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德行傳家(1 / 3)

桃花村家庭困難的學子束脩也由族裏出,參加解試通過的舉人,族裏獎地十畝,紋銀二十兩;省試通過的貢士,獎地二十畝,紋銀五十兩;殿士後有進士之名,獎地五十畝,紋銀百兩。

隻一樣,解試首次考中方有獎勵,三年後未過省試被取消舉人身份的,再考就沒有獎勵了。也就是“舉人”這種功名是一次性的,正常情況下保有期為一屆三年。

義塾免學生的學費,但先生的拜師禮卻不能不給,條件好的拜師禮會六禮齊全,芹菜、蓮子、紅豆、紅棗、桂圓和十條臘肉;條件差的,看季節決定,也可能是地裏的青菜,樹上的果子,河裏的魚,林間捕到的野兔、野雞,背捆柴禾也都是有的。

授課分上、下午,早有晨讀,辰時開始,並抽查背誦昨日的學習情況。

辰時兩刻(7:30)始授課到辰時五刻(8:15),休息一刻鍾(15分鍾左右),辰時六刻(8:30)上二節課,到辰時一刻(9:15),再休息一刻鍾(15分鍾),寫字到午時初(11點)下課。

義塾裏教授《三字經》《幼學瓊林》《百家姓》《千字文》之類,也開授籌算課,有那不科舉的學生,待啟蒙後,學了一技之長,便能去縣城謀業,不拘是去哪裏學徒,識字的總比別人容易學門手藝和重用。

義塾裏管一頓午食,設有先生的起居室,由打理祠堂的夫婦倆做這午食,午後從午時三刻開始上課,上兩節課放學。

薑清時在學堂放學後,還需單獨給薑七郎、小六郎和五哥再授課半個時辰。

學堂逢五休,春耕、秋收會各放七天假,臘月二十開始放假,放到正月底。二月初開學、招生,秋收後也會招新生。

六到十二歲的男學童,在薑家祠堂裏需在孔老夫子的聖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個頭後,拜師禮成,即可取得入學的資格。

在蒙養教育階段,薑清時十分注重蒙童的教養,對蒙童的行為禮節,像著衣、叉手、作揖、行路、視聽等都有嚴格的要求,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

薑清時受薑侍郎賞識,還另有淵源,皆因薑員外幼時頑皮,背著家人到清水河邊遊玩,不慎掉入河中,恰巧薑清時在河灘邊撈螺螄,摘水芹菜,聽到呼救聲,他雖比薑員外小一歲,但水性好,人也聰明,一邊安撫薑員外一邊從其身後將他帶上岸,所幸離岸近,二人得以脫困。

此一等救命之恩,薑員外自不能忘,二房一家人更是銘記在心,所以在束脩上自是厚待。

薑清時在義塾的束脩是月十兩銀(一兩銀\u003d1000文銅錢),這個月銀可算是高價了,平常的坐館先生月薪為2000文左右。

另有四季衣服各兩套,米2石(120斤每石),粟米半石(小米60斤),菽半石(豆類60斤),羊肉10斤,豬肉30斤(月初15斤,月中15斤),雞2隻、鴨2隻,鵝一隻,鹽五斤,白糖五斤,紅糖五斤,每季給煤炭1000斤,木炭500斤,棉布四匹,絹布四匹,年底還會封一百貫的紅包,另筆墨紙硯無數。

由此可見薑員外是個細致人,這束脩給的麵麵俱到,比照著官員俸祿,更可從中看出,薑員外家對族人啟蒙教育的重視。

年節裏,老太君也會派人專門給薑先生送去布匹、綢緞、點心、瓜果,賞給孩子們的是金銀錁子,讀書的兩個男孩是狀元及弟,女孩就是筆錠如意。

束脩中的煤炭出自薑府東山的煤礦,東山下有薑府的私人小漁港,自北向東呈半圓形,可停泊十餘條船隻,蜿蜒千米的海岸線歸屬薑府所有,停泊的船隻有漁船也有商船。

位於清河縣東麵的清河港口,那裏一片繁榮景象,呈環抱形狀,雖比不了三路港口,但也能停靠五六十條大噸位的船隻。

薑侍郎為了盡孝,更是選了村裏半山腰的溫泉處建避暑的莊子,兩層院牆高達四米,在四角和中線上搭建了六座瞭望樓,整個莊子圍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