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族裏上了年歲的老人,會被邀請進山莊,避暑納涼。
薑府在北山上建窯廠,從窯廠到山莊修了寬敞的石板路,石板上做了防滑處理。
山莊建房子用的青磚、黑瓦,都從窯廠源源不斷的運來,青磚上刻有牡丹紋花卉,除磚瓦外,又另請高手在此開窯燒瓷器,也接受來樣加工和定製出口。
避暑山莊正門處高峻威嚴,氣象森然,莊子裏大小院落交錯,各院院牆以垂花門相通,抄手遊廊連接各處。上房皆是雕梁畫棟,假山亭台高低錯落,曲徑通幽,花木濃蔭。
另建有幾棟溫泉房,莊子裏暗室、冰窖一應俱全,並在靠西側門最近的院落裏,建有戲台,自成一院。
薑侍郎五十有餘,三個兒子,大郎,二郎都在京為官,三郎的長子長女隨祖父進京由薑侍郎夫人教養,他與妻子帶著小六郎在鄉下孝敬老人,管理家中在清河縣的生意。
娶妻取賢,薑侍郎的三個兒子都是從清流之家擇娶知書達禮的小娘子,妯娌間和睦相處,不是姐妹勝似姐妹。
薑侍郎之妻是恩師之女,兩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家中的小兒郎、小娘子們也被教育的知禮、守信、孝順。
薑家各地產業互通有無,由薑員外統管。而薑員外四個兒子,兩女,除最小的兒子薑七郎同妻子留在老封君身邊孝順老人,其餘兒子,皆在外經商。
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洛陽)、北京大名府(宋時陪都河北大名縣城,後被黃河淹沒)、南京應天府(商丘古城)等地管理家族產業,妻兒都跟隨在側。
薑員外兩個女兒,長女嫁在縣城,次女嫁在府城,都是官宦人家。
兒媳們也是經過千挑萬選,家世清白,有秀才之女、主簿之女、世交之女、富賈之女,性格也是潑辣、文靜參半,但妯娌間相互扶持。
隻這薑七郎名喚文登,與哥哥們相差十多歲,又因薑員外這幾年忙於經商,疏於教導,雖有先生授課,但老夫人回到鄉裏後,對這薑七郎便溺愛了一些,養成了小霸王一樣的性格,說一不二。
薑雪蓮此時身處的房間,是天冷時薑劉氏日常帶著姐妹二人繡花的耳房。
位於正房西頭的兩間耳房,被隔出三間房,一間臥室,半間灶間,半間是沐浴間。
沐浴間需從裏屋進,外間除左麵炕灶外,又砌了半圈的灶台,設兩個灶眼,供應正屋的地龍供暖,灶台下擺放著整齊劈好的木頭,整簍的炭和煤塊。
西耳房和西邊院牆留出七尺見方的過道,設了角門,西邊是高高的牆圍,東邊是小後花園的牆圍。
右角門的角落裏搭有三尺高的簡易木棚,木棚上鋪著防水布放有劈好的柴火,下頭用磚頭隔開地麵,以免柴火受潮。過道用碎磚鋪成,留出左邊靠牆一尺見方的土地,種上小蔥、韭菜、芫荽、生菜、紫蘇等。
大姐迎春平日裏跟著薑劉氏學著管家,刺繡,現隻讀《烈女傳》,每日寫一個時辰的大字。
雪蓮尚小,每天跟著學刺繡,卻是要寫兩個時辰的大字。這姐妹倆在老宅未分家時,也是幫著家裏做活,上山挖野菜,家裏喂雞、喂鴨、喂豬。雪蓮小點,但也能幫著撿個蛋,跟姐姐做個伴。
此四個孩子都早早啟蒙,如今,薑文宗因聰穎慧智,又有薑員外舉薦送在縣學裏讀書,學費免,但仍需月交束脩雜費、夥食費2貫錢,書本、筆墨自備。
薑家的產業遍及大頌朝百多個府城,從酒樓到書店,從典當行到錢莊,從胭脂鋪子到絲綢布莊,從糧店到雜貨鋪,從特產到舶來品,客棧酒肆,作坊礦場,漆器行印刷廠,製鏡的店鋪、打鐵的店鋪,應有盡有。
如今薑侍郎將跟隨自己多年的老管家安置回鄉,賞田產,抬舉薑管家的大兒子子承父業,雖仍是薑府的家生子,但在三路港口,人稱小薑大爺,統管三地港口,手下自是管理一班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