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一遍,再一遍!(3 / 3)

兩人出來,就可以讓出兩個坐位,讓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電影,等待在門外,聽著裏麵的爭論與爭吵,張東城和阿達曼不禁相視而笑。

觀眾們先是屏住呼吸認真地看上一遍,然後在結束後麵紅耳赤地站起來大聲咆哮,發表新領悟到的看法或是推翻自己以前的看法。

這些爭吵聲,比什麼宣傳手法都來的絕妙,巨大的聲浪吸引了無數人的耳朵,他們好奇地發現一個放映室裏的電影竟然連門都關不上,門口翹首觀望的人們擠成一團,然後大聲地呼喝著,什麼調音師死了沒死?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而前來電影節看電影的人們都算的上是影迷了,這樣一部滿坐暴棚到連門都關不上,還引發無數爭吵的電影自然而然地吸引了無數人的眼光。

開始有人等在外麵,想看看這部能夠讓觀眾吵翻天的電影,影迷們不情願地排隊,並且心急如焚地等著裏麵看了七八遍還沒看夠的觀眾出來。

每一位出來的觀眾都眉頭緊鎖,甚至有人還在不住地爭論著,還有人想來想去,又接著開始排隊,一副不看明白誓不罷休的模樣。

電影節的工作人員也注意到了這不同尋常的事件,開始向這兒增派人手,以維持次序,保安們揮汗如雨地讓越擠越多的影迷們隻能看一遍,卻引發了無數反對的聲音與豎起的中指。

“什麼?隻能看一遍?哦,上帝,這電影不看上三四遍根本看不懂好嗎?”

“就是,我都看了五遍了,才隱隱能找到點這故事背後想要講述的意義!”

“我排了兩個小時的隊才進來,我不看上兩個小時我是不會出去的!”

“哦上帝,麻煩大家為後麵的影迷們考慮下好嗎?還有很多觀眾一場都沒有看到。”

“狗屎!那是你們組委會安排的不好,這麼好的電影隻有一個放映室,和我們沒關係!”

“對,對!你們增加放映室,自然就不用排那麼長的隊了,這部電影必須最少看上三遍!”

“……”

阿達曼望著排出足足上百人,排出幾十米遠的隊伍,望著要影迷們看一遍就出來的工作人員被無數的爆米花狼狽地打出門口,望著意猶未盡的影迷們就連出門都不停地討論著《調音師》

情不自禁地露出滿口雪白的大牙,抱著張東城興奮地大叫道:“史密斯,你成功了!我們的電影,成功了!”

張東城哈哈大笑,隻是平靜地說道:“不,我們隻是剛剛走上成功的路!”

第二天,新聞觸覺敏銳無比的法國媒體們,紛紛對《調音師》作出評價

法國費加羅報,特給記者哈姆這樣寫道:

無與倫比的想像力!――調音師。

有這麼一部電影,從一開始的寥寥無幾的觀眾,一天之內便引暴觀影浪潮,八十人的放映室裏最多時候擠進了二百一十二人!甚至連放映室的門都被急於一睹這部電影真容的影迷們給擠破了。

這部電影,叫做《調音師》,隻是一部十三分鍾的短片,卻在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第一天,便吸引了一千四百多觀眾入場,觀看最多的影迷,甚至連看了十一遍!

關於調音師的結局,見仁見智,而我們要談的,是這部電影之後,想要講述的東西。

道德底線、信任與謊言。

關於道德底線,調音師假裝盲人去幫客戶調音,騙取客戶的安全感從而獲取更高的小費;

調音師的上司並沒有解雇調音師反而仍由其繼續假裝盲人,隻是因為他把公司訂單量翻倍了;餐廳服務員態度惡劣,卻被盲人反玩了一把;

這些現像,從側麵說明社會越來越浮躁,人類在社會中的處世原則已經變成了利益至上,甚至可以不惜放棄高尚和珍貴的東西,以卑劣的手段換取自身的利益,做事已經沒有了道德底線。這種現象不知是不是社會進步的同時帶給人們巨大生存壓力的反正用結果,讓人深思。

關於信任,“人們認為,失去會令人更敏感。”泰姬陵的典故是短片的精髓。

是啊,每個人都曾失去過,錯過,失去得越多,就越敏感,敏感到不再隨便信任任何有能力去傷害自己的人,時時刻刻克製,隨時隨地提防。他們隻會在一開始信任那些有缺陷的殘疾人,到最後連有缺陷的殘疾人都不再信任了。

在這個處處沒有信任,時時需要提防的時代,人們帶著麵具偽裝自己,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這個時代,每個人都生活得太累太壓抑,但是卻仍然沒有改變,仍然自欺欺人地做戲,就這麼一直做下去。

再看謊言,我們常說,謊言說的多了,到最後連自己也相信了。

可《調音師》告訴我們,為了繼續自己的謊言,你付出的代價會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影片最震撼我們的地方是調音師看到屍體的時候選擇繼續裝瞎,而我們也會覺得他的選擇是合理的,認同的他的做法。就是說明如果是我們也會選繼續裝瞎而使自己的謊言不會敗露。卻沒有想到這樣會付出多大的代價。

或許,是生命的代價。

強烈推薦想去參加電影節的影迷們觀看這部電影,不過組委會再不增加放映場所的話,我敢打賭明天那間僅僅隻能容納八十人的放映室連牆都會被急不可待的影迷們拆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