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進入金匱之前呢,我們把上次講的傷寒論裏霍亂那篇,我把它放在前麵。因為當時在介紹傷寒論的時候呢,我們六經辨症很清楚的,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後麵又多了這個金匱。因為漢代的傷寒還有金匱呢,是《傷寒雜病論》一本書,後來到宋朝以後呢,把它分成兩半,那分成兩半的時候啊,有些不屬於這個六經辨症的就把它放到前麵去了。(這個問題)曆代爭議比較多,那我就把霍亂,還有另外一篇放到金匱裏,合並來講。這樣子的話傷寒論整本就是很完整的一個六經辨症法了。
問曰:病有霍亂者何?答曰:嘔吐而利,是名霍亂。
這個一開始我們介紹的:有霍亂者,嘔吐而利,是名霍亂。這個霍亂,跟現在的霍亂,要不要放在一起比?諸位不要去想現在的病名,你隻要看到嘔吐,下利,能夠又吐又利的,在我們中醫裏就叫霍亂。那如果說現在西醫講的霍亂也是嘔吐下利,是西醫拿中醫的名詞去用的,不是中醫拿西醫的名詞去用的。
最早的霍亂呢,這個名詞出現在《漢書嚴助傳》裏。其實在《黃帝內經》素問裏呢,就有介紹,叫做六元正紀論。它說太陰所至,中滿霍亂,太陰脾髒,中滿。如果是病在這邊的時候,霍亂,吐下,是因為濕太盛,這個素問也講到,霍亂。那在《靈樞》呢,也介紹到霍亂。《靈樞》經上麵對霍亂的定義呢,也是太陰,厥氣上逆,這也稱為霍亂。
基本上霍亂是什麼觀念呢?在中國的北方,很少看到霍亂,大部份都是南方才有。這個病呢,出現在春分到秋分之間。也就是說,冬天看不到這種病,哦,是在春分開始以後。按照我們這個六氣,我們介紹了,天地之間的氣呢,我們稱為少陽,少陽是相火,少陰呢是君火。在學針灸的時候,手少陰心經是屬於火、手少陽三焦經呢,它是相火。從夏至到冬至之間,兩個火配合,再到太陰的濕。也就是火,就是熱啦,和濕夾雜在一起。
比如說,這是地球,地中有火。這是外麵的太陽,也是火,所以,照到地麵上的時候,在地上麵。下麵的熱往上升,上麵的熱往下降,中間呢,土又很濕,那你人站在這個地方,上麵又熱,下麵又濕,兩個交雜在一起。處在這種環境之下的時候,產生了霍亂,這是霍亂的來因。
所以他霍亂一定有它當地的節氣,還有當地的濕度才會造成的。那北方不會呀,北方冷呀,就不會有這種霍亂的情形。當我們知道他的病因了以後,我們就知道霍亂要去濕去熱。同時呢,知道了這個霍亂是什麼?
問曰:病發熱,頭痛,身疼,惡寒,吐利者,此屬何病?答曰:此名霍亂,霍亂自吐下,又利止複更發熱也。
你看病呢,有發熱,頭痛,身疼,惡寒……諸位看到這個的時候,病人會發熱,身上有發高燒或什麼樣的……有頭痛,身疼,惡寒,看起來,哎,不是太陽症嗎?對不對?太陽有三症,一個是太陽中風,中風的話一定是有汗,桂枝湯症,有汗。那,有惡寒的話,全身惡寒,骨節酸痛的話,無汗,是麻黃湯症。如果項背幾幾然,那個是葛根湯症。現在他有這個太陽症哦,都是表症,但是他兼有吐和利者,這個屬於什麼病呢?這就是叫做霍亂啊。所以同樣是有太陽的表症,但是呢,兼有吐利的哦,這種就是霍亂的標準的症狀。那一般來說,得霍亂的人呢,都是……比如說夏夜,在夏天白天很熱啊,這個濕熱很盛,然後流汗流很多,流汗流很多以後,就坐在屋裏、以前沒有冷氣啊,就坐在大廳裏麵,大廳這個涼風吹來,對不對?很涼快,然後又吃很多冷的東西,冰飲啊,然後腸胃就堵在裏麵,腸胃就不消化,不消化以後呢,因為濕熱很盛嘛,它那個蠕動,就會影響到腸胃的蠕動,食物就會壞掉,壞掉以後那就上吐下瀉啊,以前沒有什麼冰箱對不對?那你的身體也不是冰箱啊,所以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哦,也就是引起霍亂。那現在(西醫)說吃食物吃什麼引起霍亂源,瘧疾呀什麼的,反正我們不管,中醫不管他。所以說,諸位看到這個以後,就想到......隻要有嘔吐、利出現,在太陽症這個時候,就屬於霍亂。
傷寒,其脈微澀,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陽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氣,仍不利者,此屬陽明也,便必鞭鞕,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
這一段呢再下一個條辯的時候,他說:“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陽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氣,仍不利者,此屬陽明也,便必鞭,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經盡故也”。
中醫的文詞就是這樣,很多的這個文言文。哦,當我們在看這個文言文的時候,諸位有個觀念:基本上呢,傷寒,脈一定是浮、緊的脈。所以你摸脈變浮緊的脈,就是傷寒嘛,傷寒我們開麻黃湯。如果是表寒、裏寒,我們開小青龍湯。表寒裏熱,開大青龍湯哦,看他舌頭是黃的,口渴,大青龍湯。這就是去傷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