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輯 有一次堅持到底就算成功(2 / 3)

在這樣的環境中,他沒有自暴自棄。兄弟們在書房裏念書,他就利用晚上的時間在馬棚裏發憤讀書。白天幹了一天的活,晚上別人都睡了,他卻仍然在昏暗的燈下苦讀。夏天蚊子咬,冬天北風吹,他從不間斷學習。

有一天,母親偷偷到馬廄裏看他,看到他寫的文章,忙拿給他父親看。蘇頲的父親看了,覺得比其他兒子寫得強多了,又聽了蘇頲勤奮讀書的事,很受感動,便有了愛子之心,開始關心他,把他叫回來,讓他和兄弟們一起到書房讀書。

有了良好的條件,蘇頲更加努力學習,進步很快。在武則天執政時考中了進士,當上了宰相,被封為許國公。

生命悟語:

我們似乎每天都在接受命運的考驗,無論什麼情況下,我們必須盡我們的所能去改變,但是我們不必為不可預測的結果擔憂。在人生的旅途上,沒有風浪,就不能顯示帆的本色;沒有曲折,就無法品味人生的樂趣。

當黑暗遇上火把

一個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時,遭遇了一個攔路搶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但山匪窮追不舍。走投無路時,商人鑽進了一個山洞裏,山匪也追進了山洞。

在洞的深處,商人未能逃過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一頓毒打,身上所有錢財,包括一把準備為著夜間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掠去了。

幸好山匪並沒有要他的命,之後,兩個人各自尋找著洞的出口。這山洞極深極黑,且洞中有洞,縱橫交錯。兩個人置身洞裏,像置身於一個地下迷宮。

山匪慶幸自己從商人那裏搶來了火把,於是他將火把點著,借著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給他的行走帶來了方便,他能探清腳下的石塊,能看清周圍的石壁,因而他不會碰壁,不會被石塊絆倒。但是,他走來走去,就是走不出這個洞。最終,他力竭而死。

商人失去了火把,沒有照明工具,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艱辛,他不時碰壁,不時被石塊絆倒,跌得鼻青臉腫。但是,正因為他置身於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夠敏銳地感受到洞口透進來的微光,他迎著這縷微光摸索爬行,最終逃離了山洞。

最後一壺水

有一年,一支英國探險隊進入了撒哈拉沙漠地區。茫茫的沙海裏,陽光下,漫天飛舞的風沙像燒紅的鐵砂一般,撲打著探險隊員的麵孔。隊員們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可是大家的水都喝光了。

這時,隊長拿出一個水壺,說:“這裏還有最後一壺水。但是在走出沙漠以前,誰也不能喝。”

一壺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隊員們求生的希望。水壺在隊員們的手中傳遞,那沉甸甸的感覺每每使隊員們在瀕臨絕望的時候,又顯露出堅定的神色。

終於,探險隊頑強地走出了沙漠,掙脫了死神的魔掌。大家喜極而泣,用顫抖的手擰開了那壺支撐他們精神和信念的水——

緩緩流出來的,卻是一壺滿滿的沙子。

生命悟語:

其實,人活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希望!如果失去了希望,也就失去了一切。不斷的給周圍的人和自己以希望,我們就能克服任何逆境和困難。

活著,隻要像那片樹葉不落,我們的生命就不會死。真正有生命力的不是那片樹葉,而是人的信念。要讓生命的樹葉永不凋零,首先讓我們心中的葉子永不凋零。

在追求成功的旅途中,不盡是掌聲和鮮花,還有挫折和淚水。如果在麵臨痛苦時,仍能保持對未來的希望,那就意味著你成功還有希望。

5美元拍來一輛腳踏車

美國海關決定將一批沒收的腳踏車全部拍賣。

在拍賣會上,每次叫價的時候,總有一個十歲出頭的男孩喊價,他總是以“5美元”開始出價,然後眼睜睜地看著腳踏車被別人用30、40或50美元買走。拍賣暫停休息時,拍賣員問小男孩,為什麼不出較高的價錢競爭,男孩說,他隻有5塊錢。

拍賣會又開始了,那個男孩還是給每輛腳踏車報出相同的競價,結果當然和先前一樣。一些觀眾也開始注意到這個孩子,他們開始關注事情的結局。

拍賣會就要結束了,這時,隻剩下一輛腳踏車。不過,這一輛的確很棒,不僅車身光亮如新,還有十段杆式變速器、雙向手煞車、速度顯示器和一套夜間電動燈光裝置。

這輛車在拍台上放好後,拍賣師向全場掃視了一遍,然後問道:“有誰出價呢?”

這時,站在最前麵,幾乎已經放棄希望的那個小男孩再一次叫道:“5美元!”

拍賣師停止叫價,隻是微笑著站在那裏。

所有在場的人全部盯住這位小男孩,沒有人出聲,沒有人接著舉手。拍賣師唱價三次後,用力將拍賣錘砸在桌上,大聲說:“成交了!這輛腳踏車賣給這位穿白球鞋的小夥子!”

全場鼓掌。那小男孩拿出握在手中僅有的5元錢,得到了那輛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腳踏車。他的臉上終於流露出燦爛的笑容。

生命悟語:

不論什麼時候都不要自暴自棄,不要對生活失去勇氣,平凡的我們也有特有的美麗。社會大廈何其雄偉,即使隻做了塊磚片瓦,我們的存在也有著不可缺少的意義。因為活著就是幸福。

擁有大夢想

一個夢想大的人,即使實際做起來沒有達到最終目標,可他實際達到的目標都可能比夢想小的人最終目標還大。所以,夢想不妨大一點。

從前,有兩兄弟,老大想到北極去,而老二隻想走到北愛爾蘭。有一天,他倆從牛津城出發。結果倆人都沒有到達目的地,但老大到達了北愛爾蘭,而老二僅僅走到了英格蘭北端。

生命悟語:

希望是一根柱子,能撐起精神的廣漠的天空,希望是一片陽光,能驅散迷失者眼前的陰影,希望是萬千雄兵,能幫你打敗所有的內心遺憾與恐慌!

走出那一步

“小刺蝟,你為什麼整天趴在窩裏不出來呢?”快樂的小鬆鼠站在刺蝟的洞口呼喚它矜持的鄰居。

“因為我害怕看到別人!”裏麵傳來小刺蝟細微的聲音。

“那有什麼好怕的,它們都很友好,而且都希望和你成為朋友!”鬆鼠勸慰說。

“我知道,但是我長得很難看……而且長滿了刺……你們會不喜歡我的!”刺蝟不好意思猶豫地說。

“那不正好嗎?你的刺可以保護我們,再說朋友之間還是需要有點距離的,這是你的優點啊!”小鬆鼠興奮地叫道。

“可我沒有你那麼能說會道,我能和別人聊點什麼呢?”刺蝟探出頭,羞得滿麵通紅。

“你的口才也很好啊,看你為自己找起借口來多能說!”鬆鼠開玩笑地說。“隨便說什麼都行,我們俱樂部的朋友都是隨便聊的,在那裏你還可以享受蜂蜜,說不定大家還會推選你去保衛部任職呢!”

小刺蝟終於走出了那一步。

生命悟語:

人類使用最多的一個詞是“我”,最視而不見的也是“我”。一個看不見“我”的人,既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麼。

因為看不見自己,不自信,就隻會盲目的崇拜他人,崇拜偶像,把自己湮沒在芸芸眾生中。

心中沒有“我”,不確定有“我”的人,就不會有不懂,也不會有勇氣,更不可能有人生的目標。

最醜陋的姑娘

心理學家在一個班裏挑出一個最愚笨、最醜陋、最不招人喜愛的姑娘,並要求她的同學們改變已往對她的看法。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大家都爭先恐後地照顧這位姑娘,向她獻殷勤,陪送她回家。大家有意識地從心裏認定她是一位漂亮、聰慧的姑娘。

結果怎樣呢?不到一年,這位姑娘出落得很好,連她的舉止也同以前判若兩人。她愉快地對人們說:她獲得了新生。

其實,她並沒有變成另一個人——然而在她的身上卻展現出每一個人都蘊藏的美,這種美隻有在我們相信自己、周圍的所有人也都相信我們的時候才會展現出來。

生命悟語:

自信,這是一切偉大事業的創業者所必須具備的首要品質。

在造物主眼中,每一個人生來都是一個奇跡,要想讓這個奇跡得到別人的認可,你自己就要首先喜歡自己,熱愛自己,相信自己。

生活旅途對於任何一個人都並非一路鮮花掌聲,最要緊的,是自己要對自己有信心。

你和我當年一模一樣

曾經,有一位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在音樂創作的道路上摸索了很久,卻不見什麼進步。他經常懷疑自己是否有音樂天賦,對未來前途感到十分迷茫。為此,他去拜訪了大作曲家柏遼茲,希望這位大師能為他指點迷津。

年輕人演奏了一首自己創作的曲子後,誠懇地問:“柏遼茲先生,您認為我適合從事音樂創作嗎?”

柏遼茲聽他彈奏的時候就已經做出了判斷,這個年輕人的演奏雖然很熟練,卻缺少某種靈氣,很顯然,他對音樂的理解還停留在很淺的層次,而且不懂得將技巧和靈感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一個學過多年音樂創作的人,僅僅達到這個水準,顯然是缺少天賦的。因此,柏遼茲坦率地說:“年輕人,我毫不隱瞞地對你說,你根本沒有音樂才能。我之所以這麼快對你下結論,是為了讓你趁早放棄,另尋出路,免得浪費時間。”

這個年輕一聽,覺得大師的話正好證實了自己的疑惑。他大失所望,帶著羞愧不安的心情起身告辭。

看著年輕人失落的背影消失在門口,柏遼茲感到有些懊悔,他覺得自己的話對這個年輕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再說,縱然一個人的天賦有欠缺,但他可以用勤奮來彌補,即使達不到極高的境界,也會有所作為的,為什麼要叫人家放棄呢?因此,他決定采取補救措施,喚起青年人的自信。

柏遼茲打開窗戶,看見那個青年人正垂頭喪氣地走在街道上。他從窗口叫住青年人說:“我不改變剛才對你的評價。但是,我有必要補充一句:大師們當年對我也是這麼說的。記住,你和我當年一模一樣,是的,一模一樣!”

青年人聽後,頓時精神振奮,重新樹起了信心。多年後,他經過刻苦努力,終於成為一名著名的作曲家。

生命悟語:

人生就是這樣得到回報的,有時候它好像很偶然,很出乎意料,但事實證明,無論是什麼樣的結果,一定是心靈深處的某些沉睡的東西被喚醒。這就是——自信。因為我們自信所以我們的人生才會與眾不同。

“難民心理”

保羅現在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新聞記者。他在6歲時以難民身份到達美國。開始在學校裏他因不會說英語而深感痛苦。在受到同學譏嘲時不是大打出手,便是轉身逃避,結果養成了他所說的“難民心理”。這種心理表現在諸如“不要破壞現狀”、“到了人家這裏就該知足”以及“這種東西輪不到你”等想法。

後來在一次夏令營活動時,他的生命有了轉折點。

“他們要我擔任營裏最有地位的職務——岸邊指導員,因為我具備必要的資格,”保羅說,“這時,我照例聽到一個內心的聲音在提醒自己:這種東西輪不到你贏。你不是第一流的人。可是,出乎意料之外,內心就像有一盞燈忽然亮了似的,我一下子變得恍然大悟。現在應該輪到我了。於是,我便答應擔任那個職位。”

保羅不能肯定他當時怎麼會恍然大悟。可是那一刻的確改變了他的一生,使他擺脫了心理羈絆,而變成“在我的世界裏的真正自己”。

生命悟語:

美國著名學者愛默生曾經說過: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如果你想取得成功,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克服自卑,努力樹立自己的自信心,隻有這樣,你才能走向通往成功的坦途。

沒有自信,便沒有成功。一個獲得了巨大成功的人,首先是因為他自信。有人說,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如若不充分認識這一點,有一天你會連原來的一半也喪失。自信的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實現目標,自卑的人則隻有憑借僥幸。自信者的失敗是一種命運的悲壯,自卑者的成功則是一種命運的悲哀。前者雖辱猶榮,後者雖榮猶辱。

一分自信,一分成功,十分自信,十分成功。

口吃的世界第一經理人

世界第一經理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傑克·韋爾奇,出生在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不算窮,但也不富。他父親是個工作狂,每天都早出晚歸,所以培養孩子的任務就落在了母親身上。

與其他母親不一樣的是,傑克的母親對兒子的關心更體現在提升兒子的能力與意誌上,她要求兒子一切從頭開始,努力主宰自己的命運。傑克從小就口吃,可母親說這算不了什麼缺陷,甚至還表揚他:“你有點口吃,正說明了你聰明愛動腦,想的比說的快些罷了。”母親的話給傑克帶來了極大的自信。

結果,略帶口吃的毛病並沒有阻礙傑克的發展,也沒有影響他的自信。而在實際生活中,注意到他有口吃缺陷的人士,倒反而更加對他產生敬意。因為這位有這樣缺陷的人在商界竟取得了這麼輝煌的成就。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總裁邁克爾甚至開玩笑地說:“傑克真行,我真恨不得自己也口吃!”

傑克從小就非常喜歡運動,尤其喜歡打曲棍球,經常和同學到其他城市比賽。別的孩子出遠門父母都要陪著,可傑克的母親很早就把兒子當大人看待,她總是讓兒子獨自去參加比賽。

傑克中學畢業後應該是可以保證進入美國最好的大學的,但結果卻事與願違,隻能進麻州大學。開始他感到非常沮喪,想不上學,來年再考。但母親卻鼓勵他就上麻州大學。傑克進入大學不久,原先的沮喪變成了慶幸。他說:“如果當時我選擇了麻省理工學院,那我就會因為入學成績較差,而被夥伴們打壓,永遠沒有出頭的一天。然而這所較小的州立大學,讓我獲得了許多自信。事實證明,母親讓我進麻州大學是對的。”後來,傑克果然成了麻州大學最頂尖的學生。

生命悟語:

不同的環境對人們的作用是不同的。順境與逆境、苦難與舒適使人們付出的代價是不同的。關鍵在於你有沒有一顆自信的心。

成功的人善於在“順”與“逆”、“苦難”與“安逸”的環境中進行自我調適,用信心改變一切。

信心是一個人做事情和活下去的支撐力量。沒有了這種信心,就等於自己給自己判了死刑。倘想獲得新生,能解救的也隻有你自己。

一封退稿信

1863年冬天的一個早晨,凡爾納剛吃過早飯,正準備到郵局去,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凡爾納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拿著一包鼓鼓囊囊的郵件的郵政工人。一看到這樣的郵件,凡爾納就預感到不妙。自從他幾個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乘氣球五周記》寄到各出版社後,收到這樣的郵件已經是第14次了。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拆開—看,上麵寫道:“凡爾納先生:尊稿經我們審讀後,不擬刊用,特此奉還。××出版社。”每看到這樣一封退稿信,凡爾納都是心裏一陣絞痛。這次是第15次了,還是未被錄用。

凡爾納此時已明白,那些出版社的“老爺”們是如何看不起無名作者。他憤怒地發誓,從此再也不寫了。

他拿起手稿準備把它們付之一炬。凡爾納的妻子趕過來,一把搶過手稿緊緊抱在胸前。此時的凡爾納餘怒未息,說什麼也要把稿子燒掉。他妻子急中生智,滿懷關切地安慰丈夫:“親愛的,不要灰心,再試一次吧,也許這次能交上好運的。”聽了這句話以後,凡爾納搶奪手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會兒,決定接受妻子的勸告,抱起這一大包手稿到第16家出版社去碰運氣。

這次沒有落空,讀完手稿後,這家出版社立即決定出版此書,並與凡爾納簽訂了20年的出書合同。

生命悟語:

自信心就像是上足了發條的鍾擺,可以讓人在任何困難麵前來去自由。如果失掉了這份自信心,哪怕是小小的挫折都可能給自己判死刑。問題是拿來解決的不是拿來頭疼的!隻有充足的自信才能克服人生中的一切困難,並幫助自己到達勝利的彼岸。

馬登的鏡子

一個經理,他把全部財產投資在一種小型製造業上。由於世界大戰爆發,他的工廠無法獲得生產所需要的原料,隻好宣告破產。金錢的喪失殆盡,使他大為沮喪。於是,他離開妻子兒女,成為一名流浪漢。他對於這些損失無法忘懷,而且越想越難過。到最後,甚至想要跳湖自殺。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一本名為《自信心》的小書。這本書給他帶來勇氣和希望,他決定找到這本書的作者奧裏森·馬登,請馬登幫助他再度站起來。

當他找到馬登,說完他的故事後,馬登卻對他說:“我已經以極大的興趣聽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對你有所幫助,但事實上,我卻絕無能力幫助你。”

他的臉立刻變得蒼白。他低下頭,喃喃地說道:“這下子完蛋了。”

馬登停了幾秒鍾,然後說道:“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我可以介紹你去見一個人,他可以協助你東山再起。”

剛說完這幾句話,流浪漢立刻跳了起來,抓住馬登的手,說道:“看在上帝的份上,請帶我去見這個人。”

於是馬登把他帶到一麵高大的鏡子麵前,用手指著鏡子說:“我介紹的就是這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隻有這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除非坐下來,徹底認識這個人,否則,你隻能跳到密歇根湖裏。因為在你對這個人作充分的認識之前,對於你自己或這個世界來說,你都將是個沒有任何價值的廢物。”

他朝著鏡子向前走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胡須的臉孔,對著鏡子裏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鍾,然後退幾步,低下頭,開始哭泣起來。

幾天後,馬登在街上碰見了這個人,幾乎認不出來了。他的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他從頭到腳打扮一新,看來是很成功的樣子。

“那一天我離開你的辦公室時,還隻是一個流浪漢。我對著鏡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現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3000美元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預支一部分錢給家人。我現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

他還風趣地對馬登說:“我正要前去告訴你,將來有一天,我還要再去拜訪你一次。我將帶一張支票,簽好字,收款人是你,金額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數字。因為你介紹我認識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麵大鏡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給我看。”

生命悟語:

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生活就像自然界,有陽春,也有金秋,有酷夏,也有寒冬。走運和倒黴都不可能持續很久。要永遠堅信一點:一切都會變的。無論身受多大創傷,心情多麼沉重,一貧如洗也好,沒人理解也好,都要堅持住。

太陽落了還會升起,不幸的日子總有盡頭,過去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在許多人頻頻遭遇失敗的時候,那些有必勝信念的人成功了,他們應該成功。永不放棄的人總會成功。對他們來說,成功就像明天早上的太陽一定要升起同樣肯定!

相信自己

希爾麗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她用了很長的時間寫了一篇小說,然後拿給一位著名的作家看,希望能得到他的教誨,她來到了作家的家裏,作家很熱情地接待了她。因為作家眼睛不太好,希爾麗把小說念給作家聽:很快,她就讀完了,停下來。

作家問:“結束了嗎?”

“聽他的語氣,似乎渴望能有下文!”想到這裏,希爾麗立刻產生了靈感,回答說:“沒有啊,後麵的部分更精彩。”於是她就根據自己的想像繼續往下“念”。

過了一會兒,作家又問:“結束了嗎?”

希爾麗心想:“作家肯定是渴望把整個故事聽完。”於是她就繼續往下“念”。

如果不是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打斷了希爾麗的話,她會一直“念”下去的。

作家因為有事需要馬上出門,臨走前,他說:“其實你的小說早該收筆,在我第一次詢問你是否結束的時候,就應該結束。何必又往下寫那麼長呢?看來你缺少作為一名作家最基本的素質——決斷。決斷是當作家的基本素質,拖泥帶水的作品怎麼能打動讀者呢?”聽了作家的話,希爾麗後悔莫及,心想:“看來自己不適合從事寫作,還是放棄,為自己重新找一個方向吧!”

很多年後,希爾麗從事了繪畫的職業,但是她從心裏還是喜歡寫作,那是她兒時的夢想,可惜自己偏偏不具備寫作的基本素質。人生真的是有很多不如意。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希爾麗結識了一位更著名的作家,當希爾麗和他談及當年給作家念小說的事情時,這位作家不禁驚呼:“你能在那麼短的時間裏編造出那麼精彩的故事,真是不容易呀!這是作為一個優秀作家應該擁有的最基本的能力,而你卻放棄了寫作,實在是太可惜了!”

生命悟語:

如果你能成功地擺脫對自身能力的懷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因此,最終你也一定能成功。要知道,你來到世間就是為了在人生中取得成功,對這一點不要有絲毫懷疑。每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前怕狼後怕虎的,要堅定地告訴自己:“我相信,我辦得到!”

最偉大的球員湯姆·丹普西

湯姆·丹普西一生下來就是殘廢的,他的右腿少了半截,右手隻有一小段。從小他就渴望像別的男孩一樣運動,尤其是踢足球。湯姆的父母看在眼裏,疼在心頭,他們為了滿足兒子的願望,替他裝了木製的假肢,並給他買了特製足球鞋。湯姆高興極了,開始日複一日用他的假肢練習踢球,遠距離射門。由於他的球技精湛,被邀請加入新奧爾良聖人隊。

一次球賽終場前兩秒鍾,湯姆·丹普西用他殘缺的腿,從63尺之外踢進了一球,全場近八萬名球迷的尖叫聲響徹雲霄,他打破了職業足球賽中,進球最遠的距離。聖人隊以19比17險勝底特律獅隊。

“我們敗給一個奇跡!”底特律的教練約瑟夫·史奇特說。

“踢進那一球的不是湯姆·丹普西,”獅隊的後衛韋恩·渥克說,“而是上帝。”

湯姆·丹普西成功的原則,適合每一個人,不論是殘疾人還是健全人,並且不分年齡大小。

生命悟語:

先相信你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

瓦倫達心態

心理學上有一種“瓦倫達心態”。這個理論,來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

瓦倫達是美國著名的高空鋼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他的妻子事後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一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絕不能失敗。”

而以往他卻不是這樣。每次表演之前,他隻想著“走鋼索”,並專心為此做準備,根本不去管其他的事情,更不會為“成功”或“失敗”而擔心。

後來,人們就把專心致誌於做某事,而不去管這件事的意義和結果,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叫做“瓦倫達心態”。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也表明,人大腦裏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係統。比如,當一個高爾夫球手擊球前一再告訴自己“不要把球打進水裏”時,他的大腦裏往往就會出現“球掉進水裏”的情景。這一情景會指揮他的行動,結果事情不是向他希望的那樣發展,而是向他害怕的方向發展——這時候,球大多都會掉進水裏。

這項研究從另一個方麵證實了瓦倫達心態。

生命悟語:

堅強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驚人的事業。

最痛苦的人

佛陀為了消除人間的疾苦,就從人間選了100個自認為最痛苦的人,讓他們把各自的痛苦寫在紙上。

寫完後,佛陀又讓他們把自己手裏的紙條相互交換一下。

這100個人交換過手裏的紙條後,個個十分驚奇,都爭著從別人手裏搶回自己寫的。

到對岸去

一條大河隔開了兩岸,此岸住著凡夫俗子,彼岸住著僧人。凡夫俗子們看到僧人們每天無憂無慮,隻是誦經撞鍾,十分羨慕他們;僧人們看到凡夫俗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十分向往那樣的生活。日子久了,他們都各自在心中有一個強烈的渴望:到對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