開。

冷兵器時代,騎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平原地帶,兵種的優勢極為重要,如果能打造一支自己的專屬騎兵,是個男人都無法拒絕。

尤其是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可是三國時期有名的騎兵兵種,在和北方胡人作戰時勇猛豪邁保證邊疆安穩,可惜此人窮兵黷武有失仁德在界橋之戰被袁紹部將麹義打得一蹶不振,至此不複存在。

“比我手中這匹黑駒還厲害?”衛寧不曾見過匈奴的馬,可這匹馬也是衛家馬房中百裏挑一的良馬。

趙雲打量了一眼說道:“此馬在普通馬中算是良駒,可對比匈奴的馬又缺少作戰的氣勢,不可同日而語。”

這就好比經常殺人和沒殺過人的,兩者之間會存在殺氣上的區別,未動手前一個眼神的氣勢就足以震懾對方。

衛寧也看了看自己的馬,畢竟它平時幹的都是運糧和載人的工作,確實少了幾分霸氣和野性。

心中還想贈馬的念頭,也隻能被迫放棄。

路上從婦女口中得知,白波軍現在大部分盤踞在黃河邊上的幾個縣,可能隨時渡河斬斷洛陽通往長安的通道。

一旦垮河軍糧補給尤為重要,所以現在大肆搜刮糧食備不時之需。

衛寧聽後一下就知道要發生大事了,故意感歎道:“白波軍這麼一逼,董卓必定火燒洛陽挾天子和百姓退守長安,看來一場劫難在所難免,終究受苦的還是黎民百姓。”

“為何如此斷言?”趙雲來了興趣好奇問道。

“北有袁紹,東有曹操,南有孫堅,這西邊是唯一退路,還有白波軍虎視眈眈,子龍如果是你在洛陽,你撤不撤?”衛寧反問。

趙雲猶豫片刻答道:“必須撤退,避其鋒芒,可為何要焚燒洛陽?百年古都說燒就燒,必定人神共憤,人人得而誅之。”

“如今的董卓四麵楚歌,已經人人得而誅之,皇帝他都敢廢,焚都還有何懼?更何況他本就是生性暴戾之人,為保證各路聯軍不能占據洛陽繼續對峙,他必定焚燒洛陽留一座廢城,否則聯軍以完好的洛陽為跳板,董卓難道不知其中利害?”

趙雲沉默不語,思索片刻歎息道:“唉~這又有多少人無家可歸,百姓如今有倒懸之危,不知何時才能有明主布施任政,扶大廈之將傾。”

衛寧聽到趙雲此番言論,趁熱打鐵接住話茬問道:“兄若不棄,我有意舉兵匡扶漢室,不知願輔佐否?”

“這…”趙雲被問得措手不及沒反應過來,愣了片刻又道:“舉兵談何容易?若無錢財資助,聲名威望又有何人會響應?”

“在下不才,乃河東士族衛氏,祖上是漢武帝衛青一脈,在河東郡頗有名望,若要舉兵錢財威望皆有,兄願追隨否?”衛寧激動道。

趙雲未當即表態,恐心中還有疑慮。

衛寧繼續道:“如今白波軍在河東郡欺壓百姓,我早已恨之入骨,他們本身窮苦無依才起義造反,可到處流竄居無定所早已忘記初心,這都是治軍不嚴,思想不一導致。如果我們舉兵吞並白波軍,廣施仁政,安置流民,人人有田耕,人人有飯吃,又何愁天下不太平?”

“此事非我一人可成!”衛寧一手抓住趙雲眼神中流露出澎湃激揚之情,死死盯著他。

趙雲繼續愣住遲遲不說話,可眼中激動振奮之色,衛寧已看在眼裏,知道此事已成。

“仲道兄有此誌向,正合我意,今日相見必是天定機緣,讓我趙子龍偶遇知己,兄若不棄,可願結為異姓兄弟?”趙雲此刻眼含熱淚反手緊緊抓住衛寧。

“子龍兄!”衛寧重重點頭。

“仲道兄!”

此後二人來到寺廟,在佛祖的見證下結為異姓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