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第4章(2 / 2)

城中遼人入伍當兵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軍中有一句老話:手中有槍有炮,心中不慌不躁。此刻,孔、李、耿兄弟仨的心底簡直是爽透了。

不過,孔、李、耿三人雖然出人意料地做成了一個大場麵,可是,他們的麵部表情卻仍然是羞澀的。孔、李、耿三人,除了耿仲明略有文化之外,其他兩人都是大字不識的大老粗,他們過去的軍事經驗僅僅不過是指揮一兩千人的營團級單位。現在,驟然間,便要讓他們管理一支數萬人的集團軍,說實在話,那還真有一點趕鴨子上架的味道呢。

於是,“小宋江”耿仲明便徐徐地講出了自己心中的一份打算:像他們這樣行伍出身的粗人,學得好本事,售與帝王家,他們將來遲早都要接受招安的。既然如此,何不就近邀請了孫元化撫台入夥,做了大夥兒的大哥呢?有孫元化那幾個書生運籌帷幄,將來還不是福祿財壽、事事亨通?

耿仲明這小子應該是《水滸傳》之類的評書聽得太多了。而孔有德、李九成卻又像曆史上那些個喜歡惹事的好漢們,大抵走不脫反貪官、受招安的曆史情結。

兩頭蛇孫元化,一種艱難的選擇如此,孔、李、耿三人便魚貫地進入了孫元化軟禁中的臥室。

他們低眉順眼地跪在孫元化的跟前。孔、李、耿三人流著熱淚,懇請孫元化帶領兄弟們闖出一條康莊大道。

孫元化當然是不行的,像孫元化那一類讀著孔孟聖賢書長大的士人,進入仕途後,即抱定了一種食君之祿、為君死事的犧牲情結。

從崇禎五年(1632年)正月初三孫元化的被軟禁,一直到二月初三的被釋放,孔、李、耿用去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試圖說服孫元化留下來做他們的老大,可是,孔、李、耿三人最終還是失望了。

孔有德、李九成二人對於孫元化堅持要麼把他殺掉,要麼放他回大明的迂腐想法,尤其感到不可思議。崇禎是什麼好人?孫元化回去,崇禎能給他好果子吃?可是,明明知道落到了崇禎的手中可能會死得很慘,孫元化卻仿佛崇禎給他預留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似的,一心想回去,孫元化這一班的讀書人一定是讀書讀到腦子裏進水了吧?孫元化從前待孔、李、耿三人不薄,孫元化既然堅持不肯入夥,孔、李、耿便不再為難他。

於是,在耿仲明的籌劃下,他們著手組建了一個臨時的軍政府——都督府。孔、李、耿三人中以李九成的年紀居長,便推舉李九成做了都元帥的首位,孔有德老二,為副元帥,耿仲明則以軍師的名義居間調停一切事宜。

如此,崇禎五年(1632年)二月初八,登萊巡撫孫元化與宋光蘭、王徵、吳維誠、賈名傑、秦世英、張燾等被俘官員在熬過了一場比死亡還憂戚的兵變之後,終於拖兒帶女地返抵了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