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清河縣城(1 / 3)

而這麼早,竟然還得到二房送來的禮物。原來是老夫人念著孩子們的孝心,趕在四哥去學堂前,打發了人來送些吃的和用的。

禮物當中還包括忍冬給姐妹倆裁製的齊胸襦裙,緙絲的麵料,牡丹山茶的圖案。

緙絲是由純金線,純銀線,孔雀羽毛等多種名貴的材質進行交彙的\"通經斷緯\"的織法,再配以部分的手工刺繡,所以說“一寸緙絲一寸金”。

老夫人的禮物很是珍貴,緙絲在大頌朝隻有大富大貴之家才穿用得起。

一同送來的還有二夫人單獨給雪蓮做的六套衣裙和十多條顏色俏麗的半身裙,綾羅綢緞,蜀錦、彩帛、絹彩、防花葛紗的料子,樣式多樣,鳳尾裙、百襇裙、鬱金裙、旋裙、趕上裙、月華裙、馬麵裙、留仙裙……

迎春姐妹倆進城穿的是頭前得的新衣,一個是水粉色,一個是嫩黃色,繡的菖蒲花樣,配的間色月華裙。

薑劉氏為顯莊重,還特意選了幾樣貴重的首飾,給姐妹倆戴上。

姐姐戴赤金纓絡圈,妹妹戴金絲八寶攢珠項圈,姐姐戴的水晶花簪和鬢花,妹妹戴的珍珠發箍,頭發用珍珠發帶編織成發辮,都戴著金如意的丁香耳環,一個顯得清新秀麗,一個看著俏皮可愛。

薑劉氏看著也甚是滿意,又看了荷心姐妹的打扮,姐妹倆穿翠綠的衫子,素麵的玫紅長褙子,戴著昨日得的寶石鬢花,一人插支銀簪子,戴著銀丁香,腕上戴的纏絲銀鐲子,再看看自己一對女兒腕上戴的是水晶手串、珍珠手串,滿意的笑一笑,方喚了眾人出發。

而薑劉氏今日為進城也換上精致的行頭,湖綠色卷草紋的刺繡梅茶水仙的衣裙,頭上綰了竹節紋的碧玉簪,插的金孔雀攢珠釵,耳戴水仙花的疊勝耳墜,腕帶翡翠鐲子。俗話說的好,“佛靠金裝,人靠衣裝”。

今日薑劉氏帶著兩對姐妹由羅致遠、陸成家的陪著進縣城,陸大郎在家裏監工,東院裏後罩房和右廂房正在趕工中,左廂房隻差內裏搭建,而正房需要三月初六那天的正日子再動土。

陸成家的則要坐鎮家中,八個丫鬟可是還在考察階段。雪蓮故意冷著她們,先讓她們跟著陸成家的分擔家務。

最近一段時間陸成和陸大郎都另有活計,原本他們分擔的活,除了早晨,其他時間段的工作都讓陸成家的接過去,帶著新來的丫鬟一起做了。

家裏洗衣做飯收拾屋子,家外喂養家禽、家畜,澆菜園子,掃內院,外院有陸老丈。

活計並不多,但雖是丫鬟,也分等級,有的丫鬟從小家境好,沒吃過苦,後來家裏犯了事,才被賣身;有的自小家境困難,家裏孩子多,養不活了,被家裏頭賣了;也有的是被拐子拐出來的,也吃了不少的苦。

所以有的把現下的生活當成蜜,有的當成苦瓜。正因為如此,很容易就能分出忠厚肯幹和耍懶挑剔。

好在送來的這八個丫鬟都是經過篩選的,隨遇而安的心態調整的很快,

再說薑劉氏帶著兒女,在羅致遠的陪同下,分乘了兩輛馬車,從西城門進了縣城。

西城沿著城牆邊都是四裏八鄉的村民,帶了特產一人交五文錢蹲攤售賣,從野菜、時鮮菜蔬、河鮮海鮮、山珍野味,到籮筐、背簍。那鄉裏趕來的牛車、驢車,到了這裏就被止步,隻被允許將裝的貨和人送進內城門,就要將牛車、驢車趕到城外等候,隻有馬車才讓進城。

清河縣城正經的集市卻分布在東城、南城,有專門的肉市、鮮魚行,豬行、花市、藥市……

城外其實也很熱鬧,由縣衙順著外城兩邊圍起柵欄,一邊停靠牛車、驢車,一邊是小商小販經營的小食攤,出售給南北途經此地的腳夫、工人們。

因物美價廉,也有在內城做工的,到了飯點,也尋了出來。這些攤位縣衙自也是要收費的,租金比縣城是便宜許多。

再往外一圈建有兼營住宿和倉庫的客店、邸店塌坊(倉庫),以寄藏縣城店鋪及客旅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