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輯 五指張開不如一拳緊握——明確奮鬥目標(3 / 3)

大海上的船

英國勞埃德保險公司曾從拍賣市場買下一艘船,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觸礁,13次起火,207次被風暴扭斷桅杆,然而它從沒有沉沒過。

勞埃德保險公司基於它不可思議的經曆及在保費方麵給帶來的可觀收益,最後決定把它從荷蘭買回來捐給國家。現在這艘船就停泊在英國薩倫港的國家船舶博物館裏。

不過,使這艘船名揚天下的卻是一名來此觀光的律師。當時,他剛打輸了一場官司,委托人也於不久前自殺了。盡管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敗辯護,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殺事件,然而,每當遇到這樣的事情,他總有一種負罪感。他不知該怎樣安慰這些在生意場上遭受了不幸的人。

當他在薩倫船舶博物館看到這艘船時,忽然有一種想法,為什麼不讓他們來參觀參觀這艘船呢?於是,他就把這艘船的曆史抄下來和這艘船的照片一起掛在他的律師事務所裏,每當商界的委托人請他辯護,無論輸贏,他都建議他們去看看這艘船。

他不是你的小寶貝

安第斯山脈有兩個好戰的部落,一個住在低地,一個住在高山。有一天,住在高山上的部落入侵位於低地的部落,並帶走該部的一個小嬰兒作為戰利品。低地部落的人不知道如何攀爬到山頂,即使如此,他們仍然決定派遣最佳的勇士部隊爬上高山去奪回這個小嬰兒。

勇士們試了各種方法,卻隻爬了幾百尺高。正當他們決定放棄解救小嬰兒,收拾行李準備回去時,卻看到嬰兒的母親正由高山上朝他們走來,背上還縛著她的小孩。其中一位勇士走向前迎接她,說:“我們都是部落裏最強壯有力的勇士,連我們都爬不上去,你是如何辦到的呢?”

她聳聳肩說:“他不是你的小寶貝。”

生命悟語:

在人生的大海上航行的船沒有不帶傷的。雖然屢遭挫折,卻能夠堅強地百折不撓地挺住,這就是成功的秘密。

無價之寶

芝加哥市一位名叫賽尼·史密斯的中年男子,向當地法院遞交了一份訴狀,要求贖回自己去埃及旅行的權利。因為它涉及的內容非同尋常,立刻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

事情發生在40年前,當時賽尼·史密斯才6歲,在惠靈頓小學讀一年級。有一天,品行課老師瑪麗·安小姐給學生們布置作業,讓大家各自說出一個未來的夢想。全班24名同學都非常踴躍,尤其是賽尼,他一口氣說出兩個:一個是擁有自己的一頭小母牛,另一個是去埃及旅行一次。

當瑪麗·安小姐問到一個名叫傑米的男孩時,不知為什麼,他竟一下子沒想出夢想,因為他所想到的,別人都說了。為了讓傑米也擁有一個自己的夢想,瑪麗·安小姐建議傑米向同學購買一個。於是,在老師的見證下,傑米就用3美分向擁有兩個夢想的賽尼買了一個。由於賽尼當時太想擁有一頭自己的小母牛了,於是就讓出第二個夢想——去埃及旅行一次。

40年過去了,賽尼·史密斯已人到中年,並且在商界小有成就。40年來,他去過很多地方——瑞典、丹麥、希臘、沙特、中國、日本,然而他從來沒有去過埃及。難道他沒想過去埃及嗎?想過。據他說,從他賣掉去埃及的夢想之後,他就從來沒忘記過這個夢想。然而,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和一個誠實的商人,他不能去埃及,因為他已經把這個夢想賣掉了。

現在,他和妻子打算到非洲去旅行,在設計旅行線路時,妻子把埃及的金字塔作為其中的一個重點觀光項目。賽尼·史密斯再也忍不住了,他決定贖回那個夢想,因為他覺得隻有那樣,他才能坦然地踏上那片上地。

可惜的是,賽尼·史密斯沒有如願。經聯邦法院認定,那個夢想已經價值3000萬美元,賽尼·史密斯要想贖回去,就必須傾家蕩產。其中的緣由,從傑米的答辯狀中可以略知一二。

傑米是這樣說的——

在我接到史密斯先生的律師送達的副本時,我正在打點行裝,準備全家一起去埃及,這好像是我一口回絕史密斯先生要求贖回那個夢想的理由。其實,真正的理由不是我們正準備去埃及,而是這個夢想本身的價值。

小時候我是個窮孩子,窮到不敢擁有自己的夢想。然而,自從我在瑪麗·安小姐的鼓勵下,用3美分從史密斯先生那裏購買了這個夢想之後,我徹底改變了,我的心靈變得富有了。我不再淘氣,不再散漫,不再浪費自己的光陰,我的學習有了很大進步。我之所以能考上華盛頓大學,我想完全得益於這個夢想,因為我想去埃及。我之所以能認識我美麗賢惠的妻子,我想也是得益於這個夢想,她是一個對埃及文明著迷的人。如果我不是購買了那個夢想,我們絕不會在圖書館裏相遇,更不會有一段浪漫迷人的戀愛時光,也不會有現在的幸福生活。

我的兒子現在斯坦福大學讀書,我想也是得益於這個夢想,因為從小我就告訴他,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去埃及,如果你能獲得好的成績我就帶你去 。我想他就是在埃及金字塔的召喚下,走入斯坦福大學的。現在我在芝加哥擁有6家超市,總價值超過2500萬美元。我想,如果我沒有那個去埃及旅行的夢想,我是絕對不會擁有這些財富的。

尊敬的法官和陪審團的各位女士、先生們,我想,假如這個夢想屬於你們,你們也一定會認為它已經融入了你們的生命之中,已經和你們的生活、你們的命運緊密相連。你們也一定會認為,這個夢想就是你們的無價之寶。

生命悟語:

生活何嚐不是由一次又一次離奇而神秘的探險組成?麵對途中所經曆的所有磨難,我們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唯有在心頭點燃一盞永載希望的蠟燭,並義無反顧的走下去。因為人生的這支蠟燭,從頭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有誌者,周生”

周恩來在沈陽東關模範學堂讀書時,一次,他到家住奉天城郊的同學家做客,這位同學的祖父是農村的私塾先生,他帶著周恩來和那位同學來到奉天城外,給他們講起了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為了爭奪中國的東北和朝鮮,沙俄和日本帝國主義在這裏展開狗咬狗的戰爭,可是軟弱無能的清政府聽任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燒殺搶掠,戰爭給東三省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周恩來聽了老人的講述,看著眼前被炮火摧毀的殘垣斷壁和累累彈痕,暗暗激勵自己要發憤學習,為拯救祖國而效力。

一次,東關模範學堂的校長問大家:“你們讀書是為什麼?”

一個書香門第出生的學生站起來回答:“為明禮而讀書。”校長搖了搖頭,又叫起一個官家子弟,這位官家子弟語氣傲慢地說:“學而優則仕,為做官而讀書。”校長歎了口氣,又叫起了一位鞋鋪老板的兒子,這位同學不假思索地說:“明禮者為生,為家父而讀書。”其他一些出身貧寒的同學,有的說“為掙錢,為吃穿”,有的說“為不再被人看不起,不再受欺侮。”可是,校長聽了大家的話,好像都不太滿意。校長在教室裏踱來踱去,突然他對周恩來說:“恩來,你說說為什麼要到學校裏來讀書?”周恩來鎮靜地站起來,清晰而有力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不同尋常的回答使同學們感到吃驚,也出乎校長的意料之外:沒料到一個隻有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遠大的抱負。這堅定有力的回答,在小小的教室裏回響著,校長驚喜地說:“好!答得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此乃有為之士的宏圖大誌。有誌者,周生啊!”

生命悟語:

著名詩人紀伯倫說:“我寧可做人類中有夢想有願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願做一個偉大的沒有夢想沒有願望的人。”

我們經常說:現在決定未來。其實應該說:未來決定現在。夢想的意義正在於此。

每個人的目標、夢想就是自己的寶貝。沒有人會比自己更重視、保護它,並且為它奮鬥,千萬不要期待他人,你必須自我要求。

夢想就是希望,就是力量!

夢想是滋潤小草的雨露,是鳥兒飛翔的翅膀,沒有夢想,希望的種子就會枯萎,生命的道路也將漫長而迷茫。

成功隻有一句話

一天,國王突發奇想:如果把別人那些成功的方法,編輯成書,讓臣民們用這些成功的方法來做事,那不就能少走彎路,更容易成功嗎?於是他便讓朝廷最聰明的一位老大臣去研究古今中外所有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

幾年以後,大臣編寫了12本厚厚的書,書裏的內容很好,但看完需要很長時間。國王不想讓他的後代浪費很多的時間在這上麵,於是讓這位老大臣拿回去再寫。一年後,這位老大臣把12本書壓縮成一本書送給國王。國王看後,感覺內容還是太多,於是這位老大臣又把這本書再壓縮簡寫。最後老大臣把一本書壓縮成一張紙,而內容也壓縮到一句話。

當國王拿到這張紙,看後非常滿意,感覺這是從古至今所有成功者的必須遵循的道理,那句話就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生命悟語: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對人的成長而言,勤奮所起的作用遠遠大於天賦。

乞丐的人生哲學

幾年前,攝影師傑佛遜在美國的各城市間漫遊,為他的攝影創作尋找素材。就在這次旅行的最後一站西雅圖市,他遇見了蘭迪·麥克理。

蘭迪大約有六七十歲,但看起來像已經超過了100歲。他的披肩長發灰白淩亂,其間夾雜著頭天晚上在窩棚裏睡覺時沾帶的舊棉絮。他的身上烏一塊紫一塊,渾身散發著酒精和尿汗的氣味。

傑佛遜遇見蘭迪時,他正站在西雅圖市中心的人行道上向路人乞討,他麵帶微笑,雙手前伸。其實,他每天都這麼站著,人們從他的身邊來來往往,要麼沒意識到他的存在,要麼幹脆躲避著他。

盡管如此,蘭迪的臉上仍然掛著微笑,他的微笑是真誠和令人愉悅的。那天,傑佛遜在一旁觀察了很久,他覺得蘭迪是一個很好的拍攝素材,於是同他談了談,同意付給他一些小費。他很痛快地答應了。

隨後的三天裏,傑佛遜一直躲在暗處拍攝蘭迪·麥克理的生活。他還同以前一樣,站在市中心熙熙攘攘的街口,伸出雙手,麵帶微笑向人們討錢。

第三天下午,來了一位小姑娘,大約六七歲的樣子,穿著整潔合體的衣服,頭上梳著小辮。她走近蘭迪,從後麵輕輕拽了拽他的衣角。蘭迪轉過身,小姑娘伸手將一個東西放到他的手心裏,刹那間蘭迪喜笑顏開。隻見他馬上伸手從口袋中掏出什麼放進小姑娘的手裏,小姑娘也頓時興奮不已,歡蹦亂跳地向不遠處一直望著她的父母跑去。

這個情景是傑佛遜沒有料到的,他激動地連連按下快門,幾乎把其間發生的每一個細節都全部拍攝下來。當時他很想立刻從隱蔽處跳出來,看一看一個乞丐和一個小女孩究竟交換了什麼神奇的東西,但他最終還是努力地克製了自己。

當這一天的工作結束後,傑佛遜終於向蘭迪提起困擾了他一整天的問題。

“很簡單。她走過來,給了我一枚硬幣;反過來,我又送給了她兩枚。”傑佛遜感到很疑惑,問他為什麼這樣做。蘭迪·麥克理攤開雙手解釋道:“我想告訴她:你付出了,你就會收獲得更多。”

生命悟語: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你有怎樣的付出,就會有怎樣的收獲,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坐享其成是不會有多大成就的。如果不想付出艱辛的努力,就想獲得成功,那簡直就是癡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