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具體的研究方法,有助於在科學理論意欲解決的問題與科學理論所提出的基本原理或命題之間建立一種聯係,將學習理論的過程視為一種學習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的過程。盧卡奇認為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一種方法,我們不妨也以這樣一種態度來對待其他科學理論。在理論學習中習得和積累研究方法,它是我們提高研究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當然,並非每一種研究方法都是完善、有效的。例如,菲德勒利用“最難共事者問卷”來測量管理者的個性特征或管理風格就存在著缺陷,管理學家對霍桑實驗的試驗程序、現象分析以及結論的導出也一直存在著爭議。類似的情況還很多。
概念體係
鑒於概念及概念體係在科學理論中的重要意義,我們必須準確、完整地理解概念,準確、完整地把握概念之間的關係。在作業和試卷中,學生在描述理論時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不能熟練、規範地使用專業術語、存在概念性的錯誤、敘述缺乏邏輯性。我們必須竭力避免出現這類問題,尤其是概念性錯誤之類的“硬傷”。
比較分析
對相近的理論進行分析比較,是理論學習的深化,它是一種較高層次的理論學習。分析的要點可以是指向的問題、前提假設、基本概念、分析框架、研究方法等等。這是培養理論思維能力的一種途徑,而且還有可能引致問題的發現。
寫作訓練
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獲得某些啟示,甚至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把它們寫出來。有效的寫作過程能促使我們闡明、提煉自己的思想,按邏輯順序進行整理,並以他人能夠領會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過程2。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我們應該逐步培養並養成較高的學術寫作或理論寫作的能力。表達的精確性、準確性(即能熟練地使用專業語言)和分析的準確性是學術寫作的基本要求。
有效的寫作訓練還能促使我們去細致地理解問題以及與之相關的不同論點,從而促使我們去廣泛地閱讀資料、掌握文獻或信息的獲得途徑,並開拓我們的理論視野,提高我們模擬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寫作訓練中,我們還應該逐步養成規範地處理引文(如通過腳注或尾注列出參考文獻)的習慣。
一般方法
建立科學理論體係有多種方法,其中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公理化方法、邏輯和曆史的相統一的方法是幾種常用的方法。
1.從抽象上升列具體的方法
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是將科學研究已經獲得的結果(概念、原理、規律等),按照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從抽象到具體的上升過程加以係統化,從而構造一個嚴密的科學理論體係的方法。例如,經典電磁學理論體係的建立過程是:第一步從感性現象(如雷電、摩擦生電、磁石吸鐵等)中,抽象出若幹概念和定律,如電荷、電勢、電場、電流、磁場、磁通量,如庫侖定律、歐姆定律、法拉第定律、比奧·沙伐爾定律、安培定律;第二步尋找概念和定律之間的內在聯係,如麥克斯韋引入“位移電流”新概念並建立了一組微分方程,揭示了電荷、電流、電場、磁場之間的關係;第三步揭示光、電、磁現象本質的統一,使認識達到“思維中的具體”。
從電磁學理論體係建立的過程看,構成邏輯起點的概念開始是比較簡單、抽象和貧乏的,隨著邏輯的展開,概念的規定越來越複雜、具體和豐富,最後把事物的各種聯係在思維中完整地複製出來,即把事物作為整體在思維中再現出來,達到思維中的具體。這種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過程就是科學理論體係的構造過程。“具體之所以具體,因為它是許多規定的綜合,因而是多樣性的統一,因此它在思維中表現為綜合的過程,表現為結果,而不是表現為起點。”
它啟迪人們,應用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構造科學理論體係時,需要遵循下述方法論原則:
第—,上升起點的簡單性。即構成理論體係的邏輯起點或初始“細胞’’應是簡單的抽象規定,如電磁學中的電荷、電勢等。它是最簡單、最原始、最抽象的獨立要素,它並不是主觀隨意確定的、空洞的抽象,而是反映對象共有的一般屬性和關係,是真實的東西,從而蘊含著發育為最複雜、最高級、最具體的完整“機體”的一切胚芽。第二,上升過程的層次性。即上升過程的內在邏輯機製按序展開。從起點開始,思維程序應從簡單內容到複雜內容,從較低層次上升到較高層次,從抽象規定推演到具體結果,依次展開,不能跳過中間環節和相鄰層次。每上升一步,初始“細胞”便以揚棄的形式包含在上升的結果中,而結果又包含著進一步上升的機製,直至理論體係的建立。第三,上升結果的具體性。它不是對“感性具體”的簡單複歸,而是把它當作一個“精神的具體”在思維中完整地複製出來,這種具體是客觀現實內容和主觀思維形式的統一。因此這種上升過程不能局限在純思維領域憑借邏輯演繹來推導和證明上升的結果,還需“不斷接觸現實”,補充實際例證,並用科學事實來驗證每一步上升結果的真理性。這就是說,從抽象上升到具體,不僅僅是一個演繹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綜合過程,這是科學的上升法不同於純粹演繹法的地方。
2.公理化方法
用公理化方法構建科學理論體係是該方法在科學認識中的重要作用之一,它是從盡可能少的基本概念、公理、公設出發,運用演繹推理規則,推導出一係列的命題和定理,並依次排列建立整個理論體係的方法。
公理化方法發端於數學b歐幾裏得幾何學體係是古典公理化體係的第一個樣本。歐幾裏得在《幾何原本》中以23個定義、5條公理和5條公設為出發點,依次推出467個數學命題,將古代關於幾何學的知識係統化為一個邏輯上完美、嚴密的體係o這對科學理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其方法相繼為其他科學領域所運用。例如,阿基米德用7條公設,演繹出15條定理,建立了靜力學理論體係。牛頓用公理演繹法建立了經典力學的理論體係。對此愛因斯坦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我們推崇古代希臘是西方科學的搖籃。在那裏,世界第一次目睹了一個邏輯體係的奇跡,這個邏輯體係如此精密地一步一步推進,以致它的每一個命題都是絕對不容置疑的——我這裏說的就是歐幾裏得幾何。推理的這種可讚歎的勝利,使人類智慧獲得了為取得以後的成功所必需的信心。”然而正如前章所討論的,公理化方法與不完全性原理有不解之緣,它雖然在構造科學理論體係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
3.邏輯與曆史相統一的方法
在科學理論體係的構造中,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邏輯程序和公理一演繹的邏輯程序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即都是按照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方向運動的。思維、邏輯歸根結底是對自然曆史過程的反映,無論是自然本身的發展過程還是人對自然認識的發展過程都是按照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方向運動的。因此邏輯和曆史的統一是必然的,即“從最簡單上升到複雜這個抽象思維的進程符合現實的曆史過程”。換言之,一個成熟的科學理論體係,不僅要實現從抽象到具體的上升,同時也應達到曆史的和邏輯的統一。如果說“抽象一具體”上升法隻規定了在科學理論體係的邏輯結構中完整地再現具體的現實對象,那末,“邏輯一曆史統一法”則更進一步規定了複製具體的邏輯程序應反映現實對象的曆史過程。這樣,邏輯和曆史相統一的方法就為構造科學理論體係提供了更加切實的方法論手段。
所謂曆史是指客觀事物的客觀發展過程,也可推廣為人類對它的認識的發展過程。所謂邏輯是指人的思維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概括反映,亦即曆史的東西在理性思維中的再現。所謂“邏輯和曆史的統一”是指曆史的東西是第一性的,是邏輯的客觀基礎;邏輯的東西是第二性的是對曆史的理論概括。曆史的東西決定邏輯的東西,邏輯的東西是由曆史的東西派生出來的,二者是辯證統一的。
曆史和邏輯的統一主要有以下三方麵表現:
第一,自然界具體的、個別事物的演化與“類”的演化趨勢相一致。這生動的體現在生物的係統發育和個體發育相互關係的過程中。以人類為例,係統發育經曆了漫長的歲月,僅從猿類進化到人類就經曆了上千萬年,人的胚胎發育過程隻需“十月懷胎”,便可“一朝分娩”,但它卻以“濃縮”的形式再現了係統發育漫長的曆程。這在生物學上叫“重演律”,個體發育過程既是生物進化的曆史結果,又表現了生物群體演化的邏輯次序。又如,地殼演化的總體趨勢是從基性到酸性(即SiQ含量逐步增加),而在這當中每一個岩漿演化序列同樣表現出這種趨勢。
第二,個別人的認識發展同人類認識發展過程相一致。人類的認識經曆了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的過程(如從結繩計數到抽象出包羅萬象的。兒童學數也是借助手指而後建立數的概念的。
第三,科學概念的發展與人類思想史、科學發展史相一致。任何一門科學都是一個概念、範疇的體係,它們都是對外部世界認識的總結,因而概念的曆史發展的順序同科學邏輯結構的發展順序是基本一致的。正如黑格爾指出的:“在科學上最初的東西,也一定是曆史上最初的東西。”也就是說,當我們想了解某一門學科的發展史時,不妨到大學裏去看一看該專業的教學計劃便可窺一斑。
需指出的是曆史的和邏輯的統一不是等同的,邏輯的東西反映曆史的東西不是機械的、簡單的照相或複製,而是在思維中“修正過”的曆史的東西,即對事實材料和過程進行了理性的加工,即透過偶然抓必然、撇開次要抓主要、剔除假象抓真象、舍棄偏離、曲折和倒退抓住基本方向、趨勢和線索,把客觀事物化繁為簡,把曆史過程裁彎取直,從而在純粹形態上把握曆史發展的內在規律性,使曆史規律以簡單的形式、嚴密的邏輯,鮮明而突出的再思維中。上述情形正如思格斯指出的:“曆史從哪裏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裏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曆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後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這種反映是經過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現實的曆史過程本身的規律修正的。”這種修正過的邏輯的東西,它是對曆史的本質更深刻的反映。
運用邏輯的和曆史的統一方法建立科學理論體係大體有如下兩種方式:
(1)按邏輯發展程序和自然本身的曆史過程相一致的原則建立理論體係。一般說來,經驗性較強的自然科學理論體係是采用這種方法建立的。例如,化學的理論體係是從簡單的元素開始,然後從元素到化合物,從無機化合物到有機化合物,從小分子到大分子等,這裏邏輯展開程序和自然曆史過程是一致的。
(2)按邏輯發展程序和人類認識自然曆史過程相一致的原則建立理論體係。一般說來,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如數學和數學化的自然科學理論體係采用這種方法來構造。
基本概念
意義
科學就是把任何被研究的對象.進行無限放大跟無限縮小.在無限放大跟縮小的過程中.找到接近100%的完美理論.得出價值.做出貢獻.看看你現在的生活.看看航母.看看互聯網等等。.這些科學的意義平凡於人類的生活當中。
科學是運用範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係,它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科學是人類智慧結晶的分門別類的學問。
哲學家和科學家經常試圖給何為科學和科學方法提供一個充分的本質主義定義但並不很成功。尼采認為,人們容易忘記,科學其實是一種社會的、曆史的和文化的人類活動,它是在發明而不是在發現不變的自然規律。某些後現代主義哲學家,像費耶阿本德(Feyerabend)和羅蒂,可能會同意他的這種看法,他也認為,落入科學主義窠臼是愚蠢的---科學主義相信科學能最終解決所有人類問題,或者發現隱藏在我們感覺經驗到的日常世界背後的某些真是世界的隱藏真理,他完全支持把科學視為一種現象學的、實用的---因此不太野心勃勃的---活動的觀點。
一般認為,高科技是一種人才密集、知識密集、技術密集、資金密集、風險密集、信息密集、產業密集、競爭性和滲透性強,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具有重大影響的前沿科學技術。這將是推動各行各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文獻中的解釋
1.據介紹,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人給科學技術下的定義為世人所公認,把科學技術與實力、進步和貢獻組合在一起問題就更複雜,討論科學技術的涵義本來不是本文的題旨,我們又不能避而不談。
2.科學與技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之間既有明確的區別又有緊密的聯係通常合稱為“科學技術”。
3.從廣義的角度來看,這裏的科學技術是指自然科學技術和社會科學技術的總和,這裏的生產力是指由物質生產力、精神生產力和人類自身生產力綜合構成的社會一般生產力。
4.而科學技術則是指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不包含社會科學.另外,本人還就續誌中的幾個問題提出來與同仁們商榷.1續誌與前誌如何銜接比較好。
5.醫院現代化的概念現代化(Modernization)在科學技術上是指安裝技術上先進的機器代替舊機器,現代化不同於用一台新機器去置換一台相似的舊機器,因為現代化設備的優越性在於技術進步,而不是單純的新舊問題。
6.科學技術是指科學的發展及其成果在生產實踐領域中的應用,二戰以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為社會的加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隨著科學技術在世界範圍內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明顯。
7.科學技術是指關於自然科學與生產技術手段一般不包括社會科學.同經典的經驗模型相比網絡模型具有更強的過濾能力在處理帶噪聲或稀少數據時比經驗模型強。
8.科學技術(主要是指自然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是指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性而言的,科學技術是要通過運用於生產實踐,從而推動和促進生產力發展的。
9.然而當今在我國有些人認為科學技術就是指自然科學為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的關係,科學技術是否包括社會科學等問題,莊認識上還不盡一致,甚至有人還懷疑社會科學是否是科學是否是生產力。
10.我們認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其中的科學技術乃是指科學技術整體,即是既包括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也包括管理科學以及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完整體係。
11.科學技術是指人類掌握、認識和應用客觀自然規律的實際能力.科技成果是指這種實際能力的當期水平.由於科技水平就是人類認識和應用客觀規律的程度,這一程度每近一步就是一個科技成果。
12.第三,科學技術(這裏主要是指與檔案工作直接相關的信息技術)對檔案工作的決定性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科技創造工具,檔案科技創造檔案的載體工具、保管與管理工具、信息傳遞工具等,並進而影響檔案工作的模式、社會關係與地位。
13.而“科學”與“技術”連用,稱為“科學技術”,它是指關於自然科學與生產技術手段而言的,一般不包括社會科學.這種企業並不總是股份公司或私人公司,它們可以是合作社或國家所有的實體。
14.科學,今天通常與技術一詞並用稱為科學技術,它包含基礎科學(純科學)和應用科學兩大部分,這是人所共知的,在一般意義上說,前者代表了科學技術的認識論價值、文化價值、教育價值。
15.在這幾種基礎科學門類和基本技術中已十分明顯的包括了自然科學技術和社會科學技術即包含了硬科學技術和軟科學技術並統稱為科學技術.當然人們傳統觀念所指的科學技術主要是硬科學技術(如機械物理化工和生物技術等)。
16.正是科學、技術的一體化發展趨向,人們將科學和技術統稱為科學技術,而作為科學和技術二者統一的科學技術同樣是人的目的性和自然界的規律性的矛盾統一體。
17.科學技術(這裏主要是指技術)是曆次生產力和社會大發展的支柱是首要的和具有根本意義的革命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犤2犦(P274)鄧小平的論斷第一次確切的指出科學技術在生產力和社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和重要地位。
18.雖習慣上將二者合稱為“科學技術”,但應當明確這是一個並列詞組.由於科學與技術不同,對應的管理方式也不同。
19.而技術則是科學在生產中的運用,所以從近代產業革命以後,科學和技術真正的一體化而並稱為“科學技術”.科學技術是無國界的,具有超越地域局限的普遍意義或普遍效準:科學技術的現實運用,必然要求社會生產的不斷變革和社會成員的全麵流動,從而導向全球化。
20.我曾經撰文,主張將我國采用的11個學科門稱為“科學技術”,在這一組關係中,自然科學處類進一步概括成自然科學(Science)、工程技術於基礎的地位,而工程技術則是它的應用。
21、我們常常統稱為“科學技術”,或簡稱為“自然科學”,設置所有這些學科的大學被稱為“理工科大學”。事實上,我國現階段的大多數理工科大學隻包括理科和工科,而不包括農科或醫科。
●通俗的理解是高科技必須進行產業化,才能形成產業規模效益,並且高科技無國界,需要全球高科技產業聯合應對人類共同的命運問題。
●高科技的“高”,是相對於常規技術和傳統技術說的,因此它並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概念,而是帶有一種曆史的、發展的、動態的性質。今天的高科技,將成為明天的常規科技和傳統科技。有人估計,今天人們利用的技術和知識,50-60年後就隻剩下1%了,99%將過時。
●從世界各國高科技的發展來看,高科技不是一個單項技術,而是科學、技術、工程最前沿的新技術群。這個群體的各種成分,互相影響,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同時,由於高科技是與高技術產業連結在一起的,因此它又是科學、技術、生產一體化的生產體係,並且受到市場的大力推動。
●除此之外,高科技也不同於般科技意義上的所謂“經驗的積累”。它不是什麼積累起來的經驗,而是基於科學的發現或創造而產生的科技。
●高科技並不神秘,高科技其實就在你身邊。高科技以人為本,高科技是人類智慧的展現。撲麵而來的高科技浪潮衝擊著、改變著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也衝擊著,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高科技關注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關注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