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到灶房幫廚的兩個士兵也都年輕,藏不住事,心中不平,一路上沉悶壓抑了十幾天了。此刻在灶前,看著熊熊的火焰,都忍不住淚光閃閃,將胸中的悲憤向麵前父母般的白發老人傾吐出來。
原來,那些所謂“朝廷欽犯”正是前鄂州節度使嶽飛嶽元帥的家眷。那位象觀音樣子的夫人,不是別人,正是嶽夫人李氏。她懷裏抱著的是嶽飛的幼子嶽霆。那青衣少婦則是嶽飛長子嶽雲的嫡妻鞏氏,繈褓中的是嶽雲之子嶽甫。那兩個男孩是三公子嶽霖和四公子嶽震。那個冷峻少年就是二公子嶽雷。
“嶽飛謀反案”一出,天下輿論一片嘩然。普通民眾士兵都紛紛為這位抗金英雄抱不平。去年有布衣劉允升上書朝廷,為嶽飛父子鳴冤。中興名將韓世忠當朝責問丞相秦檜。皇室宗親趙士褒雖與嶽飛素昧平生,卻願以全家百口的身家性命為嶽飛父子擔保。然而皇上的態度卻含糊曖昧,似乎有意縱容,所以至今嶽飛父子仍然含冤在獄,生死不明。
“老爹,我們元帥是被冤枉的,他一定會出來的!”
“是啊,好人總會有好報的!黑的白的到最後總會分得清清楚楚!”
“要我說啊,不如殺到臨安去,把元帥和大公子都救出來,再剁了那班奸臣才叫痛快!”
“強子,別亂說話,你還嫌不夠啊,如今,這班人正愁找不著口實呢!你別光圖嘴巴快活,害了元帥啊!”
的確,秦檜一黨一直在想法坐實嶽飛“謀反”的罪名,卻苦於沒有真憑實據。所以麵對韓世忠的責問,秦檜也隻能說是“雖然沒有證據,但謀反的事情可能還是有的!(莫須有)”嶽飛為人高潔,為官清廉,對民仁愛,對國赤誠,找不出什麼汙點,但秦檜還是派了無數爪牙,四處收羅證據。嶽飛一下獄,秦檜就安排了親信到鄂州軍營和州府,想要給嶽飛父子捏造罪名。
但嶽飛治軍極嚴,素常最講忠勇二字。雖然元帥父子被汙下獄,將士無不激憤,但仍壓製怒火,記住元帥臨行時的囑咐“以國為重,不可輕動!”
嶽夫人和二公子在軍中,也一直努力安撫人心,穩定局麵。嶽夫人隨軍多年,前方每有征戰,她都會親自到將士家中慰問親眷,幫扶老小。隨軍家屬人人都稱頌她的美德。故而,在鄂州軍營嶽夫人的威望極高。
如今,夫人也被流放嶺南,鄂州不知是什麼景象了。
“喂,老頭,飯菜好了沒?快點端出來!”那衙役推開門,催促道。
老爹忙將張羅好的一碗清炒土豆絲和一碟蘿卜幹炒臘肉,端了出去。那胡校尉一邊夾著肉往嘴裏放,一邊催著趕緊端米飯上來!
老爹進灶房,揭開飯甑,頓時滿屋熱氣騰騰。老爹也沒細看,盛了一小桶飯送到飯桌上。那衙役殷勤地給校尉盛了一碗。胡校尉扒了一口,丟下碗筷,把飯一口吐到老爹腳邊,罵道:“媽的!你這死老兒瞎了眼啦!竟敢讓老子吃夾生飯!真是活膩了啊!”
塗老爹家第一次來這麼多客人,甑小米多,上麵的米飯就有點夾生,胡校尉他們催得急,老爹沒注意就端了出去。
但這胡校尉的話也罵得太難聽了。在旁邊安排嶽夫人和其他人休息的年青隊長,聽了劍眉一皺,便要挺身而出。嶽夫人看在眼裏,忙岔開他的注意,說:“時俊,你跟老人家商量一下,看能否給你嫂子找個僻靜地方坐下來?”
原來,繈褓中的嬰兒已經醒來,正在嶽雲妻子的懷中拱動。但屋裏這麼多大男人,鞏氏想喂孩子不方便。
那名叫“時俊”的青年隊長明白嶽夫人的心思,忙上前去攙過老爹的胳膊,把氣得發抖的老爹扶到灶房,再三勸慰。老爹怒氣才略略消減。
塗老爹聽時俊講了鞏氏的難處,忙對老媽說道:“老婆子,你趕緊去請夫人和少夫人帶孩子們到裏屋去!我們雖然是鄉裏人,卻也是懂得禮數的!”
老媽在圍腰上揩淨雙手,出來請嶽夫人和鞏氏帶著孩子們到兒媳婦屋裏去坐。
那胡校尉仍在罵罵咧咧。瘦個子衙役忙跑到灶房,揭開甑蓋,把木桶裏的夾生飯倒進去,又拿著木瓢在甑裏翻扒,想要在甑底找些熟飯,卻弄得好些飯粒掉到灶台上了。
“喂!你們就不能等飯熟了再吃啊!”灶前那個叫“強子”的士兵終於忍不住,衝那衙役說道。
那衙役瞪了強子一眼,知道自己在這壯小夥麵前占不到便宜,恨恨地盛了幾瓢飯,沒吭氣就出去了。
瘦衙役回到桌邊,給胡校尉換了碗飯,說道:“大人,我看這幫當兵的,腦後都有反骨呢!”然後,加油添醋講了剛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