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後山的山穀歸屬薑家二房,族人們有營生,平日很少有人來撿山,這倒使雪蓮一行人樂得自在,打打鬧鬧,撲蝶采花,引得蝴蝶翻飛,蜜蜂亂串。
快正午時分,陽光直射,一個個都冒了汗,還好都戴的草帽,不怕被陽光曬傷。
雪蓮心想,大頌朝若是能研製出防曬霜一準火爆,可惜沒學那專業,攬不了瓷器活。
但淘點古人煉丹用的器皿,再製作趁手的工具,自製保濕水、麵霜、香皂、精油、麵膜和口脂等卻是可以。春花爛漫時,滿山遍野的鮮花不正是最好的原料。
快晌午了,打獵組二人也沒回歸,采摘組的眾人都感覺饑餓,便不等他們。姐姐們背上背簍,又幫襯幾個小的抬著背簍回了營地。
鍋裏燉的雞湯引時香味四溢,四哥、五哥捕魚撈蝦也不忘看著火。
小哥倆同樣收獲滿滿,三兩條娃娃魚,為數不少的泥鰍、黃鱔、山鯰魚和爬爬魚,還有十幾尾成人巴掌大的石斑魚,統統裝在竹簍裏放在溪邊圍起來的小水灣當中。
這溪水石斑魚在現代可是相當的挑剔水質,隻有無人偏僻山區裏才能找到蹤影,因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產量少而價值不菲。
眾人滿耳聽到的都是五哥興奮的訴說聲,原來滿滿的收獲要感謝那野雞內髒。
切碎了,鋪在簍底,慢慢的下到溪水深的地方,兩個人分開行動,一會的功夫,就收獲滿滿,越捉越上癮,都忘記了肚子餓。
這會兒哥倆見姐姐們回來了,忙喊著快開飯。雪蓮問道:“不是帶的點心,餓了怎麼不吃點。”
五哥撇撇嘴說道:“這麼多的美味佳肴,誰吃那勞什子的點心,沒滋沒味的。”
迎春和荷心快手快腳的清洗蘑菇,改刀後扔進燉野雞的鍋裏,添把柴大火燒起,湯汁翻滾後,又將采摘來的調味料,切碎放進去。
雪蓮在一旁聞著撲鼻而來濃鬱的肉香味,垂涎三尺。迎春掀開鍋蓋,放了鹽進去,混合著蘑菇的香氣,雞肉的香味,縈繞在鍋灶周圍,引的拴在不遠處的大黑驢也“歐啊,歐啊”的叫著。
陸二郎忙捧了些嫩草過去,待驢吃了草,他又解了繩,牽了驢到溪邊飲水。等大黑驢喝足了水,陸二郎又將驢綁到樹林中。
迎春從鍋裏挑了塊雞胸肉,裝在竹碗裏,拿勺子又盛了幾根竹蓀舀了雞湯遞給雪蓮。
雪蓮高興的伸手接過碗,荷心拿了雙筷子遞了過來,雪蓮連聲道謝,接過筷子挾了雞肉,使勁吹了吹,就放進嘴裏,肉緊實,有嚼勁。
輕輕的吸溜一小口湯,竹蓀的鮮美,加上雞肉的鮮美,充斥著味蕾,讓雪蓮幸福的眯上眼,感歎的說道:“太美味了,太好吃了。”
迎春笑著接過荷心遞過來的碗,先給竹心盛了一碗,接著分給已經等的抓耳撓腮的四哥、五哥和陸二郎。
接著迎春又把鍋刷幹淨,舀了半瓢水進去,又捏了一小撮鹽撒進去,再將洗好的小河蝦倒了一半進鍋裏後,二人才捧了碗喝雞湯。幾個小的,此時正捧著第二碗。
雪蓮吃著竹蓀,心裏想著可以人工養殖,搜集菌土,模擬竹蓀的生長環境,將枯萎的竹子和腐爛的竹葉,放到自家後山小竹林的背陰處,能增加培植的成功率。
幾人正吃著,那邊傳來聲響,陸大郎和三哥回來了,兩個人抬著戰利品。
五哥正喝著雞湯,但更惦記叫花雞,立時放下碗筷就衝了過去,哄人的話也到位:“哥哥們真厲害,這獵到的是什麼?”陸大郎回道:“這是頭獐子,不是獵到的,是自個撞死的。”
眾人一聽,都圍了上去,雪蓮湊近看後問道:“這就是獐子啊,看著像鹿,口外有獠牙,是雄獐子嗎。”
陸大郎回答道:“是雄獐,這獐子膽小,見到人慌不擇路暈頭暈腦的就撞石頭上了。”
說著話,二人放下獐子,又將身後的背簍解下來,背簍裏裝著野雞、野兔和竹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