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家裏的日子每況愈下,根本原因是,長大了的哥哥變成了“混世魔王”。
高考落榜後,哥哥上了本地的一所職業技術學校,學習建築設計。可是,功課爛得一塌糊塗,整個人鬆鬆垮垮的,晃來晃去,以電子遊戲為他的成長好伴侶。
愛子之心已經讓父母變得無比盲目,人前人後,他們仍然有信心說出:我的兒子,算命先生說過,少年平庸,中年走運。
但是,愛兒子已經成為父母生命中的信仰,和理智完全無關。
家裏的日子真是越來越難過。
震寶畢業後就失業,父母托人花重金在一家國企單位謀了個職位給他,他倒是聽話,終於放下終日陪伴他的電子遊戲機走進成人世界。
穿上白襯衫牛仔褲的他,很讓人相信是一名前途光明的大好青年。
可是,他上了一周班就回家來遊說父母:媽媽,我不能從小工做起,那得熬多少年,永無出頭之日,最是沒有出息,我有個生財之道……
震寶的生財之道是在商業區開一家服裝店,他不是個有思想的孩子,生平以來,很少發表主見,這是少數的一次,父母感到高興,決定全力支持。
於是,他們開始四處借貸,終於湊足一筆天文數字,全部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想都沒想就全數紮進去。
那是母愛和父愛的力量。
那個時候,珍寶已經考上大學,開始勤工儉學,一切生活費用不再依靠家裏,說話開始有聲音。
暑假回來,看到已經生出華發的父母為錢四處看人眼色,感到可憐而可悲,苦口婆心勸說父母:“兒孫自有兒孫福,讓哥哥自己尋找出路,真想做事,逼到死角,自己會站起來想辦法。”
但父母哪裏舍得,兒子就是他們的命。
也是從那時起,珍寶開始對家裏失望。
她在外地讀大學,後來索性暑假寒假都用來打工,回家的時間越來越少,小小年紀,拜生活所賜,她比同齡人成長得都快。
從小至大,嘉寶第一次收生日禮物,是在14歲那一年,因此,記憶永久地固定了下來。
經濟獨立了的珍寶從另一個城市郵寄給她的生日禮物是:她夢寐以求的畫夾和畫筆。
收到禮物,嘉寶感動得數次落淚。
老師曾經三番五次試圖說服她的父母:嘉寶有繪畫的天賦,努力培養,前途未可定量。
可是,她的父母首先想到的是昂貴的專業培訓費,他們不願意相信老師的預言。
老師數次深深歎息。
嘉寶不是沒有情緒,也不是不曾反抗,可是,那個家哪裏有她的聲音?
少年的嘉寶充滿了無力感和虛弱感,很多年後,嘉寶以為,這種無力感就是她日後一直試圖尋找存在感的根源。
畢竟年輕,很容易充滿希望。那時,嘉寶看見姐姐靠自己的力量開始支配生活,突然覺得事情有了出路。
她熱切地盼望長大,“長大”成為一切事情的出口。
18歲那一年,她以為夢想成真。
那一年,嘉寶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名校,一時成為整個街道的傳奇。
人們議論紛紛。
“從小就靈氣逼人,果然是。”
“電視台要來采訪小姑娘了,那麼漂亮的小姑娘,成績竟然那麼好。”
“想不到我們這樣的街道,也能飛出金鳳凰。”
……
父母仿佛是這個時候才回味過來,寄托在兒子身上的願望最終被一直忽視的女兒實現了,心內先是驚,然後是喜。