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清河縣城(2 / 3)

羅致遠先送了未來嶽母等人到城中薑府的茶樓雅間稍坐休息,再送四哥回書院,

書院在北城,縣衙左近,治安有保證。寬敞的道路兩旁栽種的各式樹木,有常青樹,也有果樹、花樹,叢生繁茂,處處充滿了生機盎然,書院外則是沿著圍牆栽種了一圈垂柳。

馬車繞到書院的東角門,車夫幫著把箱子抬至門前,羅致遠塞了一角碎銀給門衛,說是送了東西進去就走,那門衛認得四哥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陸大郎、二郎、五哥混水摸魚都跟了進去。

學子住在書院的後身,假山樓閣,小橋流水,角落裏竹林掩映著石桌石凳,四角涼亭裏還有三三兩兩的學子,有的在交流著新學的知識,也有爭得目紅耳赤的,雕花遊廊裏背書的學子搖頭晃腦。

五哥看著又新奇又羨慕,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模樣。倒是一旁的四哥不忍目睹弟弟的蠢樣子,開口說道:“莫急,待六七月,去了府城的書院,比這更好。”

一旁的陸二郎更是眼氣的不行,但也記著規矩,不敢明目張膽的四處張望。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陸二郎同五哥年歲相當,但卻老成許多。那陸大郎也不是不羨慕,但他更本分老實,臉上絲毫不曾顯露。

五哥還想去藏書閣看看,隻是四哥解釋道:“書閣在正院的後身,須穿過正院才能去,正院裏守門的要看身份牌子才會放行,即使是混進了正院,也進不去藏書閣,因為書閣進出隻有一道門,還有專人把守。”

五哥一聽如此麻煩,隻得作罷,掃興的撅著嘴與哥哥告別,跟了羅致遠帶了陸氏兄弟出了角門後直奔茶樓,直到吃了點心,喝了熱飲,才將撅著的嘴放平。

五哥一進屋,娘幾個就瞧出來了,也不點破,雪蓮撿了自己吃著覺得好吃的點心給五哥。

一家人,口味相同,五哥吃著也好,越吃越高興,就忘記了不開心的事。

清河縣城雖比不得東京城、臨安城的繁華,但夜間經濟在周遭也是數一數二,“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複開張。”

縣城內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鼓鍾鳴,賣早市者又開店。早市供膳諸色物件甚多,街頭巷尾,大街小巷,在在有之,無論刮風下雨,早市不斷。

即便是半夜到港的船隻,靠了岸,雖進不了縣城門,但是城外有邸店塌坊,隻要銀子給足錢花到位,洗澡的熱水,熱湯熱飯,點心水果,都會給客人送到房間裏。

客人的車馬也有專人打理,早起,還會有專人給牲畜洗澡。

雪蓮一行人雖來的早,也是卯時中,薑府的這家茶樓做的就是早起至晚間戌時末的生意。

從早開始吃早點的,喝早茶的,到午後喝下午茶的,晚間是聽小曲的,結伴遊樂的、以文會友的,絡繹不絕。

薑劉氏見人齊了,便張羅著辦正事去。羅致遠回道:“店鋪離這不遠,幾步路就到,還能逛逛縣城。隻是牙行在東城,卻是要坐了馬車去。不知二娘子是想先選了下人,還是先去鋪子裏接手?”

雪蓮想了想說道:“還是先去牙行選人,隻是若選的多了,家中倒沒地方安置。”

羅致遠忙說道:“二娘子不必多慮,待選了人,可以先送去兩家店鋪。這兩間店鋪都是臨街帶著後院,院子裏寬敞,廚房、客房齊全。先由掌櫃們幫著掌掌眼,還能幫著調教。待東跨院建好後,再從這些人中選了得用的帶回去。”

既然決定先選人,眾人就上了馬車,薑劉氏帶著兩對姐妹坐了陸大郎趕的自家馬車,羅致遠帶了五哥、陸二郎,坐了薑府的馬車。

順著寬敞的街道疾行,雪蓮輕輕撩開一角窗帷,從斜裏向外看去,街上熙熙攘攘,大小店鋪、作坊、酒樓茶肆鱗次櫛比,高高掛起的招牌、廣告,堆積如山的南北貨物琳琅滿目,各類商品,無所不有。行商攤販、拉車挑擔,很是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