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輯 有一次堅持到底就算成功(1 / 3)

第十輯 有一次堅持到底就算成功

就像雨點衝跨一座山,螞蟻吞噬一隻虎,星星照亮整個蒼穹,奴隸們建造起一座金字塔,如果你想成功,那麼沒人能夠拒絕。哪怕一次用一塊磚瓦,也要堅持著修築自己理想的王國。咬緊牙關,全力以赴,持之以恒,收獲不會久遠。

磨鏡片的人

很久以前,在荷蘭的一個小鎮,有一位隻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農民被授予巴黎科學院院士的頭銜。他的本職工作就是為鎮政府守大門,而且在這個門衛崗位上一呆就是60多年,他一生中很少出過小鎮,也沒有換做其他的工作。

這位青年業餘時間一不下棋打牌,二不去泡酒館聊天,而是選擇了打磨鏡片的愛好。雖然又費時又費工,可他卻樂此不疲。就這樣不停地磨呀磨呀,一直磨了60年。其中的艱辛、枯燥和乏味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沒有決心和毅力,堅持下去談何容易。

由於他的專注細致和鍥而不舍,磨出的複合鏡片的放大倍數超過了當地的專業技師。憑借自己研磨的鏡片,他研製出了顯微鏡,終於揭開了當時科技尚未知曉的微生物世界的“麵紗”。結果名聲大震,被授予巴黎科學院院士的頭銜。英國女王訪問荷蘭時,還專程到小鎮拜訪過他。

創造這個奇跡的小人物是誰呢?他就是荷蘭著名的科學家列文虎克。

丘吉爾的成功秘訣

1948年,牛津大學舉辦了一個主題為“成功秘訣”的講座,邀請丘吉爾前來演講。

演講的那天,會場上人山人海,全世界各大新聞媒體都到齊了。

丘吉爾用手勢止住大家雷動的掌聲,說:

“我的成功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能放棄!我的演講結束了。”

說完他就走下了講台。

會場上沉寂了一分鍾後,突然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那掌聲經久不息。

生命悟語:

有誌者,事競成。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的人注定隻是一個可憐的失敗者。成大事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隻要堅持不懈向著固定的目標前進,就一定會有成果的。

有1%的希望,就要堅持

本田宗一郎1974年在密執安獲得博士學位時發表了一段演講詞:

“許多人夢想成功,對我來說,成功隻有在多次失敗後和對失敗進行反省才能取得。事實上,成功隻代表著你的工作的1%,而99%意味著失敗。有1%的希望,就要堅持!”

本田宗一郎於1906年11月出生在日本荒僻的兵庫縣的一個貧窮家庭。他家離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的家不遠。盛田出生在一個擁有一個網球場的優裕家庭,而本田卻是一個在路邊修理自行車的窮鐵匠的兒子。這種早期環境證明在本田最初試製摩托車的日子裏對他很有好處。他父親對他解決機械問題的培養在本田早期的訓練中起到了很大作用。由於家庭貧窮,9個孩子中有 5個因營養不良而早夭。

本田是個窮學生,經常逃課,他憎惡正規的教育。但他偏愛試驗,富有啟發性的試錯方法學得最好。他一直喜歡機器和機械裝置,當兒時第一次看到汽車時,他陶醉了,正如他自傳中的一段所展示的那樣:

“忘掉了一切,我跟在車後跑,……我很激動,……我認為正是那時,雖然我僅是個孩子,總有一天我將自己製造汽車的思想產生了。”

那時,他並不知道自己將不僅僅擁有這樣一部機器,而且將成為生產它們的工業巨頭之一。

本田注定比其他人更能改變摩托車和汽車工業。在 50年代早期,本田公司終於擠進了擁擠的摩托車行業。在5年內打敗了250個競爭對手,使他實現了兒時的製造更先進的汽車的幻想。

本田承認他犯有錯誤,正如他在密歇根技術大學接受博士學位的演講中表明的那樣:

回首我的工作,我感到我除了錯誤、一係列失敗、一係列後悔外什麼也沒有做。但是有一點使我很自豪,雖然我接二連三地犯錯誤,但這些錯誤和失敗都不是同一原因造成的。

生命悟語:

成功者不過是爬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而已。麵對挫折的態度,往往是成敗的關鍵。是堅持,還是退縮,便是能否取得成功的決定因素。許多天資聰穎、頗具才能者之所以失敗,就在於關鍵時刻他們放棄了,以致功虧一簣。堅強而有毅力的人絕不輕言放棄。

再堅持一下

1950年,弗洛倫絲·查德威克因成為第一個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女性而聞名於世。兩年後,她夢想再創一項前無古人的紀錄:從卡德林那島出發遊向加利福尼亞海灘。

那天,海麵濃霧彌漫,海水冰冷刺骨。在遊了漫長的16個小時之後,她的嘴唇已凍得發紫,全身筋疲力盡,而且一陣陣戰栗。她抬頭眺望遠方,隻見眼前霧靄茫茫,仿佛陸地離她還十分遙遠。“現在還看不到海岸,看來這次無法遊完全程了。”她這樣想著,身體立刻就癱軟下來,甚至連再劃一下的力氣都沒有了。

“把我拖上去吧!”她對陪伴著她的小艇上的人說。

“再堅持一下,隻剩一英裏遠了。”艇上的人鼓勵她。

“別騙我。如果隻剩一英裏,我就應該能看到海岸。把我拖上去,快,把我拖上去!”

於是,渾身瑟瑟發抖的查德威克被拖上了小艇。

小艇開足馬力向前駛去。就在她裹緊毛毯喝了一杯熱湯的工夫,褐色的海岸線就從濃霧中顯現出來,她甚至都能隱隱約約地看到海灘上歡呼等待她的人群。到此時她才知道,艇上的人並沒有騙她,她距成功確確實實隻有一英裏!她仰天長歎,懊悔自己沒能咬咬牙再堅持一下。

生命悟語:

“不經一翻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生命本身就是一種挑戰,既使有時自己信心不足。隻要不認輸,肯努力去證明自己的本領和特長,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白色的金盞花

一個園藝所貼出一則重金征求純白金盞花的啟事,在當地一時引起轟動,高額的獎金讓許多人趨之若鶩。但在千姿百態的自然界中,金盞花除了金色的就是棕色的,能培植出白色的,不是一件易事。所以許多人一陣熱血沸騰之後,就把那則啟事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一晃就是20年,一天,那家園藝所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熱情的應征信和1粒純白金盞花的種子。當天,這件事就不脛而走,引起軒然大波。

寄種子的原來是一個年邁古稀的老人。老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愛花人。當她20年前偶然看到那則啟事後,便怦然心動。她不顧八個兒女的一致反對,義無返顧地幹了下去。她撒下了一些最普通的種子,精心侍弄。一年之後,金盞花開了,她從那些金色的、棕色的花中挑選了一朵顏色最淡的,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種子。次年,她又把它種下去,然後,再從這些花中挑選出顏色更淡的種子栽種……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終於,在20年後的一天,她在那片花園中看到一朵金盞花,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並非類似白色,而是如銀如雪的白。於是,一個連專家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在一個不懂遺傳學的老人長期的努力下,最終迎刃而解。

生命悟語:

成功沒有捷徑,唯有堅持。如果麵對困難輕言放棄,自然得不到成功的垂青。要知道,沒有經過困苦的磨礪,就不可能成為強者,隻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稱為勝利者。

在坎坷的路上行走

從前,在一座寺廟中有一個小和尚。他從小就出家了,是寺裏的和尚們把他撫養長大的。他很勤勞。每天天不亮,他就要去擔水、打掃,做過早課後要去寺後的市鎮上購買寺中一日所需的日常用品。回來後,還要幹一些雜活,晚上還要讀經到深夜。就這樣,他過了十年。

有一天,小和尚在和其他小和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發現別的小和尚都過得很清閑,隻有他一個人整天在忙忙碌碌。別的小和尚偶然也會被分派下山購物,但他們去的是山前的市鎮,路途平坦而且也比較近,買的東西也都是比較輕便好拿的。而十年來方丈一直讓他去寺後的市鎮,要翻越兩座山,道路崎嶇難走,回來時肩上還要背著重重的米或者油等很重的東西。小和尚很奇怪,他就跑去問方丈:“為什麼別人都比我自在呢?沒有人強迫他們幹活讀經,而我卻要每天都幹個不停呢?”方丈沒有回答,隻是微笑。

第二天中午,當小和尚扛著一袋小米從後山走回來時,發現方丈正在等著他。方丈把他帶到前門,自己就在那裏坐下讀經,讓小和尚在旁邊等著。太陽快要下山了,前麵山路上出現了幾個小和尚的身影,當他們看到方丈時,一下愣住了。方丈問那幾個小和尚:“我一大早讓你們去買鹽,路那麼近,有那麼平坦,怎麼回來的這麼晚呢?”

幾個小和尚麵麵相覷,說:“方丈,我們說說笑笑,看看風景,就到了這個時候。十年了,每天都是這樣的啊!”

方丈又問站在自己身旁的小和尚:“寺後的市鎮那麼遠,翻山越嶺,山路崎嶇,你又扛了那麼重的東西,為什麼回來的還要早些呢?”小和尚說:“我每天在路上都想著早去早回,因為肩上的東西重,我才更小心地走,所以反而走得又穩又快。十年了,我已經養成了習慣,心裏隻有目標,沒有道路了。”

方丈聽了他這一番話,就笑了,說:“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上了。隻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煉一個人的心誌啊!”

幾個月後,寺裏忽然嚴格考核所有的和尚,從體力到毅力,從經書到悟性,麵麵俱到。小和尚因為有了十年的磨煉,所以一下子脫穎而出,被選拔出來去完成一項特殊的使命。在和尚們羨慕和欽佩的目光中,小和尚堅毅地走出了寺門。

這個當年的小和尚就是後來著名的玄奘法師。

生命悟語:

麵對挫折與困難,銘記丘吉爾的名言:“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其實世界上並沒有什麼幸運的事,就是有,也是堅持的結果。為了最後的勝利,應以堅毅不拔之誌,麵對種種暫時之屈辱,執著追求,不到黃河心不死!

富翁的測試題

一位富翁從海外歸來,發布了一條消息:“將出資百萬資助內地一名年輕人創業,希望有誌青年踴躍報名。”這一消息一傳出,就引來了上百名報名者。最終,一位年輕的經濟學碩士過五關斬六將,得到了與富翁麵試的最後機會。

麵試那天,年輕的碩士早早來到了富翁下榻的酒店。在一樓,富翁的助手接待了他。助手交給他一個信封,讓他在規定的時間內,徒步送到住在30層的富翁那裏。他拿著信封快步登上一層層樓梯,氣喘籲籲,滿頭大汗地登上第30層,把信封交給富翁。富翁隻是在上麵簽下自己的名字,就讓他送回去。他又快步跑下樓,把信封交給助手。助手同樣也在信封上簽下自己的名字,讓他再交給富翁。

他看了看助手,猶豫了一下,又轉身登上了樓梯。當他第二次登上30層把信封交給富翁時,已經渾身是汗,兩腿不住地發顫。富翁卻像上次一樣,仍在信封上簽下名字,讓他把信再送回去。他擦擦臉上的汗,轉身走下樓,把信封送下來。助手簽完名,讓他再送上去。

這時他有些發怒了,但他看著助手平靜的臉色,盡力壓住了怒火,拿著信封一個台階一個台階艱難地往上爬。當他再次爬到30層,渾身上下都濕透了,滿臉汗水。他第三次把信封交給富翁,富翁不經意地拋給他說:“把信封打開。”他撕開信封,裏麵竟是一個小信封。他拿著信封,憤怒地抬起頭,雙眼噴射著怒火,直盯著富翁。

富翁又對他說:“再打開小信封。”年輕的碩士再也忍不住了,“啪”的一下把信封摔到了富翁腳下:“就算你有錢,也不能這樣作弄人!我實在無法忍受,我退出!”說完,他看了看扔在地上的信封,感到心裏痛快了許多,剛才的憤怒全部釋放了出來。

這時,富翁站起來,直視著他說:“首先,年輕人,我告訴你,這不是在作弄人,我要為我的投資負責。剛才對你的麵試叫做耐力測驗,因為一個人要想創業成功,就必須有極強的耐心去承受各種痛苦,經受各種考驗。你在其他方麵確實是佼佼者,也通過了今天的三次考核,可惜隻差最後一步,所以,我的100萬不能交給你支配。”說完,富翁撿起信封打開,裏麵是一張已經簽了名的100萬元支票。

生命悟語:

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堅持不懈地奮鬥之中,生活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有人堅持了走到了最後,有人半路退下陣來。就其最終獲得目標而言,在勝利前卻步的隻能擁抱失敗,堅持到最後的確獲得了新的成功。

銜石填海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太陽神炎帝有一個鍾愛的小女兒,名叫女娃。炎帝很忙,無暇照顧女娃,女娃便獨自玩耍,她很想讓父親帶她到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親忙於公事,總是不帶她去。

一天,女娃一個人駕著一隻小船向東海太陽升起的地方劃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風暴,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無情的大海吞沒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隻小鳥,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所以,人們又叫此鳥為“精衛”。

精衛痛恨無情的大海奪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她要報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從她住的發鳩山上銜來一粒粒小石子,或是一段段小樹枝投進東海,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騰著,咆哮著,嘲笑她:“小鳥兒,算了吧,你這工作就是幹一百萬年,也休想把我填平,還是省點力氣吧!”

精衛意誌堅定地答複大海:“哪怕是幹上一千萬年,一萬萬年,幹到宇宙的盡頭,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為什麼這麼恨我呢?”

“因為你奪去了我年輕的生命,你將來還會奪去許多年輕無辜的生命。我要永無休止地幹下去,總有一天會把你填成平地。”

精衛說完又飛回發鳩山去銜石子和樹枝。她銜呀,扔呀,成年累月,從不停息。後來,精衛和海燕結成了夫妻,生出許多小鳥,雌的像精衛,雄的像海燕。小精衛和她們的媽媽一樣,也去銜石填海。直到今天,她們還在做著這種工作。

人們同情精衛,欽佩精衛,把它叫做“冤禽”、“誓鳥”、“誌鳥”、“帝女雀”,並在東海邊上立了個古跡,叫作“精衛誓水處”。

晉代詩人陶淵明曾在《讀山海經》中寫道:“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他把區區精衛小鳥與頂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並論,其悲壯之美,千百年來震撼著人們的心靈,滄海固然強大,而精衛鳥堅韌的品格更為偉大。

生命悟語:

堅持一貫的目標才是重要的。所以即使不聰明,隻要鍥而不舍,也可能發揮相當的作用。遠大前程並不屬於那些猶豫不決的人,而是屬於那些一旦決定之後,就不屈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的。

從揀煤屑到香港首富

香港首富李嘉誠是香港長江實業集團主席、彙豐銀行副主席。他的成功靠的是永不停息的奮鬥。

李嘉誠祖籍廣東潮安縣,1928年出生。李嘉誠3歲的時候,祖父去世了,從此,家裏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了。他的父親幾次被迫丟下教鞭,到南洋去做生意,卻都沒有賺到錢,最後隻好回到家鄉來繼續教書,艱難地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李嘉誠放學後,也常常到碼頭去揀煤屑。李嘉誠14歲的時候,父親由於操勞過度,不到 40歲就病逝了,為了養家糊口,他隻好輟學工作,剛上了幾個月中學的他從此失學了。李嘉誠艱苦地工作了8年,省吃儉用,攢了一筆錢。他在親友的資助下,創辦了長江塑膠廠。

那時工廠很小,隻能生產一些普通玩具和家庭用品。李嘉誠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根本沒有節假日。由於睡眠不足,怕早上起不了床,他買了兩個鬧鍾,放在枕邊。就這樣,李嘉誠一幹就是7年,終於創立了長江實業公司。

就在這麼繁忙的工作中,李嘉誠也不忘記堅持自學。他每天在工作之後,都會自修。不斷的學習開闊了李嘉誠的眼界,增長了他控製全局的能力,保證了他的事業蒸蒸日上。

晚年的李嘉誠並沒有原地踏步,他要為祖國教育的發展作貢獻。他在汕頭毅然投資2.4億港元興建汕頭大學。他說:“汕頭大學的創辦是為國為民,比較我從事的其他事業都更為重要,必須千方百計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建成它,這是我最大的心願。能為國家辦一點事,是我應盡的國民之天職。”

生命悟語:

要麵對逆境,就要有強者的心態,這是一種成功人生的態度。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麵對逆境、麵對生活態度,不管是什麼樣的態度都會影響我們待人處事的方法,也會造成不同的人生局麵,始終生活都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

大難不死的諾貝爾

1864年9月3日這天,寂靜的斯德哥爾摩市郊,突然傳出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屹立在這裏的一座工廠隻剩下殘垣斷壁,火場旁邊,站著一位30多歲的年輕人,突如其來的慘禍和過分的刺激,已使他麵無人色,渾身不住地顫抖著……

這個大難不死的青年,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弗萊德·諾貝爾。諾貝爾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所創建的硝化甘油炸藥實驗工廠化為了灰燼。人們從瓦礫中找出了五具屍體,四人是他的親密助手,而另一個是他在大學讀書的小弟弟。五具燒得焦爛的屍體,令人慘不忍睹。諾貝爾的父親和母親得知小兒子慘死的噩耗,悲痛欲絕。然而,諾貝爾在失敗麵前卻沒有動搖。

事情發生後,人們像躲避瘟神一樣地避開他,再也沒有人願意出租土地讓他進行如此危險的實驗。但是,困境並沒有使諾貝爾退縮,幾天以後,人們發現在遠離市區的馬拉侖湖上,出現了一隻巨大的平底駁船,駁船上並沒有裝什麼貨物,而是裝滿了各種設備,一個年輕人正全神貫注地進行實驗。毋庸置疑,他就是在爆炸中死裏逃生,被當地居民趕走了的諾貝爾。

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發明了雷管。雷管的發明是爆炸學上的一項重大突破,隨著當時許多歐洲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開礦山、修鐵路、鑿隧道、挖運河等都需要炸藥。於是,人們又開始親近諾貝爾了。他把實驗室從船上搬遷到斯德哥爾摩附近的溫爾維特,正式建立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廠。接著,他又在德國的漢堡等地建立了炸藥公司。一時間,諾貝爾的炸藥成了搶手貨,諾貝爾的財富與日俱增。

諾貝爾贏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獲專利發明權355項。他用自己的巨額財富創立的諾貝爾獎,被國際學術界視為一種崇高的榮譽。

生命悟語:

大無畏的勇氣和矢誌不渝的恒心能激發一個人心中的潛能,它能讓接踵而至的災難和困境卻步。對已選定的目標義無反顧,永不退縮,在奮鬥的路上,你永遠是驕子。

不幸是最好的大學

在法國裏昂的一次宴會上,人們對一幅是表現古希臘神話還是曆史的油畫發生了爭論。主人眼看爭論越來越激烈,就轉身找他的一個仆人來解釋這張畫。使客人們大為驚訝的是:這仆人的說明是那樣清晰明了,那樣深具說服力。辯論馬上就平息了下來。

“先生,您是在什麼學校畢業的?”一位客人對這仆人很尊敬地問。

“我在很多學校學習過,先生,”這年輕人回答,“但是,我學的時間最長,收益最大的學校是苦難。”

他為這苦難的課程付出的學費是很有益的,盡管當時他隻是一個貧窮低微的仆人,但是不久,他終於以其智慧震驚了整個歐洲。他就是那個時代法國最偉大的天才——法國哲學家和作家盧梭。

福利的失蹤

福利家族的創始人——理查德·福利,是查爾斯一世時期斯坦布裏奇附近的一個普通居民。那個地方是英國中部城市製鐵業的中心,理查德就是這個行業中一個製造釘子的工人。他發現當時用鐵棒製釘子的工序非常笨拙,浪費了很多勞力和時間。當更廉價的釘子從瑞典進口以後,斯坦布裏奇地區的釘子迅速失去了市場。瑞典人之所以能將釘子的成本降下來,是因為采用了分裂機和其他機器。而英國人還在采用繁雜的工序,手工製作釘子的鐵棒。

理查德·福利弄明白這些之後,決定改革製釘工序。他突然從斯坦布裏奇失蹤了,很多年人們都沒有他的消息,連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裏。理查德·福利怕萬一失敗,無顏麵對家人與鄰居,就沒有透露去向。理查德身上沒有多少錢,但他還是想方設法到達了港口城市赫爾。他在一艘開往瑞典的輪船上找了一份工作,抵消船票。他身上僅有的值錢的東西是一把小提琴。到達瑞典後,他沿途乞討,來到烏普薩拉附近的丹內馬拉煤礦。他是一個很好的音樂師,也是一個很樂觀的家夥,那些礦工很快就喜歡上了他。他進入鐵礦工作,幹最累的活兒,抓住一切機會,細心觀察,偷學鐵棒分裂的工藝。達到目的後,他又從鐵礦失蹤了,礦工朋友們沒有一個知道他的去向。

其實,理查德·福利回到了英國。把失蹤以來的收獲告知了城裏的富商奈特先生和另一些有錢的人,充滿信心地向他們籌集資金,建造工廠和機器,以便采用新的鐵棒分裂技術。工廠建成,機器開動後,他們卻發現根本無法分裂鐵棒,大家都很惱火。福利再一次失蹤了,人們以為這次他是永遠失蹤了,但他這次失蹤並非因為懼怕失敗所帶來的恥辱和債務,像第一次失蹤一樣,他仍然是去找鐵棒分裂的秘密。

他又來到瑞典,大家都很高興他的重新出現。這一次,他們把他安排到鐵棒分裂廠。這裏的人以為福利什麼都不懂,隻會拉拉小提琴,迄今為止還沒有人知道他一趟一趟跑來是幹什麼的。

福利悄悄獲得了鐵棒分裂的真正秘密,他不再像第一次那樣魯莽,而是仔細檢查了整個工作流程,發現了以前失敗的原因。他對那些機器做了很多繪圖和記錄,雖然他從來沒做過這樣的圖紙,但是還是想方設法把那些東西畫了下來。當他確信自己的觀察沒有差錯,確信自己已經掌握了那些機器的奧妙之後,他又一次失蹤了。

上帝知道,無論他失蹤多少次,像他這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肯定會引人注目的。他回到英國,那些機器便正常運轉了,朋友們大為驚訝。後來,通過精湛的技術和勤奮的工作,他創下了巨大的財富,把生意推廣到了其他城市和地區。

生命悟語:

不幸是最好的大學。與其給孩子物質的享受,不如找機會給孩子一些挑戰自己和克服困難的機會和經曆。不能吃苦的孩子成不了大器——這是一個不是真理的真理。

神童的等候

有一個孩子非常喜歡拉小提琴,他7歲時就和舊金山交響樂團合作演奏了門德爾鬆的小提琴協奏曲。未滿10歲就在巴黎舉行了公演,被人們譽為神童。

1926年,10歲的小男孩在父親的帶領下,來到巴黎拜訪艾涅斯庫,他一心想成為艾涅斯庫的學生。

他說:“我想跟您學琴!”艾涅斯庫冷漠地回答:“你找錯人了,我從來不給私人上課!”男孩堅持說:“但我一定要跟您學琴,求您先聽聽我拉琴吧!”艾涅斯庫說:“這件事不好辦,我正要出遠門,明天早晨六點半就要出發!”男孩忙說:“我可以提早一個小時來,在您收拾東西時拉給您聽,好嗎?”

艾涅斯庫被男孩的堅決意誌打動了,他說:“那好吧,明早五點半到克早希街26號,我在那裏等你。”

第二天早晨6點鍾,艾涅斯庫聽完了男孩的演奏。他興奮而滿意地走出房間,對等候在門外的男孩的父親說:“我決定收下你的兒子。不用付學費,他給我帶來的快樂完全抵得過我給他的好處。”

男孩從此成為艾涅斯庫的學生,他努力學琴,最終學有所成。他就是後來的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梅紐因。

生命悟語:

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在生活的早期就清楚明白的確立自己的方向,並且始終如一地把他們的能力對準這一目標前進的人。巴斯德告訴我們說,使他達到目標的奧秘是他唯一的力量——堅持精神!

馬廄裏的文學家

唐朝有位大文學家蘇頲,小時候父親不喜歡他,總認為他沒有出息,兄弟們也討厭他,沒人跟他玩。蘇頲得不到家人的愛,就常和仆人們玩,甚至同他們吃住在一起。這樣,父親就更不喜歡他,讓他睡在馬廄裏,像對待長工一樣對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