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2 / 2)

柴意舟隨便找了一塊沙地開始幫他做規劃,一上來就發問。

“關於種樹治沙這個項目,你的階段性目標是什麼,最終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啟動資金有多少?合作夥伴都有些什麼人,你覺得你最大優勢是什麼?目前麵臨哪些困境?”

宋懷謹不懂柴意舟說的個別詞彙,但是大致的意思他能聽懂。

“啟動資金本王從王府出也行,也可以找小皇帝要,至於目標嘛,本王當然是希望大宋的子民多種樹,生活過得好一些。”

柴意舟撿了一根枯枝,開始往地上畫圈。

“我明白了。”

“你明白什麼了,本王才說一句,你就明白了。”

“一句話概括,多種樹,多修路,家家富足。”

宋懷謹眼眸一亮,難得有人的思路能和他的思路碰撞出火花來。

小丫頭片子,腦袋還挺靈光。

柴意舟繼續寫寫畫畫,不停的思索著。

宋懷謹呐呐自語,語氣充滿惋惜,“治沙種樹是利國利民的良策,可惜庶民鼠目寸光,不肯落實。”

柴意舟初聞此言,頓時火冒三丈,庶民之所以鼠目寸光是因為吃了上頓沒下頓,他們沒有遠視的資本,迫不得已隻能選擇短視。

宋懷謹身為攝政王,他距離庶民的生活太遙遠了,遙遠到他已經忘記了庶民是如何生活的。

柴意舟努力克製自己的心情,開始耐心的解釋。

“庶民不肯落實國策,必定有原因。”

“能有什麼原因,還不是因為他們懶惰,他們愚昧,他們安於現狀。”

“不是這樣的,他們是最勤勞,最可愛的一群人,庶民的力量是強大的,他們可以團結,也可以教化。”

“他們之所以貧困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因為資本的剝削,因為兵、因為匪、因為霍亂還有疾病。”

宋懷謹靜靜地聽著,從他開始說庶民短視,庶民懶惰時,她可以明確感受到柴意舟臉上的怒火,正當他以為自己要挨罵時,柴意舟突然和顏悅色的和他解釋起事情的原由,作為一個將領他是很合格的,可作為一項良策的執行者,他還有所欠缺。

順民意,聚民智,得民心。你把黎民百姓放在心上,他們才會把你高高舉起。”

“大宋不僅需要育樹,更需要育民。”

宋懷謹仿佛入定般,仔細端詳著柴意舟的臉龐,他覺得柴意舟說話的時候,身後好像有無數光芒閃耀著。

“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師徒四人前往西天拜佛求經,路上遇見了一個善於變化的妖怪,叫做白骨精。”

“白骨精先變成送飯的女郎,又變成外出找女兒的農婦,最後變成一個拄著拐杖,尋找妻女的老者。”

“女郎和農婦被唐僧的大徒弟用金箍棒敲死了,孫大聖正要敲死老者的時候,唐僧趕走了徒弟,後遭白骨精擒獲。”

“當時有兩位先生讀到了這個故事,其中一名郭先生寫了一首詩罵唐僧。”

“詩雲:“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咒念金箍聞萬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當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聖毛。教育及時堪讚賞,豬猶智慧勝愚曹。”

“教員知道這事後,也寫了一首詩回應郭先生。”

“詩雲: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裏埃。今日歡呼孫大聖,隻緣妖霧又重來。”

“本王認為,教員的詩文顯然更勝一籌,此人的詩文對仗工整,磅礴大氣,他一定是一位胸懷坦蕩的人。”

“比溪流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教員是偉人,也是一個不朽的傳說。”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教員的詩,快說出來本王聽聽,還有你說的《西遊記》本王怎麼沒看過,你借本王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