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休寧縣(2 / 3)

雪蓮深知衙門有人好辦事,即便是親戚裏道,該打點的時候,必不能省。

幸好大頌朝的朝廷規範了茶業經營,讓利於民,取消了高額的稅賦,不僅鞏固了中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且消除了因茶業壟斷引起的社會矛盾。

加上國防日趨強大,兵強馬壯,不必再每年提供上萬斤的茶葉作為“歲贈”給予議和的國家。

官營茶園與私營茶園的比例也在縮小,不似北宋時期蘇軾在《東溪試茶錄》中所寫:“官私之焙千三百三十有六,而獨記官焙三十二。”

那時官營數量尚不足私營的零頭,如今全國有官營茶園百餘家,私營茶園控製在三千以內。

官營茶園最有名的當屬建州的北苑,禦茶園的製茶師傅們研製出代表性的貢茶有龍鳳團茶和龍團勝雪。

另有杭州獅峰山龍井禦茶園爽口清甜的龍井茶,湖州顧渚山大唐貢茶院的紫筍茶,川峽四路蒙頂山的皇茶園的蒙頂甘露、蒙頂黃芽,福州武夷山九曲溪的四曲溪畔禦茶園的岩茶。

雪蓮想著如今既然到了人家的地界,少不得上門拜訪於大人的親眷。

俗話說的好,現官不如現管。有了這層關係,才好在休寧做茶葉生意。

茶樹從種植到采摘,約需5年,每畝可植240株,每株產茶半斤,一畝茶園的產量大概為120斤。

雖當下土地買賣自由,生茶價格平穩,在每斤二十文上下浮動,但茶葉作為經濟作物,已成為“茶馬貿易”和“海外貿易”的中流砥柱,且隨著茶葉產業的激增,想要從私人手中購買茶園卻是有價無市。

好在各州府手裏都有罰沒的土地,暫時掛靠在府衙,雪蓮用著官家禦賜“德善鄉君”的名號和薑侍郎的拜帖,才不至於無功而返。

陸成挑主要的彙報,說完從懷裏拿出一個小木匣子,雙手呈給雪蓮,接著說道:“二娘子,地契都在此,因休寧縣雖出茶,但無名氣,所以買了五個山頭近千畝,茶園兩千畝,用了五萬貫,這若是在臨安城用兩倍的價錢也不能成事。娘子走前給了小的十萬貫,除了山頭和茶園,屬茶樓最費錢,因裝潢的豪華雅致用了八千貫才拿下,加上打點的銀子,還剩下三萬貫。”

雪蓮讓蘭心接過盒子留下地契,剩餘銀票仍舊交給陸成,又吩咐蘭心拿二百貫給陸成,賞給打頭站的幾人。

雪蓮喝了口熱飲說道:“陸大伯辛苦了,這些茶園還遠遠不夠。土質肥沃的茶園不好買,隻能辛苦崔管事,從頭養護買下的山頭。更要將手中的茶園,加厚底肥,再將受病的茶樹挖掉重種。人手不足,可從茶園附近的村落裏雇傭人手,隻一樣,技術人員一定要買斷身契。還有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需要早點辦成,挑出兩個連著的山頭,地勢要險,穀底要平,做為製茶基地。”

陸成忙回道:“買下的幾個山頭,這幾日小人走了一遍,還真有一處適合。”

雪蓮又說了詳細的要求:“於山頂建茶園,穀底建農莊,劃出土地種當季的糧食和蔬菜,剩下的都種上茶樹。山上的莊園和平地的農莊之間建好運輸滑道,而在此前,山頂的莊園要建起五排各十間的製茶房,四排炒青房,一排蒸青房。莊園裏工人的住處要往好裏建,山莊裏還要移植茉莉花株、桂花樹和金銀花。”

陸成回道:“小的明日就帶著徒弟們張羅,先買料雇了人修路。地柱選了合適位置立起,等軸承滾輪運來,就能開工。”

雪蓮接著說道:“田老研製的軸承,雖然現階段承重量差點意思,但多次少量運送,還是能省時省工。況且修路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還望陸大伯再派了人在山上仔細尋查,若是有高嶺土,就地取材,建窯廠先燒磚瓦再燒瓷器,才不會小題大作。若為了燒磚瓦建個窯廠不值當,但若是能燒瓷器,便是一舉兩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