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1)

″廣廈萬千,夜眠僅需三尺。家財萬貫,一日僅需三餐\"但普通人沒有廣廈,甚至夜眠的三尺也不知在哪,更沒有萬貫家財,一日三餐也要費盡全身之力,幸好有美好的理想和堅韌的意誌及開天辟地的勇氣,命運的齒輪才會往你想的方向轉動。

9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浪潮來襲,全國各地的世代務農的人們紛紛南下打工賺錢,年齡大點的當保安,保潔,保姆,護工,年齡小的進廠在流水線上,聰明,能幹點會當上廠裏小領導,組長,線長之類。那時深圳,東莞等地到處廠房林立,到處是來自天南地北,豆蔻年華的廠哥,廠妹,他們背井離鄉,隻為碎銀幾兩。

在機器轟鳴的廠房裏,他們似沒有思想沒有任何感情的機器,重複地快速地每天做著同一個動作,時常處於緊繃狀態,可是家鄉的土地種不出金豆,永遠地物質匱乏。在這裏有份收入,有的會遇上自己的愛情,有的會收獲美好友誼。工作之餘,他們會退回自己的精神領地,放慢腳步,放鬆自己的心情,憑著對歲月,對生活與人生柔軟而詩意的期盼,憑著對枯燥,辛苦生活的習以為常,憑著他們通達的心態,堅毅的性格,尋得時光裏散落下的細碎光芒與明朗。

以柳葉兒,朱玲玲兩個女生故事為主線,描繪了南下打拚者的群像,為了避免有人對號入座,對她們的生活造成影響,我講述故事時對情節進行了適當地移花接木,但不會影響故事的可讀性,如果有雷同,那純屬巧合了。

我喜歡聽別人聊天,聽別人吹牛,聽別人講故事,聽別人談天說地,但我自己是一個喜歡用文字和別人交流的人。不管什麼方式,可以給人帶來一些慰藉,一絲歡笑,就足以讓我感到幸福。

文字之功用在於文化的傳承,在於故事的流傳,在於情感的表達,文字突破了有聲語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使相隔千山萬水的人也可以通過文字而相互認識,相互了解。

書中的主角是兩位可愛的小姑娘,她們也是我們普通人中的某一位,生活中的貧因、痛苦,性格的怯懦、膽小,工作中的失敗,艱難,前行道路的迷惘、失落,她們也在經曆著。但無論當下正在經曆什麼,每個人都在繼續前行,繼續努力。

我試圖記錄那燦爛而辛苦的青春,這裏的青春是青澀,苦鬱也是理智,堅韌的。文字是富有溫度的,希望這本小說或小說中的某句話而讓一些內心能被撫平,被溫噯,被激勵,如果有人因為我們的交集,能夠讓他們在迷茫中尋求到答案,我會萬分開心。

我想每個人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讓自己過得更好,擺脫別人的控製,不依賴任何人的施舍,將自己性格的缺陷,成長的挫折,生活的苦痛,對自己的影響降到最低,最終活成自己想要的喜歡的模樣,這是理想狀態。

通過文字相見,實屬有緣。

感謝傾聽,感謝陪伴。

水木源

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