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少年積澱:骨子裏的商業火苗 三、不認命的倔小子推開龍門(2 / 2)

恢複高考第一年有五百多萬人參加報名,雖然報名人數眾多,但當時的辦學條件有限,所以錄取人數在27萬人上下,其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這一年許家印名落孫山,進城的希望再次化為了泡影。對於常人來說,一次次的進城而不得,可能也就不再堅持了,反正有清閑的保安工作,在周口農村,日子也能過的不錯,可許家印是個不安於命運的人,他不服輸,不認命,正是這種性格促使他做出了人生中的重大決定,那就是繼續複習功課,備戰第二年高考。

1978年,參加高考的人數增加到了600多萬人,不過可喜的是錄取人數也增加到了40萬左右,但是競爭依然十分激烈。為了更好的複習功課,許家印回到了學校,直到這時,他才發現回學校複習的人太多了,多到很多人沒有地方住,於是許家印在學校附近找了一間破爛不堪的屋子,開始了自己的又一年苦讀。在高考複習的那段日子裏,許家印住的差,吃的更差,一筐紅薯或者玉米,再加上一瓶鹽,幾滴麻油往往就是一周的口糧,連蔥花都能成為美味的作料,由於夥食差,身高將近一米八的許家印竟然一度瘦到90斤。

複習的日子生活十分艱難,但許家印從來都沒有覺的苦,覺的累,而是一撲心的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到了學習上。當時,高考對於像許家印這樣的寒門學子來說,就是一道龍門,能夠越過去,就會看到光明,因為隻要通過高考,再差也會成為鋼鐵工人,隻要考上了,許家印離開農村去城裏的願望就能實現啦。

機會從來都會眷顧有準備的人,在複習的那段日子裏,許家印就像是饑餓的野獸般瘋狂的積累知識,因為剛恢複後的高考,拚的不是誰的文化基礎好,而是誰學的更快。許家印知道,要想在高考中脫穎而出,光靠聰明是不夠的,還必須得刻苦,要努力。先天的聰慧再加上勤奮努力,許家印終於用他那股不服輸的勇氣,不屈服命運的倔強推開了一扇改變命運的大門。

1978年,許家印以周口市前三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了當時的武漢鋼鐵學院,也就是現在武漢科技大學的前身。從此,許家印告別了開拖拉機、掏大糞、當保安的農村生活,開始朝著更遠大的目標奮勇前進。有人說,時代造就英雄,許家印命運的扭轉與時代是分不開的,但也不僅僅是因為時代,時代的考驗是一場淘汰賽,隻有乘機逆流而上的人才會迅速成為時代的精英,剩下的則會如衝走的泥沙般留不下絲毫的痕跡。沒錯,許家印就是一個逆流而上者,因為不屈服與命運,所以借助高考,陡然將自己的命運推入了時代的快車道。

許家印考上了大學,這是他命運轉折的開始,更是他不屈服於命運的最終結果,他正在朝著進城的目標一點點前進。任何成功的鑄就都不可能離開個人的努力,困難和挫折都是在所難免的,無論是在人生道路上還是在經商生涯中,唯有像許家印一樣有股不服輸、不認命的精神,敢於屢敗屢戰,才可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永遠都不要抱怨命運的坎坷,因為它留給我們的往往是最甜的那個蘋果,對於許家印來說,考上大學所獲得的獎勵,不僅僅是父親送給自己的梅花表,更是未來的錦繡前程。

【行動風向標】

容易被失敗擊潰的人永遠都不可能擔當重任,許家印進城的想法可謂一波三折,可是他憑著自己不服輸,不認命的倔強一次次的嚐試、一次次的努力,所以他最終推開了大學之門,也推開了自己的輝煌前程。做生意有目標並不難,難的是不管成功與否能夠始終如一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標,有多少人在遭遇挫折和困境後變得萎靡不振,隻要你認命了,那麼命運便不再任你扭轉。做人也好,做生意也罷,都應該有股不服輸的精神,這才是支撐我們走向精彩、走向輝煌的唯一動力。

可是,並不是每個人的骨子裏都有這股不服輸的精神,盡管如此,但是我們依然通過對自身的修煉,讓自己的精神更有韌勁。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我們因為一時的失敗而喪失了信心,如果我們灰心喪氣再也提不起半點鬥誌,不妨多想想,劉邦四十多歲了還是一個村長,但後來卻變身皇帝,薑子牙行將就木了還沒什麼成績,可後來卻成為天下第一謀士,有了榜樣的激勵,我們又有什麼理由灰心呢?

要學會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問題,沒有永遠的成功,也沒有永遠的失敗,失敗了不要緊,因為再大的失敗也隻能是暫時的,隻要我們能夠重新重新站起來,隻要我們堅持下去,迎接我們的畢竟是勝利的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