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哥急著說道:“陸大哥,做叫化雞,我給你打下手。”
陸大郎,笑著應了。將獐子放到陰涼處,將黃泥用水調釋好,抹在裹了荷葉的野雞上,另挖了一個土坑塞進去,埋上土,架起火,又收拾了幾條魚,劃上幾刀,拿木棍穿了,抹了調料烤。
荷心盛了雞湯端給自家大哥和薑家三哥,接過烤魚的活,待火苗上來後,手不停的、,讓魚在火上翻烤著,烤的魚油滴落在火中滋滋作響。
鍋裏煮的河蝦熟了,眾人將手中的碗刷洗幹淨,每人又撈了一碗河蝦吃起來,扒開一隻,金黃的蝦籽,軟嫩的蝦肉,鬆軟鮮甜。
陸大郎就手又處理了兩隻竹鼠,扒皮,去內髒,抹上調料醃製,等入味了,再串起來,放到火上烤。
竹心心疼哥哥,極有心的扒了幾個蝦,喂進哥哥嘴裏,陸大郎手不停,抬眼望著自家小妹,憨憨一笑。
而迎春正任勞任怨的刷鍋,燉魚,倒油進鍋,油熱將切好的蔥薑蒜放進去炒出香味後,把石斑魚放進去煎到兩麵金黃,再加入溫水清燉。
吃完河蝦,荷心將米飯分盛給眾人,一人一碗稍顯不足,五哥說道:“這一碗米飯哪夠吃啊。”
俗話說的好,“半大小子吃窮老子。”不光是五哥不夠吃,其他兒郎們一頓飯沒有兩三碗米飯也是吃不飽的。
迎春回道:“米有,就是沒有空餘的鍋來煮。”
三哥說道:“可以做竹筒米飯,我去竹林裏砍根竹子,可以拿來做米飯。”
四哥說道:“三哥,我跟你去。”五哥在旁邊也喊著要一同去。
於是三人結伴而去,不多時就砍了三根竹子回來,還拖了一根枯死的竹子。
三哥先處理新鮮的竹子,砍了十多個竹節,清洗後,將淘好的米,裝進去,再倒入山泉水,最後用鮮竹葉將筒口堵緊,架到火堆上烤。
接著三哥用砍刀將枯竹折斷丟進火裏,並囑咐道:“四哥、五哥,你倆看著火,用枯竹燒火,這樣煮出來的米飯才更好吃。”
三哥接下來用竹刀將剩下的一根竹子截成一段段的,處理幹淨,去接了燒開的山泉水分給大家。
雪蓮喝著帶著竹香味的山泉水,想起以前去南方旅遊的時候,看過山裏人製作“竹筒酒”,也被叫做“活竹酒”,含有功能因子,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
雪蓮記得製作方法,把酒基液注進向陽麵健康的幼竹中。選取重點是向陽麵的幼竹,但不能選擇外圍的幼竹,那樣的話酒精容易揮發,過於背陰又不容易融合,所以要選取有陽光卻不是直射處的竹子來注射酒液。
山民強調酒的度數要適中,太高容易把竹子醉暈,度數太低,又容易在竹子在生長過程中被吸收掉一部分而稀釋,導致收割後的竹酒酒味不夠濃,產量所剩無幾。
因為雪蓮對竹筒酒感興趣,所以除了現場的講解,她還在事後又做了許多的筆記,從中學習到許多。
注射酒液的節數也非常有講究,一棵竹子最多隻能生產三節竹筒酒,多了就會讓竹子醉死。
所以製作竹筒酒要選擇竹子兩到三節來注射,並且竹子的選擇要在一米左右的距離,以免影響竹子的生長,更要注意針孔的封閉。
竹酒一般在竹腔內不超過六個月,快到日期時看氣候、生長溫度、可以砍下一棵看看效果。
釀製好的竹筒酒吸收了竹子的顏色,自然醞釀成琥珀色,黃中帶綠,竹味濃香,自然清純。
當時旅遊團的人都品嚐了一小杯,給雪蓮的感覺就是,口感不衝,不燒喉嚨。
因竹筒酒產量有限,又可以舒經活血、益氣養顏、延年益壽,珍貴異常,所以市場價格高,供不應求,預訂也未必能買到。
雪蓮覺得這是個商機,在蒸餾器沒研製出來之前,可以先製作鋒利的針筒和帶圖樣的竹筒。
雪蓮計劃著竹筒可以讓三哥慢慢學著做,即便蒸餾出高度酒,釀製竹筒酒也需要七八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