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五帝之帝嚳(上)(1 / 2)

帝嚳(kù),姬姓,名俊。五帝之一。生於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故號高辛氏。司馬遷說他是黃帝的曾孫。姬俊5 歲時(前2270年)受封為辛侯,15歲(前2260年)輔佐叔父顓頊,前2245年(顓頊78年)顓頊死後,時年30歲的姬俊繼承帝位,成為天下共主,以亳(今河南洛陽偃師區)為都城,以木德為帝,號高辛氏,當年改元為帝嚳元年,深受百姓愛戴。享壽100歲;死後葬於故地高辛,建有帝嚳陵。

帝嚳是帝嚳部落的首領稱號,帝嚳部落是夷人的一個分支,與顓頊部落有近親關係,帝嚳後來繼承顓頊為東夷部落集團的首領。由於神話的發展演變,帝俊化身為帝嚳、帝舜,都有他們各自的神話傳說流傳下來。嚳保持了其東方鳥夷商遠祖地位,大都說他與簡狄因玄鳥生契。

舜除《國語》(韋昭已改為嚳)中仍保持其為商族始祖神地位外,其餘文獻皆與堯並舉,失去商祖身份。後因與夏禹、後稷等全境諸族融合成華夏族,帝嚳便被編排入黃帝世係中為玄枵之孫,成為與顓頊並列兩係中重要的一係,而且把他編排為堯、摯、契、稷之父,即堯族、商族、周族都成了他的子孫。

人物生平,早年經曆,由於古代神話世代口口相傳的特征,加上民族遷徙、社會變遷、文化發展,中國古代神話也隨時代而流變。神話流變是以民族意誌和王權政治需要為前提的,有的大神被逐出神壇,故帝俊被後世遺忘;有的大神被創造出來,故帝嚳躋身於五帝之列。

帝嚳少小聰明好學,德行高尚,聰明能幹,十二三歲便有盛名,十五歲時,被堂叔父帝顓頊選為助手被封於辛。即位亳都,顓頊死後,侄子高辛即位,是為帝嚳,時年三十歲。

因他出生並興起於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故史稱高辛氏。帝嚳即位(部落首領)後,以木德為帝,以亳為都城。帝嚳明察秋毫,順從民意,為老百姓著想,仁威兼施,提升自我,使天下人民信服。可見帝嚳也是一位恩惠雨露、兆民誠服的帝王。後訂立節氣,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深受百姓愛戴。

帝嚳遷都於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東南四十五裏、虞城縣穀熟鎮西南三十五裏),民生上使得人民免於洪水之患,政治上便於徹底解決不安分的共工氏餘部。共工氏餘部一直從黃河中上遊跑到長江中上遊發展。

訂立節氣,傳說帝嚳以前,人們雖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事農藝畜牧沒有一個科學的時辰順序,嚴重製約了農業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

帝嚳科學探索天象,物候變化規律,劃分四時節令,指導人們按照節令從事農畜活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華夏農業出現一次偉大的革命,農耕文明走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知人善任帝嚳以仁愛治國,生活儉樸;他平常神色莊重靜穆,品德崇高如山。他廣施恩惠、仁愛,講究信譽。他了解民間的疾苦,對天下人都一律平等。他絕不違背自然規律,又恭敬地祭祀天地鬼神,祈求神靈降福萬民。

由於他德行崇高,因此深受百姓的愛戴。在他的治理下,社會富足,人民安居樂業。帝嚳亦能知人善任。羿的射箭技術天下無雙,帝嚳選拔他擔任射官,賜給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負帝嚳深望,當白難反叛時,他一舉將其平定。

鹹黑、柞卜長於音樂和製作樂器,帝嚳命他們為樂官,終於創作出《九韶》之樂和鼙鼓、笭、管、塤、簾等新樂器。帝嚳締造盛世帝嚳的部落,《春秋緯》中一本叫《命曆序》的書,說傳10世,400年,《易緯》中的《稽覽圖》說是3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